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高书山研究组在Natural Product Reports发表非铁血红素酶长篇综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6
  •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和其相关的生物合成酶元件是新药发现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巨大资源宝库。在微生物体内众多的酶中,非血红素铁酶(non-haem iron enzyme)是一类含有血红素形态以外铁离子的多功能催化剂。它们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的初级和次级代谢途径中,可以催化卤代反应、各种类型的氧化反应以及多种类型的重排反应,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和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书山研究组与合作者们近日在天然产物(药物)化学权威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上发表综述,系统地总结了非血红素铁酶在生物合成过程中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描述了相关的生物合成途径,并阐述了相关的酶学机制,重点从结构生物学角度阐述了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高书山研究员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我所为第一单位;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刘平华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刘学庭教授为通讯作者。

  • 原文来源:http://www.im.cas.cn/xwzx/kyjz/201807/t20180704_5037145.html
相关报告
  • 《微生物所张杰研究组在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植物免疫机制研究综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7-30
    •  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漫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植物和病原微生物相互识别、共同进化。病原微生物表面的一些分子模式被植物细胞膜表面的免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激活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微生物通过分泌一些效应子可以抑制植物PTI;其中部分效应子被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识别微生物来源的效应子激活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受体类似激酶(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s)是一大类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的重要细胞内蛋白激酶。近些年来,受体类似激酶在植物免疫调控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进展迅速。   张杰研究组2020年7月28日在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在线发表题为“Regulatory role of 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s in early immune signaling events in plants”的综述论文,综述了受体类似激酶在植物PTI早期免疫信号传递和ETI激活中的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论文总结了受体类似激酶通过与多种类型的植物免疫受体形成复合体,调控早期免疫反应、受体激活和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提示了受体类似激酶在不同层次植物免疫进化和关联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展望了受体类似激酶在细胞内免疫受体信号传递调控的潜在作用以及在植物抗病性扩展和改良中的潜在价值。
  • 《刘宏伟研究团队发表肠道微生物群相关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综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4-20
    •  日前,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研究团队受邀在Natural Product Reports发表综述文章,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天然产物活性分子、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三者之间的研究进展,为天然产物药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并有助于阐明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文章总结并提出了天然产物活性分子菌群互作机制研究的总体策略(图1)。团队通过动物模型或者人群队列研究,明确天然产物活性分子的表型。利用菌群移植、无菌小鼠等实验手段,证明中药天然药物活性分子的药理表型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多组学的策略,如微生物组测序分析、代谢组分析、转录组分析和蛋白组分析等手段,解析肠道菌群介导中药药效的作用机制,并且结合培养组学等手段获得直接参与介导作用的关键肠道细菌。通过遗传和宿主相互作用分析,解析了关键肠道细菌通过哪些信号通路来调控机体的平衡和稳态以控制疾病。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项目研究员代焕琴博士和助理研究员韩俊杰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宏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微生物研究所尹文兵研究员、陈义华研究员和博士生王涛参与了论文写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本综述相关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21YFA0717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2277135、2217713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38020000)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 /content/ articlelanding/2023/NP/D2NP0007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