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speed面临财务危机,寻求破产保护并调整业务战略》

  • 编译者: 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5-15
  • Wolfspeed公司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新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费尔勒(Robert Feurle)正在寻求债权人的破产保护。此前,因特朗普政府削减美国《芯片法案》和汽车关税,导致该公司受到汽车行业低迷和关税前景的打击。Wolfspeed主要生产用于电动汽车的碳化硅(SIC)电源芯片,但未能实现预期销售,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85亿美元,净亏损186万美元。 为解决资本结构问题,Wolfspeed与贷款方积极谈判,并任命了投资银行Moelis管理其15亿美元的债务。资产管理公司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是其主要债权人之一。费尔勒表示,公司可能会选择庭内或庭外的方式解决破产问题,并继续与特朗普政府就联邦资金保持对话。此外,公司正在探索其他成本节约措施,并关闭了一些老工厂以专注于新的制造设施。 为应对困境,Wolfspeed聘请了两位在重组方面有专长的董事会成员,并裁减了三分之一的高管团队。同时,公司也在招聘新的首席运营官,并调整业务重点,推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储能、电动汽车及其他领域的业务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如获得次级债权人提供的6亿美元救助融资,但公司仍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 总的来说,Wolfspeed在财务管理和业务转型方面面临重重挑战,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相关报告
  • 《智能制造“蔚然成风” 机械设备行业面临新调整》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9-18
    • 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高污染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绿色制造蔚然成风,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将面临着新的调整,当然,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这是中国制造2025 配套文件之一的《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提出的任务目标。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去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难度更大。   工信部表示,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意义重大。   按照实施指南,智能制造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   两大阶段主要聚焦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方面,攻克关键技术装备。针对实施智能制造所需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依托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开展首台首套装备研制,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实现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另一方面,夯实智能制造基础。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标准滞后、核心软件缺失、工业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安全系统薄弱等瓶颈问题,构建基本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发智能制造核心支撑软件,建立高效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安全系统,形成智能制造发展坚实的基础支撑。   此外,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针对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等传统制造业环境恶劣、危险、连续重复等工序的智能化升级需要,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在基础条件好和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中选择骨干企业,推广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开展新模式试点示范,建设智能车间/工厂,重点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   按照实施指南,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为:   关键技术装备实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具备较强竞争力,关键技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智能制造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立基本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完成一批急需的国家和行业重点标准;具有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初步建成IPv6和4G/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与工业融合的试验网络、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成熟。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丰富完善,有条件、有基础的行业实现试点示范并推广应用,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重点产业智能转型成效显著。有条件、有基础的传统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完成60类以上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创新。 .
  • 《全球危机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果和未来的道路》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1-01-27
    • 2019年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是一系列环境传播的人类悲剧中的最新事件,其规模、影响范围和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尽管围绕大流行的人类悲剧是巨大的,但明显的盲点是大流行的生态影响以及大流行导致的封锁。与有关社会、经济、政治和健康相关后果的报告相比,关于大流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影响的科学报告微不足道。该疾病突然迅速爆发,自开始封锁以来时间很短,而且无法进入实地,无法开始新的实证研究和监测正在进行的研究,因此缺乏科学证据,证明封锁对所关注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有直接影响。因此,封锁对生态的很多直接影响仍然是传闻。我们认为,目前的大流行、随后的封锁和恢复正常的后封锁,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重要的积极和消极后果。此外,我们认为,这些影响为吸取如何处理未来危机的重要教训提供了机会。在这里,我们介绍这一流行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制定更严格和更全面的保护战略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