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铁路项目》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09-23
  • 中国最大的经济监管机构称,随着政府希望加强互联互通并推动其巨大的经济增长,中国正在加快一些重要铁路项目的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孟伟说,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将在改善公共交通,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建立稳固的市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充分发挥铁路对重大战略计划的基本支撑作用-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以及粤港澳大铁路的建设湾区,国家发改委和有关方面正在加快制定专门的交通规划。”孟在星期三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说。 “几个大型项目已经开始了初步工作。条件到位后,它们就会获得批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9年前八个月在铁路固定资产上投资了4,496亿元人民币(634亿美元)。

    根据2019年政府报告,到今年年底,铁路建设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

    孟说:“我们将与有关各方一道,着眼于有针对性的投资和有效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宣布的投资动力来自8月份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放缓。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八个月,不包括农村家庭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比前七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比前七个月提高0.4个百分点。在基础设施总投资中,铁路运输投资增长了11%。

    专家表示,2019年下半年稳定投资的重点是稳定制造业投资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东方证券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尽管有一些结构性亮点,但生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放缓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在第三季度看到经济增长的放缓。” “我们需要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将是稳定投资的关键。”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一份新报告中指出,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增长是因为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不足之处。

    唐家璇说:“随着国家加大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和建筑业的复苏,我们可能会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强劲增长。”

    ——文章发布于2019-09-20

相关报告
  • 《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3-1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又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浙江注重找准转化路径、强化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找准转化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关键是要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例如,杭州市富阳区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废弃矿山和坡地较多、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全域整治+”形式,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类实施中让资源利用更集中、整治效果更明显、生态环境有提升、村居建设有特点、村级经济有保障,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逐步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强化制度保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针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出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浙江坚持从法律、政策、规划、标准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环境资源产权、跨区域生态补偿、环境治理执法监督等领域的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既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发展,又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例如,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农村土地布局,释放农村土地存量,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精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以低碳环保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莫干山裸心谷生态度假区等“品牌高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优化营商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实践中,浙江多措并举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营商环境。一方面,着力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挖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注重吸引社会资本,加大生态投资力度,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孵化器”功能,开辟环境友好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鼓励支持科技含量高、节能减排效果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生态型企业和项目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努力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让生态环境效益更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富。
  • 《统筹优化促进西南水电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1-25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而加快西南水电建设,是撬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重要支点,对于加快电力转型、实现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点燃西部经济发展“引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藏区加快发展。西藏1.74亿千瓦水电持续开发,对于改善西藏生产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阿坝、甘孜未开发水电合计3700万千瓦,加快开发可显著增强四川藏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预计2030年西南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6亿千瓦、年发电量1万亿千瓦时,折合标煤约3亿吨。水电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是改善东中部地区环境质量。2030年西南水电外送规模将达到1.2亿千瓦,每年可向东中部地区输送清洁电力超过5000亿千瓦时,可替代原煤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1亿吨、二氧化硫20万吨、氮氧化物18万吨。 四是拉动经济增长。2016~2030年西南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投资约2.87万亿元,将持续拉动机械制造、土建、水泥、钢材等相关产业投资大幅增加。 五是推进与周边国家开发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等河流,均为跨越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多国的国际河流。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国际河流,共享资源,共同受益,对维护我国在国际河流的正当权益、促进睦邻友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