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建立海洋负排放ISO国际标准新平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新进展》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 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4-11-28
  • 第五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11月26-27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Ocean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 (ONCE)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国际标准”的主旨演讲。会议期间举办了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国际标准立项发布会,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和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共同主持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直属工作组(ISO/TC8/WG15)设立仪式,并宣布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标准提案项目正式启动。

    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全球首个海洋领域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总则和要求》(ISO/NP 25283-1)。2024年11月2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宣布该提案成功立项,以100%的投票率、零反对票获得来自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的广泛支持。该提案由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团队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提出,是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标准体系的核心文件,将构建海洋碳汇以及碳中和技术框架,制定数据管理、基准线设定等方面的统一国际标准,为全球海洋碳中和领域的标准化提供重要指南。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23年成立ISO/TC8/WG15直属工作组,为海洋领域碳中和国际标准制定提供官方平台。ISO/NP 25283-1是ISO/TC8/WG15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标志着全球海洋碳中和合作迈上新台阶,展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该标准将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共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相关领导以及ONCE团队的六位两院院士出席发布会。

  • 原文来源:http://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11/t20241128_7447841.html
相关报告
  • 《ONCE建立海洋负排放ISO国际标准新平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2-04
    • 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闭幕之际,第五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Ocean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 (ONCE)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国际标准”的主旨演讲。会议期间举办了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国际标准立项发布会,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和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共同主持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直属工作组(ISO/TC8/WG15)设立仪式,并宣布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标准提案项目正式启动。 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全球首个海洋领域碳中和国际标准提案《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总则和要求》(ISO/NP 25283-1)。2024年11月2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宣布该提案成功立项,以100%的投票率、零反对票获得来自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的广泛支持。该提案由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团队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提出,是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标准体系的核心文件,将构建海洋碳汇以及碳中和技术框架,制定数据管理、基准线设定等方面的统一国际标准,为全球海洋碳中和领域的标准化提供重要指南。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23年成立ISO/TC8/WG15直属工作组,为海洋领域碳中和国际标准制定提供官方平台。ISO/NP 25283-1是ISO/TC8/WG15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提案,标志着全球海洋碳中和合作迈上新台阶,展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该标准将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共同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相关领导,以及ONCE代表、专家委员会六位两院院士出席发布会。
  •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0
    • 国际标准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是沟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桥梁,也是保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 近日,中核集团国际标准化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由中核集团统筹组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编制、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一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标准编号为ISO 4233: 2023)于2023年3月6日正式发布! 该标准不仅是我国首项核聚变领域的国际标准,也是ISO发布的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有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核聚变领域的影响力,填补了ISO核聚变领域的标准空白,开创了聚变国际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标准化是中核集团科技能力的核心体现、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保障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推动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中核集团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中核集团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提升集团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核聚变作为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的最终一步,是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重要终极方案。热氦检漏是检验聚变堆真空室内部件(即堆芯部件)真空密封性的技术,是有效保障聚变堆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关键的环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率先研发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技术,建成了中大型高灵敏度热氦检漏设备,其核心指标满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高标准要求,检测灵敏度优于国内外同类装置两个数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该项国际标准的发布,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灵敏度热氦检漏设备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