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态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7
  • 10月8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可再生能源市场2018》报告 指出,得益政策激励和技术进步,自1990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TPES)中的占比达到了13.7%。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态势,预测期间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4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3年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达12.4%。报告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2018-202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着重概述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暖和交通运输三大部门领域的发展情况。报告要点如下:

    1、可再生能源发展概览

    2018-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预计增长五分之一,到2023年达到12.4%;期间,生物能源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将占这一时期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的30%,主要是供暖和交通运输中行业大规模采用生物能源的结果。到2023年,生物能源仍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在可再生能源总量中的份额将接近五成(46%)。

    就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将是可再生能源增长最快的领域,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到全球发电总量的30%(2017年占比为24%)。在此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70%以上的新增发电量,以光伏发电增长最为强劲,其次是风能、水电和生物能源。到2023年,水电仍将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来源,其在全球电力中的占比预计为16%,其次是风能(6%)、太阳能光伏(4%)和生物能源(3%)。虽然增长速度比电力行业慢,但供暖行业(包括建筑物或工业供暖)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将成为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力量。预测期内(2018-2023年间),供暖行业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需求预计增加20%,届时可再生能源将满足供暖行业能源需求12%的份额。相比上述两个部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占比最低,预计仅从2017年的3.4%增长到2023年的3.8%;且该行业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来自生物燃料。

    图1 2011-2023年间可再生能源在不同部门占比变化态势

    到2023年,巴西将成为世界上能源结构最绿色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其终端能源消耗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45%。交通和工业部门是最主要的生物质能消费行业,水电则占据了电力部门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推出各项减排政策以及减少空气污染措施,中国在预测期内的可再生能源绝对增长量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2、电力

    电力部门依旧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2017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8 GW,占全球同期新增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预测期内,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至少增长46%(不同情景预测值有所不同)。其中,光伏将是增长的最大来源,其次是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主要情景显示,到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预计增长575 GW;同期,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增加324 GW,届时累计装机将达到839 GW;水电装机预计增加125 GW,较2012-2017年间的增量减少40%,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巴西减少了众多的大型水电项目;生物质能预计以年均5-8 GW的增量增长到158 GW;地热装机预计增长28%达到17 GW以上,其中70%的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海洋能源增长依旧缓慢,到2023年预计仅增长100 MW,主要来自潮汐能源(50%),其次是波浪能。

    图2 不同情景下2006-2023年间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增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GW)

    2017年,用于能效的绿色债券发行量首次超过了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其它能源的债券,其价值增长了两倍,达到470亿美元。此外,政府设立了支持可持续性项目的绿色银行,增加了对能效项目的投资份额。能效的资金来源仍然以资产负债表融资为主,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70亿美元的能源服务公司对开发低成本可复制能效项目的商业模式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政策鼓励能源公司通过可交易的节能证书(白证)来寻求成本最低的能效项目,法国和意大利市场的价格创了纪录。总体而言,能效投资变化与政府出台的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制定更高标准的能效政策和激励投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刺激全球的能效投资增长。

    3、供暖

    供暖行业(家庭、工业等领域的供暖)是最大用能终端,其能耗占到终端能源消耗总量的近50%。预测期内,供暖行业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20%,主要增长源来自生物质能,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将占供暖行业用能总量的12%。

    用于供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占比最高的是生物质能,2017年其占比高达70%,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供暖。到2023年,用于工业部门供暖的生物质能消费需求预计增长13%,主要增长需求来自水泥、糖和乙醇工业。同期,用于建筑部门供暖的生物质能消费需求预计增长8%,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欧盟国家的建筑供暖,预计占新增消费量的54%。太阳热能(包括热水器和热电站)主要用于居民住宅供暖(主要是生活用水的加热)和工业生产领域(如食品、饮料、纺织等低温生产),预计到2023年消费需求将增长40%。采用地热供暖的国家目前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土耳其,2017年上述两个国家的地热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近80%。受限于发展地热国家数量有限,预测期内,地热供暖的消费需求预计增长不到24%。可再生能源电力只占全球供暖用能总量的7%,主要应用在建筑和工业部门;到2023年,用于工业供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计增长20%,而用于建筑供暖的消费需求预计增长11%。

    图3 2017/2023年用于供暖的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4、交通运输

    相比电力、供暖部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规模较小,占比最低,仅占交通运输消耗燃料总量的3.4%(2017年)。预测期内,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增长19%,其在交通运输燃料总量中的占比预计小幅增长到3.8%。

    尽管交通电气化快速发展,但应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是生物燃料,预测期内生物燃料产量预计增长15%达1650亿升,届时生物燃料将占到交通运输行业可再生能源消耗总量的90%。同期,用于交通运输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计增长三分之二,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公交车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领域。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占到交通运输行业电力消费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图4 2017/2023年用于交通运输的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左图,单位:百万吨油当量)和2023年不同交通模式消耗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相关报告
  • 《IEA: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态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10月8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可再生能源市场2018》报告 指出,得益政策激励和技术进步,自1990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TPES)中的占比达到了13.7%。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强劲增长态势,预测期间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4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3年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达12.4%。报告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和未来五年(2018-202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着重概述了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暖和交通运输三大部门领域的发展情况。报告要点如下: 1、可再生能源发展概览 2018-2023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预计增长五分之一,到2023年达到12.4%;期间,生物能源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来源,将占这一时期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的30%,主要是供暖和交通运输中行业大规模采用生物能源的结果。到2023年,生物能源仍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在可再生能源总量中的份额将接近五成(46%)。 就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将是可再生能源增长最快的领域,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到全球发电总量的30%(2017年占比为24%)。在此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70%以上的新增发电量,以光伏发电增长最为强劲,其次是风能、水电和生物能源。到2023年,水电仍将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来源,其在全球电力中的占比预计为16%,其次是风能(6%)、太阳能光伏(4%)和生物能源(3%)。虽然增长速度比电力行业慢,但供暖行业(包括建筑物或工业供暖)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将成为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力量。预测期内(2018-2023年间),供暖行业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需求预计增加20%,届时可再生能源将满足供暖行业能源需求12%的份额。相比上述两个部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占比最低,预计仅从2017年的3.4%增长到2023年的3.8%;且该行业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来自生物燃料。 图1 2011-2023年间可再生能源在不同部门占比变化态势 到2023年,巴西将成为世界上能源结构最绿色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其终端能源消耗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45%。交通和工业部门是最主要的生物质能消费行业,水电则占据了电力部门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推出各项减排政策以及减少空气污染措施,中国在预测期内的可再生能源绝对增长量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2、电力 电力部门依旧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2017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8 GW,占全球同期新增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预测期内,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预计至少增长46%(不同情景预测值有所不同)。其中,光伏将是增长的最大来源,其次是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主要情景显示,到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预计增长575 GW;同期,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增加324 GW,届时累计装机将达到839 GW;水电装机预计增加125 GW,较2012-2017年间的增量减少40%,主要原因是中国和巴西减少了众多的大型水电项目;生物质能预计以年均5-8 GW的增量增长到158 GW;地热装机预计增长28%达到17 GW以上,其中70%的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海洋能源增长依旧缓慢,到2023年预计仅增长100 MW,主要来自潮汐能源(50%),其次是波浪能。 图2 不同情景下2006-2023年间不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增装机容量变化态势(单位:GW) 2017年,用于能效的绿色债券发行量首次超过了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其它能源的债券,其价值增长了两倍,达到470亿美元。此外,政府设立了支持可持续性项目的绿色银行,增加了对能效项目的投资份额。能效的资金来源仍然以资产负债表融资为主,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全球市场规模约为270亿美元的能源服务公司对开发低成本可复制能效项目的商业模式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政策鼓励能源公司通过可交易的节能证书(白证)来寻求成本最低的能效项目,法国和意大利市场的价格创了纪录。总体而言,能效投资变化与政府出台的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制定更高标准的能效政策和激励投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刺激全球的能效投资增长。 3、供暖 供暖行业(家庭、工业等领域的供暖)是最大用能终端,其能耗占到终端能源消耗总量的近50%。预测期内,供暖行业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20%,主要增长源来自生物质能,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将占供暖行业用能总量的12%。 用于供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占比最高的是生物质能,2017年其占比高达70%,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建筑供暖。到2023年,用于工业部门供暖的生物质能消费需求预计增长13%,主要增长需求来自水泥、糖和乙醇工业。同期,用于建筑部门供暖的生物质能消费需求预计增长8%,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欧盟国家的建筑供暖,预计占新增消费量的54%。太阳热能(包括热水器和热电站)主要用于居民住宅供暖(主要是生活用水的加热)和工业生产领域(如食品、饮料、纺织等低温生产),预计到2023年消费需求将增长40%。采用地热供暖的国家目前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土耳其,2017年上述两个国家的地热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近80%。受限于发展地热国家数量有限,预测期内,地热供暖的消费需求预计增长不到24%。可再生能源电力只占全球供暖用能总量的7%,主要应用在建筑和工业部门;到2023年,用于工业供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计增长20%,而用于建筑供暖的消费需求预计增长11%。 图3 2017/2023年用于供暖的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4、交通运输 相比电力、供暖部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规模较小,占比最低,仅占交通运输消耗燃料总量的3.4%(2017年)。预测期内,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增长19%,其在交通运输燃料总量中的占比预计小幅增长到3.8%。 尽管交通电气化快速发展,但应用于交通运输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是生物燃料,预测期内生物燃料产量预计增长15%达1650亿升,届时生物燃料将占到交通运输行业可再生能源消耗总量的90%。同期,用于交通运输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预计增长三分之二,主要增长动力来自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公交车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领域。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占到交通运输行业电力消费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图4 2017/2023年用于交通运输的不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变化态势(左图,单位:百万吨油当量)和2023年不同交通模式消耗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 《IEA:2018年天然气需求猛增 未来五年将继续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18
    • 6月7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19年天然气市场报告》 ,总结了2018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并展望了至2024年的发展趋势:2018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了4.6%,是自2010年以来增速最快年份,几乎占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量的一半。到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将增长10%以上,超过4.3万亿立方米,中国将占到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量的40%以上。报告要点如下: 1、2018年天然气需求创纪录增长,至2024年仍将保持增长 2018年是天然气的发展黄金期,其需求增长4.6%至3.9万亿立方米,是2010年以来的最大增长幅度,天然气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量占比达到了45%。美国和中国是这一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天然气取代煤炭的势头随之放缓,并基于北半球不会出现类似2018年夏季异常炎热天气的估计,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天然气需求将超过4.3万亿立方米。工业仍将是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年均增长3%,到2024年将占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量的46%。受到可再生能源和燃煤发电的激烈竞争影响,电力部门的天然气需求增速将减慢,但到2040年仍将是天然气需求的最大部门,占总需求近40%。 2、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是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的关键地区 在中国和主要天然气生产国的带动下,几乎所有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都将增长。受到政府改善空气质量的目标推动,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占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量的40%以上。由于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及政府鼓励将天然气用于工业和发电,美国、中东和北非将占其余增长量的大部分。欧洲的天然气需求增长主要由于其煤电和核电厂被关闭,但增长将受到可再生能源扩张和建筑物供暖消耗减少的限制。然而,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天然气需求将不会保持其前两年的强劲增长势头(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了14.5%和18.1%),到202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将降至8%。南亚国家将引领亚洲其他地区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部门。 3、美国将引领全球天然气供应和出口增长 2018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11.5%,是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也是其自1951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伊朗等主要生产国的产量也创下纪录。由于页岩气产量不断扩大,美国将继续引领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预计到2024年美国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1万亿立方米,中国、伊朗和埃及等主要生产国的产量也将持续增加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美国也将是天然气贸易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到2024年美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将是天然气出口量增长的最主要来源。 4、全球天然气贸易扩张主要受液化天然气驱动 美国也是液化天然气(LNG)贸易增长的最大来源,如果卡塔尔没有确定的投资计划,美国将成为世界最大LNG出口国,到2024年将达到1130亿立方米。由于本国产能无法跟上需求增长,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进口国,到2024年则将成为最大LNG进口国,预计2024年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将增加一倍至1000亿立方米,LNG进口量则将达到1090亿立方米。其他新兴亚洲市场也在推动液化天然气贸易增长,LNG进口量将从2018年的810亿立方米增加至2019年的1550亿立方米。由于国内产量持续下降,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缺口将扩大,荷兰格罗宁根油田的逐步淘汰以及北海油田枯竭将造成每年近50亿立方米的缺口,这将通过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来弥补。 5、LNG投资正在增加,但仍需更多投资 LNG出口项目投资在2018年出现反弹,但仍有不足,因为备用产能将在2020年后缩减导致市场趋紧。2019年将有大量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公布,共计可增加1500亿立方米/年的出口能力。近期的投资决策体现出LNG融资模式的改变,加拿大LNG、Tortue LNG和黄金通道LNG等项目正在没有长期合同支持的情况下持续推进。全球石油巨头和公用事业公司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融资,以替代传统的项目融资方式。此外,需要更多的LNG运输船才能使LNG运输市场在2022年之后保持平衡。 6、全球天然气市场价格正趋于一致 全球主要地区的天然气市场价格正在趋同,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市场供应充足,地区之间的价格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尤其是亚洲和欧洲之间。但由于季节性因素较强,亚洲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范围仍较大。LNG贸易的扩大可能会促使天然气价格更趋于一致,但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天然气消费和进口增长强劲的国家正在改革其国内天然气市场,其天然气价格在2018年和2019年进行了几次调整,目标是更加接近国际天然气价格,并促进对国内生产的投资。一些生产国也正在实施类似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