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粪肥和沼液施用对农田土壤中胶体磷粒径分布及组成的影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生物炭、粪肥和沼液等有机肥长期施用可有效提高农田土壤磷素水平,但目前关于上述有机肥施用对土壤胶体磷的内在影响机制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在浙江省生物炭、粪肥和沼液等有机肥施用的农田土壤中采集了12种土壤样品,利用超速离心和超滤方式对胶体磷亚级组分进行有效分离后,开展了纳米胶体磷(NCP:1-20 nm)、细胶体磷(FCP:20-220 nm)、中胶体磷(MCP:220-450 nm)粒径分布及组成特征研究,阐明了生物炭、粪肥和沼液施用对农田土壤中胶体磷粒径分布及组成的作用机制(图1)。

    本研究验证了课题组先前关于土壤胶体磷在区域尺度上具有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明确了胶体磷释放是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磷素运移的关键过程(图2);通过分析比较土壤中纳米胶体、细胶体和中尺寸胶体磷的含量及成分差异,获得了土壤胶体磷亚级组分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图3),揭示了不同外源碳输入策略对土壤胶体磷亚级组分含量的影响机制,为农田磷素流失精准阻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摘要图

    图1 有机肥施用土壤中胶体磷亚级组分释放机制

    图2 土壤溶液中总溶解磷(TDP)在(A)溶解无机磷(DPi)和溶解有机磷(DPo;以TDP的%计);(B)胶体磷(Pcoll)和真溶解态磷(TSP)分布(均以TDP%计);胶体磷在不同粒径范围内:(C)全部粒径尺寸1-450 nm、(D)纳米胶体颗粒(NC,1-20 nm)、(E)细胶体颗粒(FC,20-220 nm)、(F)中胶体颗粒(MC,220-450 nm)中的无机(Picoll)及有机(Pocoll)磷分布(均以Pcoll%计)

    图3 胶体磷(Pcoll、Picoll、Pocoll)与其他胶体(OCcoll、Fecoll、Alcoll、Mgcoll、Cacoll、Sicoll和Mncoll)在纳米(NC;1 − 20纳米),精细-(FC;20 − 220纳米)和中等尺寸(MC;220 − 450nm)上(A)Pearson相关系数(B)主成分分析(PCA)以及(C)模型精度剖析

    文章结论

    胶体颗粒作为土壤磷素迁移的关键载体,增加了磷素在土-水界面的潜在流失风险;

    相比于粪肥和沼液施用土壤,生物炭的输入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胶体磷含量,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三种不同粒径尺寸的胶体颗粒中,有机碳始终是胶体磷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其他胶体成分的作用重要性在胶体磷不同亚级组分中有所不同;

    纳米胶体磷与Ca相关,中尺寸胶体磷与Mn/Fe/Al相关,而细胶体磷与Ca/Mn/Fe/Al均相关。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2009.shtml
相关报告
  • 《复合材料对沙地农田土壤蓄水保肥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4-30
    • 膨润土、秸秆及沙蒿胶等常以单独施用的方式用于沙化土壤改良。制备和探索以膨润土、秸秆及沙蒿胶为基料的复合功能材料改土培肥效能,可为沙地土壤综合改良提供新途径。选择毛乌素沙地马铃薯农田,通过开展为期90 d的控制试验,解析了3种材料配比(C1:膨润土∶秸秆∶沙蒿胶=0.5∶1∶0.4、C2:膨润土∶秸秆∶沙蒿胶=1∶1∶0.4、C3:膨润土∶秸秆∶沙蒿胶=2∶1∶0.4)对沙地土壤蓄水、保肥及细菌菌群生态功能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施复合材料均显著提升了沙地马铃薯块茎质量和土壤保水能力,其中与CK相比C1处理组增产和保水效果最优,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了88.24%,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64倍;2)配施3种复合材料均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AP)与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分别提高了14.3%~74.22%与29.50%~104.64%;3)配施3种复合材料均能增强沙化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总体稳定性,提高沙化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富营养型菌群丰度,并显著促进富集Bacillus与Microvirga等解磷解钾和促生功能菌群。基于土壤综合改良的视角,C1配比更适用于沙化农田土壤改良。研究结果可为退化贫瘠的沙地马铃薯农田土壤综合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生物炭对污泥施用土壤中三氯生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07-16
    • 污泥农用是三氯生(TCS)进入土壤的一个主要途径,TCS进入土壤后会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将含有TCS的污泥施入土壤后,分别添加不同比例(1%、2%和5%)在300℃和600℃下制备的生物炭(BC300和BC600),进行了为期90 d种植黄瓜的盆栽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中TCS的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显著减少了黄瓜根系对TCS的富集(p < 0.05),且生物炭添加量越多,根系富集TCS的量越少。添加1%和2% BC600处理的黄瓜根系富集的TCS含量都显著低于添加相应比例BC300处理的黄瓜根系富集量。只添加生物炭并不能显著降低土壤中TCS的含量,添加生物炭并种植黄瓜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TCS含量(去除率为31.57%-50.31%),且生物炭添加量越多,土壤中TCS去除率越高,但相同添加量下BC300和BC600对土壤中TCS的去除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添加不同比例的BC600,但种植黄瓜能够降低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