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池的碳- PMMA与铜-锌电极绿色能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6-06
  • 水电池是一种绿色能源,是可再生绿色能源领域的一项新创新,其投入是零能源。它能产生电能而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负面的碳效应。此外,这是一项没有成本的创新,工作原理是基于使用自来水作为电池的燃料来源。也就是说,电池不需要充电过程(零输入),它依赖于水的电化学分析成正负离子。水电池单元(WBC)由8个串联的单元组成,以产生合适的电压值。每个电池都是基于Zn和Cu金属电极,中间夹着碳PMMA层。(WBC)测试在不同的媒体,如正常和热waterbetween 25°C到60°C的温度的水,确保创新的力量。(WBC)通过记录每个有负载且无负载的水溶液介质(LED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值来进行测量。电池的最大电力记录is65 mWwhen使用自来水没有加载和10 mW负荷在25°C,然后43 mW当使用热自来水负载60°C。负载分别为4盏10 mA、1.6 V的红色LED灯、4盏10 mA、1.8 V的黄色LED灯、4盏10 mA的绿色LED灯、1.8 V的绿色LED灯。

相关报告
  • 《世界级绿色能源基地——三峡集团白鹤滩水电站正在崛起》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07-24
    • 从昆明往北前行300多公里,便来到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的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将会在这里“安家落户”。 未来,白鹤滩将和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道崛起在金沙江下游,成为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为长江经济带、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在壁立千仞的高边坡之间,大型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轰鸣声回响在山谷,横跨金沙江两岸的平移式缆索起重机精准地把一罐罐混凝土倾倒在坝体上,左右岸的地下厂房深入山体数百米。 白鹤滩水电站工程的规模决定了其施工难度,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技术指标等因素也为工程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已顺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工程截流,并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罗荣海告诉记者,白鹤滩水电站在施工区引入LNG工程车,替代的燃油换算成标煤约6.4万吨,减少约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 《欧盟着力实现绿色转型》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0-03-26
    • 近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简称《计划》)。自去年12月公布“欧洲绿色协议”以来,欧盟先后出台多项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新版《计划》是“欧洲绿色协议”框架下的重要一环。与2015年的旧版相比,新版《计划》将推动欧洲循环经济从局部示范转向主流规模化应用。   根据欧委会今年1月公布的《欧委会2020年工作计划》,推动欧盟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是本届欧委会今后5年的施政重点之一。欧盟将绿色转型视为新的经济增长战略,旨在创造更多就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减排贯穿产品整个周期,改变产品制造方式   新版《计划》指出,将在未来10年内减少欧盟的“碳足迹”,使可循环材料使用率增加一倍。新版《计划》的重点包括做出减少废弃物的目标承诺;制定产品可持续性标准的政策框架并进行立法;注重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管控化学产品等危险废弃物等。有分析认为,这些规定将使欧洲的工业业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此前,欧盟的减排工作主要集中于发展低碳能源,新版《计划》贯穿了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消费、维修、回收再利用等整个周期,其中电子通信、纺织品、废旧电池、塑料、建筑等行业将作为计划实施的重点领域。该《计划》要求欧洲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方案,设计更加环保和智能的产品。   欧洲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以通信产品为例,欧洲每年售出2.1亿部智能手机,大多数民众不到3年就会更换新手机,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电子垃圾。据统计,将欧洲全部智能手机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年,能减少2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对此,新版《计划》提出“电子循环计划”,鼓励生产商通过提高产品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修复性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鼓励消费者转售二手产品。   欧盟希望到2030年使地区内废弃物减少一半,还将探索对废弃物进行统一回收分类的“欧盟模式”。“我们应该终结‘一次性文化’。”欧洲环境局官员让·皮埃尔·史威哲表示。   欧委会执行副主席、“欧洲绿色协议”负责人蒂默曼斯表示,目前,欧盟仍停留在“生产—消费—丢弃”的传统线性经济模式,只有12%的二手材料得以循环利用。新版《计划》的实施有望改变欧盟产品的制造方式,鼓励消费者做出更可持续的选择。   投资立法多层面发力,推进“欧洲绿色协议”   去年12月,欧委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该协议被视为欧盟实现绿色转型的总体政策框架。在此框架下,欧盟近期推出了包括新版《计划》在内的多项举措,从投资、金融、立法等多个层面发力。   在投资领域,今年1月,欧盟推出“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将在未来10年内筹集至少1万亿欧元资金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欧委会与欧洲投资基金近日还联合启动总额为7500万欧元的“蓝色投资基金”,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方,欧洲投资银行宣布自2022年起全面停止资助化石燃料项目,并计划到2025年把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投融资比例提升至50%。   为赋予绿色转型更强的约束力,欧盟还制定了一系列法案。3月4日,欧委会公布《欧洲气候法》草案,以立法形式明确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规定了分步实现该目标的路线图及评估措施。3月10日,欧委会发布《欧洲新工业战略》,明确了欧盟未来在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重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将政治承诺付诸立法,可为实现绿色发展指明方向,“欧盟希望成为发展气候友好型经济模式的先驱”。   未来,欧盟还计划出台“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从农场到餐桌的可持续食物战略”等举措,通过税收、贸易、公共采购等内外政策,顺利推动经济转型。蒂默曼斯说:“我们希望向欧洲民众表明,欧盟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是认真的。”   建立“公平过渡机制”,促进各国包容性增长   接连出台的举措显示了欧盟实现绿色转型的决心,但同时也对依赖传统能源的东欧国家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何做到各方平衡,考验着欧盟的治理能力。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各不相同,当前推出的新政策引发了一些中东欧国家的不满。据统计,欧洲矿业、传统汽车行业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共有约1100万从业者,其中煤炭产业从业者近23.7万。有不少人担心,在欧盟推进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这些人将处于劣势。   欧洲工会联合会秘书长吕克·特昂格指出,在政策实施之前,欧盟应考虑到对传统能源行业从业者的影响,并采取具体而切实的后续安置行动。   为实现惠及各成员国的包容性增长,欧盟近期推出了“公平过渡机制”,设立经济转型基金,优先考虑惠及煤炭开采、页岩油气开采等行业的工人,协助相关国家顺利完成能源转型。   目前,欧盟计划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减少40%。对此,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为避免在实现“碳中和”目标前,就出现将地区内剩余的碳预算消耗殆尽的情况,欧盟应尽快提高短期减排目标,拿出更加紧急的行动时间表。欧盟则表示,在设定新的短期目标之前,必须对这一行动所带来的影响作出全面评估。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分析人士认为,绿色转型将为欧洲提供巨大的投资机遇。欧洲企业领导者小组负责人乌尔苏拉·伍德本认为,当前,通过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产业调整,欧盟正走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正确道路上。在未来政策实施中,欧盟须注意平衡速度、效益和优先级,从根本上改变经济运作模式,才能使“绿色新政”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