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后 仿制药该降价?》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6
  • 一致性评价是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药品整体质量,是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惠及民生的大事。然而,一致性评价动辄数百万元的临床试验费用却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不少企业认为,一致性评价后,仿制药疗效和质量等同于原研,涨价是理所当然的。

    对此,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却持有不同看法。3月4日,在由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25家行业协(学)会联合举办的“‘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胡季强表示,部分仿制药和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在国内市场长期享受着不合理的、过高的价格,即使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以及过专利期的原研药还是应该降价。

    “在我们的销售百强榜里面,过了专利期的进口药和国产药占了近9成,而在国际市场,这类产品基本上都名次大幅下降,甚至是跌出榜单。”胡季强介绍,“国际上,原研药一旦专利过期,价格通常会降至原来的1/10到1/20,国内市场却不太一样”。

    以医药史上第一个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重磅药物修美乐为例。2003年,修美乐在美国售价约8美元/片,在国内售价则为8元/片;专利到期后,修美乐在美国的单价降至1美元,在国内却仍保持8元/片的售价。去年修美乐的全球销售额约17亿美元,而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就突破1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其他市场总和。在胡季强看来,“为什么中国有限的医保资金要支付这么高昂的仿制药(及专利过期的原研药)?这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为什么国内仿制药及专利过期的原研药价格偏高呢?胡季强认为目前国内的仿制药及专利过期的原研药市场销售费用和利润均过高是主因。

    “中国企业处方药的销售费用占比平均达到50%,作为对比,研发费用平均占比却不到10%。反观国际主流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占比通常为15%-25%,研发费用占比在17%-20%之间,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基本持平。”胡季强介绍道,“大量钱都用在销售上,销售上的钱又主要用于医药环境里的各种各样的费用,而这些费用在仿制药以及成熟的药品销售中是不需要的。”

    公开资料也显示,中外仿制药企业的财务成本费用结构存在差异。对比恒瑞医药和美国Mylan公司两大标杆性仿制药企业2016年的财务成本费用结构发现,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的54.0%,而Mylan公司的数据则仅为8.5%;恒瑞医药的利润占销售收入的27.2%,Mylan公司则为6.3%。个例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差别。

    胡季强认为,仿制药和专利过期的原研药降价后,让出来的市场空间除了惠及民众以外,还应释放给创新药和民族药,既能满足创新药研发、销售的高成本支出,也有助于民族药的创新发展。“我们现在的医疗体系是以西医为主的,中药普遍被看作是辅助用药,可有可无,所以一限药就限中药,这样就使得中国的民族药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胡季强相信,如果把市场空间让出来,民族药将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18462.html
相关报告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5
    • 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工作,对提升我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289目录药品一致性评价落地在即 过关率仅6.57%》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0-08
    •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我国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289目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距离2018年年底仅剩不到3个月,对于289目录品种一致性评价而言是一件需要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9月29日,CDE发布对企业在289基药品种一致性评价的申报与技术问题提出沟通、解决的途径,以确保做好2018年底前289基药品种一致性评价的阶段性工作的通知,看来不只企业在做最后的冲刺,CDE也在积极出示攻略,帮助289目录药品快速通关。那么截止目前289目录药品一致性评价具体情况如何?哪些品种受青睐?哪些品种独家申报?又有哪些品种通过,通过了多少?且看下文。 19个289目录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完成率仅6.57% 截止9月29日,据药智数据统计,CDE受理一致性评价受理号共计408个,突破400大关,其中289目录品种受理号177个,占比43.38%,涉及92家企业的59个品种,有19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289目录品种一致性评价完成率仅6.57%,且只有3个品种通过企业数量达到3家,分别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头孢呋辛酯片和蒙脱石散;1个品种2家通过,为卡托普利片;还有15个品种仅1家通过。 其中石药欧意的盐酸二甲双胍片属于海内外共线品种,于今年7月以优先审评快速批准上市,进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盐酸二甲双胍片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据药智药品注册与申报数据库显示,截止目前申报盐酸二甲双胍的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共5家,北京四环制药首家申报,在时间上抢得先机,2018年底前能否抢先通过,值得期待。 根据相关政策,原则上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 3 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对于盐酸二甲双胍片这个品种,目前就有3家企业将被淘汰,竞争激烈。那么其它品种竞争情况如何呢? 14个289目录品种申报企业达3家,6个还未有企业通过 除了盐酸二甲双胍片,据统计,截止9月29日,289目录药品申报数量已达3家企业的有14个,涉及受理号96个。其中有3个品种最受欢迎,申报企业超过10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申报企业最多有13家,其次为蒙脱石散11家和阿莫西林胶囊10家,另外还有6个品种虽然申报企业已达三家,但是至今还没有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 值得说明的是,头孢氨苄胶囊申报企业尽管有4家,但是,据药智数据显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申报的该品种未批准通过一致性评价。据悉是因白云山想要通过豁免BE实验实现弯道超车快速通过一致性评价,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CDE认为其资料不充分,不能豁免,不予通过。接下来剩下的3家企业山东罗欣药业、湖南科伦制药、上海福达制药能否在剩下的3个月时间内突破,顺利通关?同时上海福达制药目前是申报时间最早的企业,能否借此机会首家通过抢占政策红利?我们静候佳音。 33个品种独家申报,仅5个通过一致性评价 2家及以下的有45个品种,其中33个为独家申报,涉及27家企业的46个受理号,其中有5个品种已经通过,为苏州二叶制药阿奇霉素胶囊、石药欧意阿奇霉素片、浙江华海奈韦拉平片、重庆药友阿法骨化醇片和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依非韦伦片,还有3个品种审评结论更新为“已发件”,为福州海王碳酸氢钠片、上海拜耳医药氯雷他定片和湖南洞庭盐酸阿米替林片,此外还有1品种未被批准通过一致性评价,为广州白云山的头孢拉定胶囊,未批准原因与头孢氨苄胶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