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脑的线粒体图谱——MitoBrainMap》

  • 编译者: 苑亚坤
  • 发布时间:2025-03-31
  • 大脑所做的一切ーー从储存记忆、解读景象到调节情绪ーー都需要能量,所有这些都是由称为线粒体的细胞器产生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大脑微小能量处理器的分布和多样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大脑健康知之甚少。例如,大脑有多少线粒体?它们是否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大脑中?所有的脑线粒体都是一样的吗?大脑线粒体的变化会影响情绪、认知以及神经和精神状况的发展吗?

    为了开始回答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创建了 MitoBrainMap (链接是外部的,在一个新的窗口打开)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脑线粒体地图集。

    “有一种新兴的观点认为能量对健康非常重要,”

    研究负责人马丁?皮卡德说,他是行为医学 (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和罗伯特?N?巴特勒哥伦比亚老龄化中心)

    的副教授,他与该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主任米歇尔?蒂博特?德?肖顿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研究整个人类大脑的生物能量学。”

    “MitoBrainMap 标志着了解大脑健康背后的能量景观的一个里程碑,它将对追踪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起源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产生影响。”

相关报告
  • 《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发布》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11-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海南三亚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河南大学等单位在《核酸研究》上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然变异是基因改良和现代育种的重要遗传基础,因此广泛挖掘水稻种质群体中的丰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稀有变异对水稻性状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而稀有变异的鉴定依赖于一个足够庞大的自然群体。因此,从更大规模的水稻群体中鉴定基因组自然变异,从中挖掘稀有变异及其潜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结合构建的水稻超级泛基因组,对一个包含超过一万份以上样本的水稻群体进行了群体水平最大的自然变异分型,构建了水稻超大规模的群体基因组变异数据集,这也是目前最大规模的水稻自然变异数据资源。其中包含了超过5400万个SNP、1100万个InDel和18万个PAV变异位点,其中约90%为稀有变异。基于高质量的自然变异数据集,将一万份群体划分为14个亚群,纠正了部分水稻籼粳分类上的错误;利用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广泛分析了重要功能基因在不同亚群中的群体频率和丰富的等位基因型,鉴定了其中的优异自然变异;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在水稻群体遗传分析和优异基因挖掘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同时,建立了面向全球用户的在线数据库平台RSPVM(http://www.ricesuperpir.com/web/rspvm),提供GWAS分析、单倍型整合分析、变异图谱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等多个常用功能,为水稻群体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遗传资源和有力工具。
  • 《Cell | 人类谱系中线粒体DNA突变的速率和性质》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15
    • 2024年6月7日,安进(Amgen)旗下公司deCODE Genetics的科学家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The rate and nature of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in human pedigre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布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有关人类种系线粒体DNA(mtDNA)突变情况及其在116663对母子中如何传递的研究,揭示了mtDNA突变的突变率、性质及母系遗传的特殊动态。 该研究记录了mtDNA中的某些位置具有惊人的超突变性,包括众所周知会导致MELAS综合征的3243位有害A>G突变。该突变在2548个母系系谱中发生了15次,但由于其会对携带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该突变通常会在几代后消失。 针对系谱中诸多此类短期有害线粒体DNA突变的选择,该研究发现了强有力的综合证据。deCODE团队还报告了影响线粒体的广泛早期负选择的证据,这称为种系选择,即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抛弃功能不良的线粒体DNA分子。最后,他们通过大量的系谱mtDNA突变传递得出了可靠的评估结果——个体平均仅从母亲身上遗传大约3个单位的mtDNA,这个数字小于先前研究得出的数字。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Agnar Helgason 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卵母细胞携带的数十万个mtDNA仅来自母亲最初携带的大约3种mtDNA分子。这种极端瓶颈决定了mtDNA种系中的新突变会在短短几代内快速消失或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卵母细胞发育的选择过程中,具有有害突变的mtDNA分子从种系中被去除导致的。 deCODE首席执行官、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Kári Stefánsson 表示,这项研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mtDNA基因组中核苷酸突变率异常变异的基础,甚至是同一位置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变异。不幸的是,正是一些致病突变的高度突变性使其如此普遍,因此它们也更容易被发现。不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导致人类疾病的罕见致病性线粒体DNA突变仍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