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修饰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实现肺癌的安全靶向递药》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9
  •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肺靶向给药技术可以使药物富集在肺部、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目前,肺癌靶向策略多是利用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差异进行靶向,如果不能有效地把药物分子递送到肺部,将难以实现其分子靶向的价值。一般给药微粒往往存在组织靶向效率低、副作用大等缺点。因此,肺癌靶向治疗是亟待突破的科学难题。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研究员团队发现了交联环糊精有机骨架(CDF)具有高度的肺靶向的特征,并基于此设计了高效的肺癌靶向递药系统,协同递送抗癌药物阿霉素和低分子肝素,实现阿霉素用于肺癌治疗时的减毒、增效。研究成果于2020年10月7日在线发表于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DF采用安全性高的药用辅料γ环糊精,组装形成具有新颖纳米结构的新型药物载体。本研究发现,纳米级CDF高度地靶向肺部,采用寡肽GRGDS靶头对CDF进行表面修饰,同时负载低分子肝素(LMWH)和阿霉素(DOX),构建了新型的肺癌靶向递药系统RCLD。RCLD既可以利用CDF的肺靶向功能,靶向到肺组织本身,也能通过RGD靶向肺癌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过表达的整合素,利用二级靶向原理将抗肿瘤药物DOX和LMWH准确地输送到肺癌部位。体外实验表明,RCLD可以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RCLD在A549人肺腺癌转移模型中,有效地抑制了肺癌的生长和转移。RCLD也能抑制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的肺部转移。更为重要的是,在同等疗效时,RCLD将DOX的剂量降低了5倍,减少了DOX的毒副作用。此外,RCLD在小鼠体内没有诱发急性毒性或组织坏死,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首次发现和确证了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具有高度的肺靶向特征,创新性地对CDF进行功能化修饰,构建了一种高效的肺癌靶向递药系统,为分子靶向药物、常用的细胞毒药物的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高效的靶向递药载体,也为这些药物的优化设计和升级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由上海药物所何亚平博士等完成,英国Bradford大学Laurence H. Patterson教授、上海药物所伍丽博士共同研讨和指导。该研究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递送关键技术(XDA120503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制剂质量研究评价技术联合研究(2020YFE0201700)、重大新药创制(2018ZX09721002-009)和基金委面上项目(81773645)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4550;http://www.simm.ac.cn/xwzx/kydt/202010/t20201014_5716559.html
相关报告
  • 《Carbohydr Polym | 结肠炎治疗新策略:过氧化氢响应性共价环糊精骨架的构建》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4-14
    • 2022年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课题组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发表了题为 “Hydrogen peroxide responsive covalent cyclodextrin framework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的文章,报道了一种过氧化氢(H2O2)响应性共价环糊精骨架(BCOF),口服后可高效靶向至发炎结肠,并能有效缓解模型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UC)症状。   UC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至今没有特效药,目前的常规治疗为每日服用高剂量的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然而,现有的药物制剂不能在UC炎症部位特异性分布,给药后多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将药物靶向递送至结肠发炎部位的载体,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UC炎症部位的肠粘膜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其浓度高达健康组织的10-100倍,而H2O2是最常见的内源性ROS之一。基于此,张继稳研究团队采用H2O2敏感性交联剂BRAP,将具有高孔隙率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MOF)进行共价交联,合成的新载体BCOF具有高效的H2O2敏感水解特征,且水解过程中释放的天麻苷元(HBA),可进一步发挥抗炎作用。BCOF由环糊精单元交联构成,具有丰富的空腔结构,为多种药物的UC靶向递送提供了可能性。   研究结果表明,BCOF口服后能有效滞留于发炎结肠部位,且于6 h,BCOF在发炎结肠中的含量约为健康结肠的5倍。在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中,BCOF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效果,能有效减轻小鼠UC症状、缓解疾病恶化。ROS敏感性载体材料的策略为U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上海药物所硕士生黄晨夕和徐建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张继稳研究员和伍丽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2.119252
  • 《多功能靶向epirubicin脂质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0-16
    • 侵袭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化疗通常由于肿瘤转移、血管性模仿(VM)通道、肿瘤细胞的有限杀死和严重的系统毒性而导致预后不良。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的脂质体脂质体,以提高NSCLC的抗肿瘤功效。在脂质体中,在脂质体表面进行了修饰,以获得受体介导的靶向效果,并将honokiol纳入脂质双层膜,以抑制肿瘤转移和消除VM通道。体外细胞分析表明,多功能的靶向性脂肪质体不仅在Lewis肺肿瘤细胞中表现出最强的细胞毒性作用,而且在VM通道上也表现出最有效的抑制作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多功能靶向脂质体脂质体可以抑制PI3K、mmp-2、mmp-9、钙、磷和活化细胞凋亡酶3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多脂质体脂质体可选择性地在肿瘤部位积累,显示明显的抗肿瘤功效。此外,在一次试验中观察到血液系统和主要器官没有明显的毒性。因此,多功能靶向脂质体脂质体可为NSCLC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文章发布于2017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