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EESt公司推出新型液流电池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29
  • 美国初创企业BEESt近期推出新型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技术,该技术能量密度达到传统钒液流储能系统的20倍。

    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利·迈克尔森向媒体表示:“我们的电池非常适合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因为它能够长时间储能且性能稳定,从而实现全天候可靠性。”他补充说明,该技术初期将主要面向商业和工业市场,计划于2028年初进入住宅市场。

    这套创新储能系统采用由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开发的碘化锌电解质,并配备基于地球丰富合金材料的专利电池组。住宅系统设计功率为20千瓦,容量25千瓦时;商业系统功率40千瓦,容量100千瓦时;最大系统功率范围从200千瓦至2.4兆瓦,容量可达400-1600千瓦时。

    该储能技术能量密度达到每升320瓦时,往返效率最高80%,支持100%深度放电。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率与能量组件分离,便于灵活扩展。产品提供30年质保,其中电解质保修20年。

    迈克尔森强调:“我们的锌聚碘液流电池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它拥有20至30年的使用寿命,容量稳定且可扩展,从而降低了储能平准化成本。”分析显示,该技术有望在2030年前达到美国能源部设定的每千瓦时0.05美元成本目标。

    这些电池将在美国本土生产,通过合同制造商建立多个生产基地。公司首席科学官凯文·梅厄指出:“我们的锌碘化物化学体系提供的能量密度是传统液流储能系统的十倍以上,这意味着储罐更小,占地面积更小。它无毒、不易燃,而且不需要昂贵的环境控制。”

    该储能系统主要面向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包括数据中心、医疗设施和政府运营等对能源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这套技术方案符合美国相关标准要求,为项目规模化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shortnews/62811.html
相关报告
  • 《Invinity 的新型液流电池旨在为电网提供“全天候太阳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6
    • Invinity Energy Systems 声称,该公司的新型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VRFB) 技术使可再生能源能够全天候取代电网上的传统发电。 英美液流电池公司 Invinity 今天推出了新产品 Endurium。该产品经过了大约三年的研发、测试和原型设计,在此期间,Invinity 与西门子歌美飒合作进行技术开发。 该公司表示,该产品设计用于实现高能量吞吐量和无限循环,并将项目现场安装所需的占地面积减少至少 50%,它可以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地应对当今的能源存储市场和新兴的长时能源存储 (LDES) 机会。 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技术提供商和制造商的首席商务官 Matt Harper 和企业事务高级总监 Joe Worthington 与姊妹网站Energy-Storage.news进行了交谈。 哈珀在谈到 Endurium 的推出时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始终有一个北极星,那就是希望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并根据需要全天候输送电力,以取代电网中任何其他形式的发电。” CCO 表示,能源存储技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具备长存储时间、高电池吞吐量、长使用寿命以及“最终合理的成本”等功能。 虽然包括钒电解质化学在内的基础技术除了一些渐进式改进外没有改变,但与可再生工程专家西门子歌美飒的合作使得哈珀和沃辛顿所说的系统集成有了显著的改善。 从占地面积的减少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沃辛顿说,在最保守的情况下,占地面积比 Invinity 之前的设计减少了约 50%。 据 Harper 介绍,他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多项工作,包括整合各个电池模块之间的互操作方式、它们如何与逆变器或电源转换系统 (PCS) 连接,以及非易燃液流电池的安全性,这意味着可以实现比以前更紧密的场地配置。 其他声称的优势包括模块平衡方面的改进,而且与只能进行估算的锂离子电池不同,它可以准确测量在任何给定时间存储了多少能量。 Invinity 代表表示,虽然液流电池的优势通常是在长时应用的背景下考虑的,但 Endurium 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和连续循环能力,使其适合锂离子 BESS 市场已经发展起来的那种收益堆叠应用。 Invinity 成立 于 2020 年, 由总部位于加拿大的 Avalon Battery 公司与英国的 redT 公司合并而成。该公司在苏格兰拥有两家制造和组装工厂,每年的系统生产能力正在提高到 500MWh 以上,而其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工厂 在 2023 年扩建完成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200MWh。
  • 《大化所研发出能“自我恢复”锌碘液流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长寿命、可自恢复的锌碘液流电池。该电池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锌碘液流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有望用作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目前风能、太阳能等发电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难题,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锌碘液流电池在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这种“树状结构”的枝晶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生长,最终刺穿电池的膜,造成电池的短路,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为解决此问题,该研究团队提出利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替代昂贵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该电池的聚烯烃多孔结构中充满的氧化态电解液可以溶解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锌枝晶,实现自恢复,解决了由于锌枝晶导致的电池循环寿命差的问题。此外该锌碘液流电池还具有成本低、电导率高、稳定性强、工作电流密度大等特点。实验表明,单电池能量效率可达到82%,较之前报道的锌碘体系提高了8倍。 为证实该体系的实用性,研究团队成功集成出千瓦级电堆,该电堆在80mA/cm2下稳定运行超过300个循环,能量效率稳定在80%,表现出很好的可靠性。该电池目前仍处于研究初期阶段,需进一步提高其高电流密度下的可靠性,推进其实用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