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电力需求侧管理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9
  • 10月23日,2020电力需求侧管理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会议以 “用户智慧互联,能源友好互动” 为主题,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优化电力供需结构,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持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沈维春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电力是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当前,互联网思维和能源互联网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电力系统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能源革命战略在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推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促进多种能源互补互济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等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应用,以及电力用户的逐步参与,能源供需方式和系统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源网荷友好互动逐步成为现实。需求侧管理通过有效的能源储存措施,积极响应峰谷电价,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五个用电”(节约用电、环保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达到节约能源、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对推动能源革命、践行节能减排国策具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运行局保障处安宇宏副处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工信部近年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能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至关重要。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行动计划,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建立支撑服务体系,完善专家智库,通过案例剖析、典型引路,推动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示范工作。在对内做好提升工业要素使用效率的同时,我部还注重对外加强协调抓好保障,积极参与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建设,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参与制定国家能源相关战略规划,推动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纳入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二是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三是按照2018年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部署,开展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第三方评估,坚持“以评促降、以评促改”,推动将问题解决在评估阶段。
    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和国网(江苏)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特邀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周伏秋主任、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能源互联网专委会曾伟民主任、东南大学李扬教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曹晓冬博士、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新兴业务室周显威主任等20位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高管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理念、创新模式、综合能源服务关键技术与管理模式以及用户与电网电力供需友好互动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做了主题发言,江苏、北京、天津、山西等29个省(区、市)电力、经济运行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工业企业和园区、电网及发电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电能服务、产品制造、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2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评价咨询院黄成刚院长主持。

    本次大会汇集电力需求侧、智慧能源领域的专家、领导,交流分享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效,探讨了用户智慧互联,研讨了十四五时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向和展望,对促进电力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2020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10-28
    • 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旨在助力石油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战略实施,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石油石化行业融合。会议以“大力推进石油石化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部委、石油石化企业、研究院所、技术服务商等不同单位的与会人员,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作专题报告和技术探讨,分享新数字技术与石油石化行业融合创新的解决方案,集中展示技术创新成果和应用经验,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会上,来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委的特邀嘉宾介绍了国家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指出到2050年,油气行业有25%的增长和1/3的成本削减要通过数字化来实现,它不仅是全球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企业治理体系、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作专题报告,分享了各自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应用成果,指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重点是要从发展理念、工作模式、运营管理、科技研发、管理体制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变革,培育全员数字化文化,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和专家学者介绍了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安全、5G+等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困难和前景。华为、百度、360等互联网公司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介绍了各自为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提供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化的服务解决方案。会议期间还同步组织了技术分享会,举办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智慧油田等分论坛,设置了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应用推广与展示平台,促进了石油石化企业与IT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对接讨论,推动行业间、企业间的广泛合作,充分展现了石油石化行业创新发展的良好前景。
  • 《“国土空间优化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讨会”在河海大学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28
    • 2018 年 5 月 18 日,由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主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省土地学会、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土资源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国土空间优化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讨会――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研讨会”在河海大学成功召开。出席研讨会的主要嘉宾有河海大学唐洪武书记、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先生、中国土地学会张凤荣副理事长、江苏省土地学会夏鸣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欧名豪教授、中国土地学会黄贤金副理事长。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 80 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公共管理学院黄涛珍院长主持大会开幕式。河海大学唐洪武书记、中国土地学会张凤荣副理事长、江苏省土地学会夏鸣理事长分别为本次研讨会做了欢迎致词。 大会开幕式 唐洪武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为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列出了新课题。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应结合学科的特点、特色、特长,加强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调动内在外在动力,寻求重点发展和突破,不断创新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打造更具河海特色的公共管理品牌,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河海大学唐洪武书记致辞 张凤荣副理事长指出,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出现了诸多空间失序、生态环境等问题,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思维,加强对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和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国土地学会张凤荣副理事长致辞 夏鸣理事长指出,江苏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国土空间优化任务繁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各地积极进行创新探索,先后开展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责任 + 激励、行政 + 市场”耕地保护机制、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徐州矿地融合、南通陆海统筹、常州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了江苏省国土空间优化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夏鸣理事长建议搭建多形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土地学会服务土地科技创新、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江苏省土地学会夏鸣理事长致辞 本次会议围绕会议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圆桌交流的形式展开。南京农业大学欧名豪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方斌教授主持了大会的五个主题报告,河海大学余文学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圆桌讨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德起教授组织了土地管理学科建设讨论并代表中国土地学会做了会议总结。 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教授做了题为“关于空间规划中要处理的几个关系”的报告,就五大关系对空间规划提出新思想、新要求。王万茂教授指出,土地与自然资源之关系中,土地是自然资源的中心,即“土地中心主义”;土地与空间之关系中,空间规划的空间即土地空间,各类空间的本底均归于土地空间;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之关系中,空间规划必须要落地;山水林田湖草之关系中,要做到“和而不同”;生态与经济之关系是一世纪难题,在规划中要寻求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中国土地学会顾问王万茂做大会主题报告 ――关于空间规划中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张风荣教授做了题为“中日山区生态恢复与乡村振兴”的报告。张凤荣教授指出,山区耕地撂荒是城市化的必然,城乡收入与生活水平差距大是农民进城的驱动力。在对日本山区农村考察中,人口老龄化、耕地和园地减少也是最普遍的现象,日本山区整治的基本目标同样是减缓人口的减少,鼓励年轻人生育,减少人口流出,吸引人口流入。上胜町“彩农业”以及神山町“信息产业”两个成功案例启发我们利用文化信息产业带动农业生产。张凤荣教授认为,山区乡村难以全面振兴,应当综合分析,以部分的撂荒支撑起全域的生态恢复与振兴。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张凤荣做大会主题报告 ――中日山区生态恢复与乡村振兴 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德起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用地优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王德起教授强调人本的土地供给侧管理,以“城市群”构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引导三大战略叠加区域指向中国 5 大超级城市群;提出丝绸之路城市发展带、沿海城市发展带和长江城市发展带的城镇化总体格局与展望;针对城市化不均衡问题,新时期更应注重国家意志与战略选择;城市经济发展要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引导至城市群经济,提出双螺旋产业和城市梯度模型,建立基于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有机耦合的城市绿色发展治理系统结构框架;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全视角”的认知方式,提出建立政府与市场有机耦合的市场决定机制,探索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创新模式,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机制。 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德起做大会主题报告 ――新时代用地优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相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做了题为“特大城市服务人口与城市群空间治理”的报告。黄贤金教授提出了城市服务人口的概念,城市建设不仅要满足常住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而且需预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应对各种情境的外来服务人口。黄贤金教授以腾讯迁徙大数据以及传统部门数据为技术支持,进行了我国服务人口规模的测算,由此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治理三点思考和建议:要丰富特大城市及城市群人口治理内涵,构建融入服务 人口的全口径人口治理政策;要丰富特大城市及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内涵,探索服务人口资源环境消耗分析;要丰富基于大数据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服务人口研究内涵,揭示国内外进入人口的流动规律。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贤金做大会主题报告 ――特大城市服务人口与城市群空间治理 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吴宇哲教授做了题为“ FEW 联结视角的国土空间优化探索”的报告。吴宇哲教授针对目前我国多目标规划的次序冲突,提出基于粮食、能源、水( Food, Energy and water, FEW )系统视角的国土空间优化思路。吴宇哲教授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优先保护生态基础设施,优先保护耕地质量,集聚发展城市重点发展区,协调发展规划预留空间,从而实现生态安全、发展建设、粮食保护的平衡和协调。 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吴宇哲做大会主题报告 ―― FEW 联结视角的国土空间优化探索 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文学教授主持。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徐保根院长以浙江省综合整治为例,提出综合山水林田湖全要素进行空间合理布局。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段建南教授剖析了涉及国土空间各类规划之间的依存关系,提出空间规划的布局及对策。中国矿业大学李效顺教授分析了城市扩张特征、演化机制和扩张边界调控。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张天中副院长从试点省份出发,构建了土地生态分类体系,强调自然资源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田康所长指出要基于现实用途,根据发展能力和方向的不同选择土地空间利用模式。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朱凤武院长、沈春竹副院长介绍了江苏省土地制度改革、国土空间规划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方斌教授、山东农业大学王瑷玲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周咏馨教授等也分别就大会主题做了精彩发言。 土地管理学科建设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德起教授主持。河海大学余文学教授首先介绍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特色和取得的成绩,并恳请与会专家大力支持和帮助河海大学土地管理学科的发展。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教授强调土地管理学科的包容性、不可替代性和扩张性,并希望迅速建立土地学科科学共同体。最后,王德起教授代表中国土地学会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完善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赵小风,陈志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