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萎缩》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24
  •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上周四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10多年来将首次萎缩。   IEA在备受关注的石油市场报告中将2020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下调36.5万桶/日,较之前1月份的预期下调30%。IEA还警告称,第一季度整体石油需求将减少43.5万桶/日,该机构称这将是10多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下跌。   与上周三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对需求增量的下调幅度相比,IEA的下调幅度要大得多。欧佩克下修幅度为23万桶/日。   IEA在其报告中称∶“新冠病毒将对全球石油需求带来显著影响。”该机构还称∶“中国石油消费以及整体经济已经明显放缓。”   总部位于巴黎的IEA表示,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逾四分之三都来自于中国,自2003年非典(SARS)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已增加逾一倍。IEA称∶“毫无疑问,与非典相比,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和石油需求的影响将会更大。”   2020年迄今,油价已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下跌,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迫使一些国家关闭了边境,航空公司被迫取消了大量航班,中国各地也实施了其他类型的旅行限制。在此背景下,IEA下调了预估。   IEA报告称,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航空燃油需求将比上个月的预估值下降14%,柴油和汽油需求也将分别比上月的预测值下降12%和13%。   IEA称,疫情导致需求下滑,这也将拖累全球炼油商。IEA将2020年全球炼油加工量预期下调至70万桶/日。   IEA还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石油供应量料下降80万桶/日,其中约71万桶/日的减产料来自于欧佩克。去年12月份欧佩克与盟友达成进一步减产协议。   IEA将2020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增长预期维持在210万桶/日,虽然美国产量增长放缓,但挪威、巴西、加拿大和圭亚那的生产将部分抵消这一影响。

相关报告
  • 《新冠疫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影响分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2-13
    • 当前形势下,新冠疫情已经对我国经济和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半导体也不例外!这场疫情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到底如何?芯谋研究认为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视角,来分析本次疫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造成的影响及后果。 短期影响 短期三大影响因素:复工率低、工作时间与效率不足、原材料供应吃紧。 受疫情影响,企业员工全面恢复工作的时间不定,工作时长及沟通交流的效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城市的角度看,武汉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庞大的外来人口回流后还要进行二次隔离……虽然很多公司采用了“轮流上班”和“远程上班”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设计、制造、封测三业来看,在受到上述影响的同时,各具体环节又略有不同。 设计业:对于设计公司而言,主要是无法尽快全面复工,根据芯谋研究的调研,2月10号复工率大概在25%左右。因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等全国设计产业的重镇,基本上都对外地返回的员工有着较为严格的隔离要求,多数设计企业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采用了在家办公、轮流办公等方式,导致在整个2月份都很难完全复工。这对员工的交流、工作效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和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互动减弱。虽然也有通过VPN和虚拟网的方式,让许多员工在家里办公,但是设计业受到工期缩短、效率降低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客户的订单并没有减少,但订单交付肯定会有延缓,这势必会造成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制造业的产能紧张。 制造业:短期而言对制造行业影响有限。Fab除工厂整修外,全年整天24小时运转,就算是长假,也不例外。只是短期内排班的员工略显不足,全面开工需要做好更严密的防范措施。对于Fab来说,现在的订单都是2019年排期,短时间不会受到影响。目前还没有客户提出订单推迟或者减少,产能紧张局势暂时还在持续。 过去半年国内主要制造企业产能一直很满,从产业链传导的角度看,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产能会相对缓和。不过因为疫情影响到终端的消费需求一定会有变化,未来势必会传导到制造和封测,所以需要密切关注此次疫情事件对经济造成的全面影响,终端需求的下降或会在半年后有所体现。 就个体而言,对武汉的12吋晶圆制造企业造成的影响比较大。短期产能扩张,中期持续融资、长期人才引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封测业:对于晶圆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等加工属性产业而言,越是高端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高的影响越小,反之亦然。封测行业加工属性更强,劳动力需求更大,因员工和复工率受到的短期影响较大,封测产能的紧张会直接影响到设计公司。 但对晶圆制造和封装,尤其是晶圆制造业来说,物流运输导致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各地的交通管制,导致供应链物流无法保证,且效率大降,很多材料的运送存在可能不到位的情况——虽然按照规律一般的晶圆制造、封测厂通常会备有一至两个月的库存,但实际上有的因为过去从未出现过全国范围内交通管制的先例,以及供应商春节期间停工等因素,不少工厂的库存并不充足。 短期看,休克式停工、隔离式复工一定会给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幸好每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是半导体产业的传统淡季,按照真实业绩来看,一般第一季度占全年的15%,第二季度占据20%。芯谋研究预估,设计业的全年营收比之前预期的将下降10%左右,制造业则为5%左右。短期影响的关键是疫情能否在第一季度得到控制。 中期影响 中期三大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全球交流受限、中国出口受阻。 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和经济增速高度挂钩,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经济的压力更大,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肯定是不利因素。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从去年开始,因为华为等科技企业供应链本土化的带动,半导体处在内需拉动的新阶段,加以基数较低,今年相信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复工缺人,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谨防产能紧张。同时企业可能会有担心消费和经济下滑、担忧终端需求不足带来的风险,做出保守甚至错误的决断,可能带来“需求下降--供给缩减—需求反弹—供给不足”的连环反馈。 但中期一个很严峻的影响就是中国与全球流动的受限,包括人与人的交流,货物的出口等。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或许更值得注意。对内取决于疫情何时能够结束,对外取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评判和决定。随着疫情的发展,其它国家对与中国贸易的态度也会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西方部分国家也开始出台措施,减少国际航班,限制相关交流,会导致进出口受阻,这对经济和半导体产业影响很大。未来国际航班和货运进出口是否进一步执行更严格的检验检疫,这非常关键。 此次疫情,肯定会让过去几年热到虚火旺盛的半导体产业冷一点,静一点,慢一点,这有积极的一面。 过去几年,政治热、资本热、创业热的三热并起让半导体领域出现了“大干快上”、“超英赶美”的浮夸现象,这对中国半导体是严重的伤害!今年的疫情会对半导体产业虚火旺盛的非理性现象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也会加速企业的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竞争永远不是坏事情,磨难才是试金石,越是危机,越是考验企业家的时候。 对中国半导体而言,中期更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下半年美国是否会在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上“搞事情”。或许上半年“特”殊时期,下半年“特”来搞事。(本文暂不展开,会在下面一篇文章中专门阐述。)中期看,主要影响在于出口、华为后续、以及特朗普的下一步动作。 长期影响 长期两大影响:对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投资、对全球人才的吸引。 资金和人才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两大重要因素。疫情对产业的长期影响主要恰恰就在这两个方面。 “芯片”和“药片”是高科技产业的两个重要代表,也是科创板所鼓励和推动的两类行业。去年之前,贸易战和科技争端暴露出来我国“芯片”方向能力的局限,为此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巨额资金发展芯片产业。今年,又暴露出来我们在“药片”上的不足,预计未来会有较多资金投入到医药领域,因此我们担心政府会否把用在半导体产业上的钱转移或者减少。譬如武汉,疫情过后,肯定会有众多财政预算用到医疗卫生领域,这可能对目前包括长存在内的几个大项目的后续支持会有较大影响。 半导体从来都是资本和产业的协奏曲。未来产业的推动取决于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知,以及持续投入的态度、巨额投入的决心。我们希望国家和政府对于芯片产业的扶持不要降低,坚持不懈,持续发展。 人才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国际化的产业,我们非常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长远来看,疫情对我们吸引高端国际人才或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高端人才和全球化人力资源的欠缺一直是我们半导体产业无法回避的痛。此次事件,或许会增大我们在全球吸引高端人才的难度。记得之前国内某些半导体公司曾经邀请国外的华人专家来国内工作,但因为其家人对雾霾、食品安全等生活因素的顾虑而作罢。不少国内企业也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外国专家愿意加入,但希望在国外工作。此次事件后,或许我们又需要更为努力地去吸引国际人才。
  • 《一季度全球油气公司资产减值920亿美元》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8-03
    •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100多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共减计了价值920亿美元的资产。  这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一份新报告,该报告关注102家能源公司的财务和运营趋势。它们的资产贬值了920亿美元,约占其上年度总探明石油储量价值的10%,这也是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减值数字。  全球石油公司资产减计值2015年下半年,由于全球油气供应过剩,油价从上半年的100美元/桶以上,降低到40美元/桶左右。  1986年-2020年原油价格报告显示,一季度这些公司为了度过寒冬,增加了短期和长期借款,在此期间,它们的债务共增加了550亿美元。这也是2015年到2020年间所有季度中借债最多的一个季度。  2015年-2020年全球石油公司债务变化去年年底,雪佛龙、雷普索尔(Repsol)以及壳牌分别宣布,各自减记约100亿美元、50亿美元和20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在其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表示,由于油价暴跌,公司在第一季度中进行了资产减记,资产减计30亿美元。  这股减计浪潮一季度还未结束,“这一过程还将持续,我们预计整个行业还将出现进一步的大规模减记。”伍德麦肯兹上游研究主管AngusRodger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全球油气上游的估值已经缩水1.6万亿美元。”  第二季度,英国石油与壳牌表示,由于行业危机,两家公司分别对其油气资产减记高达175亿美元和220亿美元。同时,除了将在二季度财报进行资产减记外,英国石油和壳牌还下调了对未来长期油价的预测。英国石油下调油价至每桶55美元,壳牌下调油价至每桶60美元。  EIA报告中的数据来自每家公司发布的公共财务报表。报告研究的102家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康菲石油公司、埃尼、埃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和道达尔等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