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浮动光伏企业Ocean Sun计划上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15
  • 挪威浮式光伏发电专家Ocean Sun正寻求通过Merkur在市场上市,Merkur是一个多边交易机构,自2016年以来,该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进入奥斯陆证券交易所的机会。
    该公司的目标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筹集1亿挪威克朗(约合1090万美元)。“这轮融资是必要的,可以使Ocean Sun公司扩大其海外业务,同时也加强挪威当地的工程资源,”Ocean Sun公司首席执行官伯尔格比约内克莱特告诉媒体,“我们参与了几个示范项目,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我们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收入,我们需要外部融资来更快、更强地推进。”

    该公司称,净收益还将用于研发、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Ocean Sun公司为近岸和半遮蔽水域的浮式光伏项目开发了一种创新设计。该专利系统由一个固定在海床上的浮力环组成,浮力环有四个系泊点和十二条缆绳。
    7月中旬,该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为计划在韩国黄海沿岸的Saemangeum潮坪附近的2.1GW浮式太阳能发电站开发试点项目。该协议包括一个示范系统的技术许可证,并将在18个月内至少拥有100兆瓦的发电能力。Bjørneklett补充道:“我们通常会对每个项目安装的每瓦电力收取少量许可费。”。

     

相关报告
  • 《挪威两企业合作开发浮动核电站概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14
    • 挪威核项目开发商Norsk Kjernekraft与能源开发商Ocean-Power将合作开发基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浮动核电站概念。 Norsk Kjernekraft称,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为合作奠定基础,将研究、开发和完善把可靠无排放核电与灵活海上平台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会先合作研究可行概念、技术选择和商业模式,项目将按挪威法律法规建设和运营,并借鉴挪威及北欧业界经验与专业知识。 Ocean-Power致力于开发可持续发电技术和基础设施,其当前理念是开发采用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的浮动发电厂。这些200 - 250兆瓦的浮动发电厂将为附近海上平台供电,并向近岸电网供电,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被捕获,注入附近地质构造、管道或液化后通过船舶运输以供使用或永久封存。 Norsk Kjernekraft计划与电力密集型行业合作,在挪威建造、拥有和运营SMR发电厂。 Ocean-Power首席执行官Erling Ronglan表示,希望动员北欧供应商行业打造世界领先解决方案,驳船上的核电为工业、社会和海上作业提供安全、稳定、气候友好的能源供应新机遇,是挪威实现气候目标及为子孙后代创造价值的重要部分。 Norsk Kjernekraft首席执行官Jonny Hesthammer称,这是确保挪威长期投资核电、汇聚优秀工业力量的重要一步。随着石油行业活动减少,需要新工业冒险,浮动核电便是其中之一,希望与Ocean-Power携手,以最少土地使用和最大灵活性为工业和社会提供稳定清洁能源。 上个月,Ocean-Power还与丹麦核技术公司哥本哈根原子能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在挪威使用钍基熔盐反应堆生产电力和热能的潜力,该联合研究将评估在挪威部署钍基反应堆的技术和监管条件。
  • 《中小型光伏企业筹划重整谋求自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7
    • 在光伏行业竞争持续胶着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型光伏上市公司开始走上破产重整之路。仅在7月,就有ST聆达、ST爱康、金刚光伏等3家公司披露启动破产重整或预重整的消息。 中小型光伏企业靠破产重整而“获救”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位正在参与光伏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投行人士分析称,这类公司有可能重整成功,方式大概率是通过削减债务来延长企业存续期,用时间换取发展空间。其中不少光伏企业有望获得地方政府大力扶持,进而避免被破产清算,得以重获新生。 ST聆达被债权人申请重整 最新案例是7月31日被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的ST聆达。当晚,ST聆达公告,公司收到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决定书》。公司债权人金寨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ST聆达提示,法院同意对公司启动预重整,不代表法院正式启动重整,公司后续能否进入正式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重整失败,公司将存在被宣告破产清算的风险。 与许多跨界光伏业的公司类似,ST聆达在经历了短暂的“甜蜜期”后,开始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现经营风险。 今年3月,ST聆达公告,公司90%以上的营收来源、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寨嘉悦”)实施临时停产。上海证券报此前曾报道,今年以来,N型光伏电池迅速成为市场主流,金寨嘉悦所生产的P型光伏电池快速丢失市场。ST聆达曾筹划生产N型TOPCon电池以跟上技术迭代进程,但也因资金等原因未能实施。8月1日,ST聆达公告称,金寨嘉悦预计在短期内依旧无法恢复正常生产。 4月27日,聆达股份公告称,因触发财务类、规范类等多重风险警示情形,公司于4月3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股票简称变更为“ST聆达”。 内控方面,今年来ST聆达再次出现多个风险。公司全资子公司格尔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光伏电站因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现场抽查中被发现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于6月13日起停运。7月19日,ST聆达“自曝”在自查中发现,公司及子公司违规对外担保1600万元。8月1日,ST聆达表示,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未能按时彻底解决,尚有1170余万元未收回。 重整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ST聆达并非个例。7月以来,金刚光伏、ST爱康也披露了公司(或子公司)开始破产重整(或预重整)的消息。从中小光伏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来看,未来可能还有企业将走向破产重整。那么,等待这些企业的前景将会如何? 前述投行人士分析,一方面,在过去发展中,有些光伏上市公司是当地重点企业,地方政府有救济意愿。另一方面,财务投资人若能以较低的对价参与上市公司重整,其有望获得十分可观的账面浮盈。因此,被淘汰的一般是小企业,上市公司估计不会轻易被放弃。因此,今年、明年可能会看到几单光伏上市公司重整案例。 对于光伏巨头是否有参与此类重整的意愿,多位采访对象均表示可能性不大。“因为困境企业的产能、技术对大企业来讲可能不够有吸引力。”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没有参与这些重整的需求,光伏并购主要考虑的是资产的有效性。众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达飞分析称,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光伏企业的资产需要审慎评估,行业走势还没看到底部,尚看不清楚。 那么,壳的价值有多大呢?前述几位受访者表达了审慎的态度。前述新能源投资人表示,这些光伏公司的壳可能带着大量负债,这会减弱壳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