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30
  • 12月27日上午,镇原县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开工动员大会举行。市委书记黄泽元,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深圳市航能氢醇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连波,国家电投五凌电力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柳明出席并共同为项目开工按下启动球。

    会上,黄泽元、连波为庆阳市氢醇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周继军、刘柳明为庆阳市氢醇重卡产业中试中心揭牌。

    镇原县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中:风光发电项目一期投资26亿元,主要开发建设50万千瓦风力电站和3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成后年上网电量预计可达到11.5亿千瓦时,年产值2.6亿元;制氢、制醇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一期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氢气制备厂和甲醇制备厂,建成后年生产绿色甲醇可达3万吨,年产值2亿元;氢醇重卡装备及配套科技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4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新建氢醇重卡总装配厂,建成后年可生产氢醇重卡5000台,年产值达30亿元。该项目从11月17日签订投资协议到正式开工建设,仅用时40天,树立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新标杆。

    周继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庆阳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说,实施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务实举措,必将进一步优化庆阳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项目开工建设为契机,提振信心、持续发力,做实重大项目,抓好重点产业,努力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坚持“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不动摇,把握政策机遇,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盯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四条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药康养、绿色环保四条百亿级产业链,持续引大引强引头部,构建形成“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直有关部门和镇原县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细服务,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切实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希望企业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鼓足干劲、大干快上,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9593.shtml
相关报告
  • 《投资90亿!甘肃绿氢制绿色甲醇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30
    • 12月27日上午,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开工动员大会举行。 市委书记黄泽元,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深圳市航能氢醇能源创新研究院院长连波,国家电投五凌电力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柳明出席并共同为项目开工按下启动球。县委书记陈磊主持动员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长罗睿介绍开工项目基本情况及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会上,黄泽元、连波为庆阳市氢醇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周继军、刘柳明为庆阳市氢醇重卡产业中试中心揭牌。 镇原县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中:风光发电项目一期投资26亿元,主要开发建设50万千瓦风力电站和3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成后年上网电量预计可达到11.5亿千瓦时,年产值2.6亿元;制氢、制醇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一期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氢气制备厂和甲醇制备厂,建成后年生产绿色甲醇可达3万吨,年产值2亿元;氢醇重卡装备及配套科技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4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新建氢醇重卡总装配厂,建成后年可生产氢醇重卡5000台,年产值达30亿元。该项目从11月17日签订投资协议到正式开工建设,仅用时40天,树立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新标杆。 周继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庆阳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说,实施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务实举措,必将进一步优化庆阳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项目开工建设为契机,提振信心、持续发力,做实重大项目,抓好重点产业,努力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坚持“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不动摇,把握政策机遇,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盯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四条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药康养、绿色环保四条百亿级产业链,持续引大引强引头部,构建形成“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直有关部门和镇原县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细服务,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切实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希望企业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鼓足干劲、大干快上,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连波、刘柳明表示,制氢制甲醇及重卡一体科技园项目的落地实施,是政企合作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企业将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发挥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深化双方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能源项目落实,助推庆阳高质量发展。同时,将积极宣传庆阳、推介庆阳,把庆阳良好的投资环境告知更多合作伙伴,吸引更多企业来庆投资、共赢发展。 12月26日晚,黄泽元、周继军与连波、刘柳明一行座谈,就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地企务实合作交换意见。 北京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市领导石福胜、毛万东、张龙杰及刘选明参加上述活动。
  • 《甘肃张掖绿电制氢巧解消纳难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14
    • 近日,“中能建张掖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一期1000标方每小时电解水制储氢一体化项目成功投运,这标志着甘肃省首批“绿氢”产能供应市场,为“河西氢能示范走廊”补上重要一环。 作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甘肃河西走廊风光发电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营商环境优良,已成为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争相角逐的投资重镇。但由于内用有限、外送不畅,新能源资源开发进度偏慢。 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甘肃张掖市,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政策机遇,超前布局氢能产业,推动“风光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运造”一体发展,实现了氢能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培优,产业链条加速形成。 “张掖市可开发风光电资源约7200万千瓦,实际开发量仅达约十分之一,制约开发的主要瓶颈,是新增发电既不能大量外送,也没有较好就地消纳途径,这是西北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而氢能产业,就是破局‘金钥匙’。”张掖市成本监测与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田学飞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氢能既是推动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做强新能源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中能建张掖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为例,一期项目以5兆瓦自备光伏电站作为电源,离网所发电量全部用于电解水制氢,每年将约800万度电就地转化为高纯氢气150吨,稳定满足正在投放的3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用氢需求;二期4000标方每小时制氢及合成氨项目建成后,计划每年通过市场化交易购买绿电1.8亿度,形成每年3000吨绿氢、2万吨绿色合成氨产能,填补国内绿氨市场空白。 田学飞介绍说,张掖市利用有限资源开展有效招商,引进中能建、龙源电力、海槿新能源等龙头企业集聚发展,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被列为甘肃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 田学飞说,甘肃首个氢能零碳产业园已在张掖经开区化工园区规划建设,绿电制绿氢、绿氢制绿色合成氨、生物甲醇等一批规模化利用项目正在建设,国内领先技术常压电解槽、高功率氢燃料电池、电极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也陆续配套落地,氢能产业正成为工业突破的发力引擎。同时,3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已完成交付,陆续投放到城市公交、景区摆渡、景区间交通等应用场景,成为各大旅游景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了解,张掖市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鼓励先行先试,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部件生产、示范推广应用、科技研发创新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迅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福地”。其提出的“河西氢能示范走廊”建议,旨在充分挖掘河西五市在绿氢制储、氢基化工消纳、交通氢车替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推动协同互用、组团发展,并得到周边市州积极响应。 田学飞表示,预计到2025年,张掖将形成每年6万吨的绿氢产能,就地消纳富余电能30亿度,全产业累计投资突破80亿元,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绿氢化工、示范应用和装备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