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崛起“蓝色地标” ——华能滨州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9
  • 4月的山东滨州,来自渤海的阵阵海风吹拂着沾化区的片片滩涂。滩涂上,数以万计的光伏板排列整齐,宛如“蓝色地标”,与大海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 滨州拥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与130余万亩沿海滩涂,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正是在这里,国内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华能滨州光伏项目”)近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一度度由阳光转化而来的绿电,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为山东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光伏项目走向海洋 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承担华能滨州光伏项目主体施工B标段总承包建设。该公司项目经理刘章军告诉记者,对他而言,2024年4月28日意义非凡。这一天,项目正式开工。 在位于沾化区的简易办公室里,刘章军手指项目示意图,各种数据信手拈来:项目用海1.58万亩,采用桩基固定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169万余块,敷设电缆超8000公里,送出线路最大跨距1273米。 “华能滨州光伏项目是国家海洋立体确权政策颁布后首个获批的光伏用海项目。”刘章军介绍,海域立体确权就是将海域从水面上方到海底底土的不同空间层次进行分层,并明确每一层的使用权归属,旨在实现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发布,标志着以往的海域“平面”管理转向“立体”开发利用。 “华能滨州光伏项目将探寻海洋资源合理运用的专业路径,推动光伏发电从陆地走向海洋,实现光伏发电场景拓展。”刘章军说,项目是山东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发电12.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77万吨。 兼顾发电养殖制盐 不过,在滩涂上建设光伏项目并非易事。箱式变压器通常体积较大,礁石、暗沟等各种障碍物,更是增加了其吊装和电缆敷设的难度。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项目副经理刘军说,在施工过程中,团队研发了浮箱式运输船,解决了箱式变压器就位和中型电缆长距离敷设难题。 4月12日,在华能滨州光伏项目B标段3号塘,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项目安全总监张勇刚乘坐船只,依次检查水面上的光伏板。该标段规划建设容量300兆瓦,总施工水域面积5000余亩,分为10个大小不等的区域。其中,最大水域有1300余亩,发电量达80兆瓦,相当于一个大型光伏电站。 华能滨州光伏项目还因地制宜采用“渔光互补”“盐光互补”模式,在发电的同时兼顾海水晒盐与提溴,实现海域空间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光伏板倾角经过精密计算,既能保证发电效率,又为下层养殖留出适当光照。”刘章军指着光伏阵列说,项目在海域上构建起“发电—养殖—制盐”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 滨州市相关负责人说,华能滨州光伏项目不仅带来了清洁电力,更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智慧渔业等配套产业发展。该项目还将为国内沿海地区提供可复制的“光伏向海”经验。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8243-1.html
相关报告
  • 《中铝集团光伏发电首期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16
    • 近日,我国知名企业中铝集团旗下的西南铝公司,成功实现了光伏发电首期项目的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成果展现了我国企业积极探索绿色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心和行动。 该项目是西南铝公司运用光伏发电技术优化能源结构的首次尝试,充分体现了企业结合实际、创新发展的理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和BOO模式,在冷连轧生产线的厂房屋顶进行建设,充分利用了闲置空间,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项目的并网电压等级为10千伏,总装机容量达到5.6兆瓦。在运营期内,该项目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约376万千瓦时。与常规电力相比,每年可节约能源约1135吨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185吨,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同时,项目还可减排二氧化硫0.38吨、氮氧化合物0.57吨,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此次光伏发电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不仅为中铝集团和西南铝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更是体现了我国企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绿色能源事业,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此外,政府也应继续加大对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中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 《华能建设的全国首座潮间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8
    • 12月17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玉环电厂建设的全国首座潮间带光伏电站——清港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浙江省玉环市清港镇附近海域滩涂潮间带,装机容量13万千瓦,占水域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共安装24.2万片光伏组件,预计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以上。 该项目首次实现在滩涂潮间带建设光伏。浙江分公司和玉环电厂瞄准东南沿海淤泥质潮间带选址瓶颈,创造性地提出全围堰全时施工建设方案,以自主创新专利技术,就地取材建成了10公里长的华能“生态围堰”,以分区块围堰蓄水、分部实施的方法,解决了受潮汐影响无法连续施工的难题,提高运输效率。项目针对防浪涌、防台风、防腐蚀、防沉降等问题反复论证,充分优化桩基选型和光伏组件布置方式,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还有效控制了造价,为平价上网奠定基础。 建设期间,华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针对滩涂原址入侵水生植物——互花米草,制定专项方案,同步开展生态治理。该项目上部结构采用支架上安装光伏板的工艺,下部结构采用透水构筑物的桩基形式,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同时,在周边种植红树,恢复了滩涂的自然生态属性与功能。建成后,电站实现了上层空间高效发电、中层空间生物固碳、下层空间全域养殖的三层立体减碳,成为我国首座沿海滩涂生态治理蓝色碳库光伏电站,大大提高了生态效益,为近海滩涂大规模绿色开发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