《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提升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能力》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7-01
  • 2025 年 6 月 27 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与相关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监理业务负责人参加,旨在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事故处理能力,为农机安全生产筑牢防线。
    本次培训聚焦《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的解读;系统讲解了农机事故统计分析规定,强化数据对安全生产形势的评定作用;现场演示了新版农机事故报送分析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效能。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求,突出“理论+实操”结合,着力解决基层监理工作中的隐患排查、事故处理与统计分析等实际问题。
    培训班指出,要以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为抓手建立“一般隐患常态化排查+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机制,杜绝“小问题”酿成大事故;要强化农机事故原因分析结果的实际应用,将事故教训切实转化为促进行业安全发展的正向引导力量;要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构建起“监管者专业引领、从业者主动参与”的双向安全保障体系,为农机安全生产注入持久动力。
    培训班得到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理站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 原文来源: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0/207193
相关报告
  • 《筑牢海上风电安全防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5
    • 7月2日凌晨,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浮吊船“福景001”轮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走锚遇险。近年来,风电行业安全事故呈上升态势,尤其今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风电抢装使得原本就很紧迫的施工周期不断压缩,一些深层次的安全隐患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低价竞争、施工质量不稳定、运维脱节、管理严重缺位等。安全是生命之本,总结海上风电安全事故的过往教训,防微杜渐,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才能让海上风电乘政策之风远航。 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 高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风电产业属于国家重点鼓励的领域,利好政策不断,行业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远超其他国家,高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我国204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或将超过整个欧盟地区,减排能力也将随之进一步提升。 海上风电具备受限小、发电量高等多项优势。一方面,我国海上风电资源量充足。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海上风电能量密度大于陆上风电,年发电量较陆上风电可多出20%—40%。同时,海上风电的波动性相对较小,不会因为昼夜问题造成发电量“清零”。另一方面,海上风电更少涉及占用土地、噪声污染等制约因素,能够连片开发。同时,就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耗电量最大的往往是沿海发达城市,而传统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发展海上风电有利于缓解能源供应与经济重心逆向分布的问题。 但同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还存在资源测量的全面性和精确度欠缺、岩土和结构技术成熟度不足等阻碍。一是近海风资源普查和详查不够细致全面,不能支撑高分辨率的近海风能资源图谱,使得风电场的选址、机位布局、风电机组选型等系列工作精准度不足。二是岩土工程技术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原位测试手段,极有可能因为测试过程执行不到位造成相关土体参数缺失。三是对大功率风电工程的风电机组叶片和耐久性、防冰冻、抗腐蚀、耐火性海洋材料的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不到位。 三重隐患威胁风电产业安全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自2020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共发生超35起相关事故,主要表现为火灾和倒塔,其次集中于吊装和运输环节。海上风电产业链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安全隐患点位较多,包括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整机组装、投产运营、检验认证、电场退役,以及配套服务等环节,需要保持各环节连接畅通,否则极易埋下安全隐患。 风电产业的特殊性对人员技术提出较高要求。风电机组体积、重量庞大,有些部件重量达数吨,甚至数十吨,靠人力无法移动,只能由相关机械设备或工装解决。同时,风电机组的桨叶、轮毂、主轴、齿轮箱轴系、联轴器、发电机转子等部件的转速高达1800转/分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而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的连接处更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高危区。这些都对机械设备的质量、可靠性,以及操作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目前,造成风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是造成风电事故的首要因素。为吸收更多质高量大的风能,风机的高度随着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的加大不断增高。雷击是自然界对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最大危害之一。雷电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极可能造成风电机组叶片损坏或发电机绝缘击穿、控制元器件烧毁等毁灭性灾害。所处区域不同,风电项目受到的自然灾害程度也有所差异。北方地区主要是陆上风电场,常会遭受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海上风电场,场址往往远离陆地或处在潮间带地区,面临更险恶的自然环境或不够完善的自然条件,极易受到台风、海啸或盐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承担的风险系数更高。 二是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开发商一味追赶工期,无法保证海上风电建设的技术含量、品质要求及施工人员的水准,致使早期投产的部分老旧机组破损严重,大大降低了安全可靠性,甚至引发倒塔事故。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风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在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低价中标、原材料管理不善、使用劣质设备保市场占有率等行径尚未根绝,其结果就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特别是在 “抢装”潮期间,为了赶工期、控成本,一些风电企业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存在质量的零部件,甚至部分不符合出厂条件的零部件,都是“抢”字当头,“先装上了再修”,这无疑加大了风电建设和运营的风险,埋下了安全隐患。 此外,有些在役多年或延迟退役的风机,其关键部件的性能处于老化边缘,导致运行故障频出。有些风电机组由于早期工艺水平不够先进,发电机、齿轮箱、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部件存在故障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机组接近或超过质保期。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超出质保期的风电机组有近10万台,规模达1.2亿千瓦。 三是部分从业人员技能不足,易导致操作失误。当前,风电行业部分从业人员无上岗资质,缺乏足够的相关技能水平,安全操作意识薄弱,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遇到风电机组运行发生错误或偏差时,不能按规章程序要求操作,仅凭主观意识盲目处理,措施失当,易造成“二次犯错”。 风电“抢装潮”埋下诸多安全隐患。2020年起,风电业主为获得高补贴电价,短期内仓促上马了大量工程,致使近两年项目施工需求大增。部分开发商一味追求建设进度,忽视了风电场建设的质量与本质安全。特别是部分位于边远地区的电场,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对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防护措施缺乏针对性,不乏违规操作、上岗人员培训流于形式等漏洞。 四措并举防患于未然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从产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海上风电产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海上风电场重大事故上报、分析评价及共性故障预警制度,定期发布海上风电机组运行质量负面清单。合理规划,统筹开发。重视对海域风资源的精准评估,提炼汇成高精度数据集,整合海洋相关态势重点要素,搭建汇总风能观测与捕捉、海洋气候变化规律、自然灾害预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平台。 其次,建立适应海上风电行业特点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当前,风电场项目施工一般通过转包或外委的形式操作。探究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外委合作单位的管理制度,包括风电机组大部件运输车辆及吊装工序的审查,风电场吊装车辆、操作人员的日常记录检查和审核等,确保工序合规合理,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再次,加大力度研发本质安全型海上风电设备。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海上风电机组的本质安全设计水平,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风电机组、零部件、海装船、运维一体化,加快主轴承和控制系统、大型化和轻质化叶片、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应用进程,在确保安全性、可靠性、时效性的基础上,提高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加大力度推进10兆瓦等级机组的性能提升与规模化应用,继续深入开展抗台、抗冰以及更大容量机组技术的论证探讨,增强抗击外部恶劣环境的能力,为开发深海项目做好储备。推动科技创新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与预警技术,从源头降低事故风险。 最后,加强员工培训和从业人员管理。定期开展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增加应急演练频次,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要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尤其是塔吊司机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风机关键岗位,特别是高处安装人员必须持有高空作业证和低压电工证。二要严格规范检查制度,施工作业前,严格把关吊装车辆的检验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吊装作业工具是否完好无损,作业现场环境是否合乎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 《致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告知书》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10-24
    •  各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朋友们:   农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农机事故导致许多幸福家庭陷入困境,农机安全生产千万不可轻视。为了您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美满,请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或侥幸心理给您全家带来痛苦或悔恨。我们特此告知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作业时注意下列事项:   1.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机主应按照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取得号牌、行驶证,并按规定安装号牌。   2.确保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在有效期内,携带行驶证和保险单等出车必带证件,持证操作。   3.确认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已通过安全技术检验,处在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使用前检查润滑油、燃油、冷却液、轮胎气压、刹车、转向、灯光等是否正常。发动机各部位应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和异常声响。确保农业机械可靠、有效,不开“带病车”出行。   4.电起动机启动时,禁止直接搭接通电启动。禁止用溜坡或向进气管中注入燃油等非正常方式启动。   5.起步前,观察周围是否有人或障碍物。与农机具挂接起步时,应分离农机具动力。携带可提升机具时,应将机具升至安全高度。   6.上道路行驶,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请不要违法载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抢越铁路道口及在道口内停留、倒车等违规操作,禁止驾驶无牌和非法改装、拼装的农业机械。   7.拖拉机只允许牵引一辆挂车,挂车的灯光信号、制动、安全防护等装置应符合国家标准。   8.驾驶室及驾驶座不得超员乘坐,不得放置有碍操作及有安全隐患的物品。   9.挂接农具时,驾驶操作人员应与协助挂接人员密切配合,在拖拉机停稳后方可挂接农具,并插好安全销,调整限位杆链。   10.悬挂农具转移时,应将农具升到最高位置,调短上拉杆,同时用液压系统或悬挂机构的锁定装置将农具固定。   11.悬挂的农具应降置到地面后才允许排除故障或更换零件,若必须在升起状态操作时,应将其锁定在升起位置,并用支撑物稳固支撑。   12.注意地头转弯和倒车安全,倒车时应查明后方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倒车,同时开启倒车警报装置。   13.驾驶操作人员和参与作业的辅助人员衣着应避免被缠挂,留长发的应盘绕发辫并戴工作帽。   14.作业前,应对驾驶操作人员与参与作业的辅助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使其熟悉与作业有关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5.作业前,应勘察作业场地、清除障碍,并在电线杆、杂物、井盖等障碍和危险处设立明显标志,作业时应避开高压线路等危险区域。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遇到大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应暂停作业,避免发生意外。   16.作业时,驾驶操作人员与参与作业的辅助人员应设置联系信号。   17.作业行进中,不得用手、脚清除农具上的泥土和杂草,清理时应停车、熄火。需要检查农具或发动机时,应先切断动力输出轴动力。   18.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机保护现场,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报告。造成人员死亡的,还应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告。   19.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或传动箱出现异常声响或气味。发动机润滑油压力降低到不正常范围。发动机转速异常升高,油门控制失效等情况出现,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   20.农机存放场所严禁烟火,严格执行消防制度,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具,并做好定期维护。   希望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家庭的幸福美满,为美丽的家乡创造安全有序的环境。衷心祝愿大家“安全致富、人人平安、家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