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文献信息支撑服务能力,助力食品科学技术领域创新发展,近日,信息所学科咨询服务部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建设研讨会,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斯里兰卡乌瓦威拉萨大学和埃及扎加齐克大学的专家参会。

    “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是信息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24年重点领域信息门户之一,旨在整合多源信息资源,搭建一站式学科服务与知识创新平台。会议深入讨论了门户构建的整体思路与框架,以及平台实现的技术路径与方法。专家们对门户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加强数据库链接、增设多语言服务、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以及建立严格筛选机制和快速更新系统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门户的建立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多方协作和持续的资源投入。


    本次会议为“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建设提供了实质性指导,各方将共同努力打造食品科学领域智能知识服务新平台。专家们还参观了国家农业图书馆,学科咨询服务部、资源建设与服务部相关同事参加了讨论。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YK7Sy0dz6bClst4eKq4MtQ
相关报告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召开发酵食品内源危害物防控标准技术研讨会》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3-03-13
    • 2021年6月21日至22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在北京召开发酵食品内源性危害物防控标准技术研讨会。食品评估中心、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等14家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食品评估中心骆鹏杰对发酵食品中危害物限量值、检测方法及有关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等进行汇报和解析。江南大学陈双副教授从酒精饮料、酱油内源性危害物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汇报。会议对食品评估中心所研制的真菌毒素、生物胺、氨基甲酸乙酯等快检方法及减控措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对HACCP基础理论及应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预防控制策进行学习和讨论,会议建议应用所建立的快速识别技术、减控措施结合食品生产工艺开展应用示范化应用工作,为降低发酵食品内源性危害物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 《APEC沿海城市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16
    •  2017年11月4-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沿海城市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经APEC海洋和渔业工作组批准的正式项目,由中国倡议,泰国和美国作为共提方,在国家海洋局和厦门市政府指导下,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办。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尼、韩国、秘鲁、泰国、美国、越南等APEC经济体的海洋垃圾管理领域的资深官员、权威专家以及来自全球知名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业界精英、及非政府组织(NGO)代表约一百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落实2014年APEC海洋部长会议《厦门宣言》中关于减少海洋垃圾的工作的务实举措,为政府、科研单位、企业、金融、公众就海洋垃圾议题合作和参与搭建了平台。来自APEC经济体的代表们分享了各经济体在海洋垃圾管理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经验;企业界代表探寻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环保处置的创新思路;金融学者分享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海洋垃圾管理的途径;非政府组织(NGO)志愿者呼吁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共同减少海洋垃圾。与会者通过从公共、私营和公众的角度进行的深度讨论,向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提出了宝贵建议,务实贡献APEC区域海洋垃圾管理和防治合作。   随着APEC经济体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日益增加的海洋垃圾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每年对渔业、航运、旅游和保险等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海洋垃圾已经成为全球性海洋环境热点问题,得到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包括联合国、APEC、二十国集团(G20)、东亚峰会在内的多边机制已逐渐将海洋垃圾问题纳入讨论框架。中国在减少海洋垃圾和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积极作为,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在APEC框架下就海洋垃圾议题召开的首个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