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文献信息支撑服务能力,助力食品科学技术领域创新发展,近日,信息所学科咨询服务部组织召开“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建设研讨会,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以及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斯里兰卡乌瓦威拉萨大学和埃及扎加齐克大学的专家参会。

    “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是信息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24年重点领域信息门户之一,旨在整合多源信息资源,搭建一站式学科服务与知识创新平台。会议深入讨论了门户构建的整体思路与框架,以及平台实现的技术路径与方法。专家们对门户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加强数据库链接、增设多语言服务、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以及建立严格筛选机制和快速更新系统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门户的建立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多方协作和持续的资源投入。


    本次会议为“食品安全与健康”门户建设提供了实质性指导,各方将共同努力打造食品科学领域智能知识服务新平台。专家们还参观了国家农业图书馆,学科咨询服务部、资源建设与服务部相关同事参加了讨论。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YK7Sy0dz6bClst4eKq4MtQ
相关报告
  • 《【食品科学杂志】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孙东晓院士:健康/功能性食品开发的成功源于严谨的食品加工和临床试验的科学实践》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4-07-09
    • 报告标题 健康/功能性食品开发的成功源于严谨的食品加工和临床试验的科学实践 “益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和饮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主题。主动医疗保健鼓励人们承担起管理自身健康的责任,而不是依赖于猛烈的医疗干预。随着人们积极寻求通过日常饮食来增进健康(包括身体、精神和情绪健康)的途径,对健康/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正在增加。膳食纤维和多酚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在日常食品和饮料中增加其含量提供了依据。因此,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便携式健康食品,如富含膳食纤维、多酚冰沙的非酒精饮料。尝试在饮料中添加高浓度的膳食纤维和多酚,尤其是高含量的不溶性纤维,会带来与饮料加工和感官属性问题以及饮料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相关的挑战。众所周知,启动和开展临床试验通常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临床试验期间出现不可预测的障碍(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意外干扰)。本报告将与大家分享在功能性饮料开发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并提供一些关于食品加工和临床试验的见解。 嘉宾介绍 孙东晓 院士 国际食品科学院 院士 新西兰食品科技院 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会士 孙东晓教授是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IAFoST),新西兰食品科技院院士(FNZIFST),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RSC),Elsevier一区SCI期刊Food Chemistry高级主编,一区SCI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高级主编,Food Chemistry Advances总主编,Journal of Future Foods科学主编,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科学主编以及Food & Medicine Homology共同总主编。她是国际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功能食品、健康食品和营养”工作平台主席,中国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人才,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广东省食品学会首席专家,广东省科协海智特聘专家,首届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会员,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名誉主任,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山东农业大学讲座教授和河南大学卓越教授。她不仅在农场田间改善水果、蔬菜、谷物或生牛乳等食品特性的研究方面,而且在食品加工和开发方面的农场后研究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特长包括功能性/健康食品、个性化饮食,以优化人类身体、心理和情绪健康以及身体机能。2013年被新西兰官方食品科技行业评为“在新西兰食品及饮料行业作出杰出和持久贡献”的新西兰顶尖100 人,入选“2013中国—新西兰交流科学家”。2016年在丹麦获得国际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18年在新西兰获得“新西兰食品行业领军奖”。2020、2021、2022和2023连续4 年入选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排行榜)。她在国际大会中多次担任大会主席、分会主席和主旨/主题演讲嘉宾。现任2025年10月在英国苏格兰召开的“第四届食品化学大会”联合主席。 实习编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刘芯;责编:张睿梅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召开发酵食品内源危害物防控标准技术研讨会》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3-03-13
    • 2021年6月21日至22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在北京召开发酵食品内源性危害物防控标准技术研讨会。食品评估中心、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等14家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食品评估中心骆鹏杰对发酵食品中危害物限量值、检测方法及有关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等进行汇报和解析。江南大学陈双副教授从酒精饮料、酱油内源性危害物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汇报。会议对食品评估中心所研制的真菌毒素、生物胺、氨基甲酸乙酯等快检方法及减控措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对HACCP基础理论及应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饮料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预防控制策进行学习和讨论,会议建议应用所建立的快速识别技术、减控措施结合食品生产工艺开展应用示范化应用工作,为降低发酵食品内源性危害物水平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