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无人驾驶的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02-07

  •   无人驾驶技术是指使用软件和传感器来控制车辆的行驶,而不需要人类驾驶员。无人驾驶汽车将传感器数据与地图和预设的规则相结合,来掌控车辆的行驶。
     
      在未来10年,无人驾驶技术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并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
     
      首先,无人驾驶汽车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车辆将能够使用更高级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来更精确地识别周围环境。这将使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更复杂的环境中行驶,如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
     
      其次,无人驾驶汽车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物流配送和公共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10年,无人驾驶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货运和商业用车。
     
      第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将不断完善,以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国家和地区将逐渐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试验和运营。这将有助于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确保无人驾驶汽车与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共存。
     
      第四,人机协作将成为重要的趋势。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够在需要时自动转由人类接管驾驶,在高风险或复杂的情况下确保安全性。这将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云端技术将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云端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和其他车辆,实现协同驾驶和共享数据。这将有助于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无人驾驶技术将在未来10年内取得重大进展,并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无人驾驶汽车将能够在更复杂的环境中安全行驶,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
  • 原文来源: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302/06/77604.html
相关报告
  • 《从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看未来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17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刚刚过去的2018年,人工智能从基础研究、技术到产业,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的统计:2018年全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555.7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同比增长50.2%。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中国。 美国硅谷是当今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聚集了人工智能企业2905家,以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为代表形成集团式发展,同时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投融资规模、专利数量等方面全球领先。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企业总数达到670家,占全球的11.2%,在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上都排在世界第一,同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投融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应用层,出现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欧洲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657家,占全球的10.88%。欧洲通过大量的科技孵化机构助力早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率较高,诞生了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后起之秀。目前,已有500多家印度公司部署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农业、教育、智慧城市和城市交通5个应用领域发力。 全球市场规模中基础层智能芯片的研发占比仍然最高,约为55.6亿美元。此外,算法模型和智能传感器体量相当;技术层方面,语音识别占据技术层整体规模的三分之二以上,达到118.9亿美元,图像视频识别次之;应用层市场规模分布较为平均,智能教育和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分别为43.6亿美元与43.4亿美元,均为16%左右,其他产业发展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笔者认为,聚焦3年以内的短期增长点来看,基础层得益于万物互联趋势日益显著和开源生态的加速构建,智能传感器和算法模型产业将快速增长;技术层中,随着交互精准度的提升和边缘智能化的布局,语音识别和计算机可视化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应用层中,应用场景多元化延伸拓展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全球高度关注公共安全治理推动智能安防产业快速崛起,垂直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激发智能内容推荐催生了海量的定制化需求。 聚焦5年以内的中期增长点来看,基础层具有可重构能力的智能芯片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从架构升级到应用场景的落地,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技术层中由于交互式智能服务渐成风口,自然语言处理向知识驱动持续迈进;应用层中智能医疗随着行业升级需求愈益迫切,逐步探索高效率、高质量应用,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聚焦10年以内的长期增长点来看,笔者认为,技术方向仍在规划,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显现,用户尚需进一步引导和激发的方向,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典型企业与前沿性较强的科研机构已有所布局,但仍基本停留于实验室阶段,资本市场有一定关注。因为尚未出现商业化应用的合适途径,其中由于技术驱动,智能驾驶将呈现“云车互联”发展趋势,智能金融受益于行业数据的支撑全链条服务有望兴起,智能教育将逐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普惠化。
  • 《2025年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5-02-24
    •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快速进步,它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购物、在线订单处理以及与虚拟助手的互动方式。而展望2025年,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彻底改变行业结构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对未来两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形态进行深入反思与展望。 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到2025年,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助手将更加接近人类对话方式,提供更加自然、富有情感理解的互动体验。这些助手不仅能够处理用户提出的常规问题,还能够通过对语境的理解,甚至情绪识别,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仍有80%的客户交互将由人类手动完成。然而,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虚拟助手将逐渐承担更多复杂的任务,包括预定或取消预约、智能匹配医疗资源等。例如,人工智能将能够根据患者的空闲时间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工作安排,自动协调预约,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AI将通过更精准的情感识别和需求理解,提供更加贴合用户情感和偏好的解决方案。 医疗领域的AI应用变革       医疗保健行业是AI技术发展的重要战场之一。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系统的核心位置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慢性病管理方面。Accenture预测,AI技术有望减少30%-40%的诊断错误,大大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帮助其更快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的预测分析功能将通过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的健康记录,提前识别诸如癌症等潜在致命疾病,从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例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将能够基于健康指标的早期异常,及时提醒用户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减少因未及时发现疾病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日常生活的高度自动化       2025年,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的自动化影响将更加广泛和深入。AI将不再局限于工厂中的自动化设备,它将在生活和工作中承担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任务。日常事务如日程管理、预订、甚至是自动驾驶都将逐渐被AI接管。       McKinsey研究表明,到2025年,全球道路上将有25%的车辆实现自动驾驶。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影响将巨大,自动驾驶技术不仅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和效率,还将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在家庭生活方面,人工智能将无缝融入家居自动化系统。未来,智能家居设备如冰箱、灯光系统、安全系统等将相互协同工作,提升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比如,当用户早晨醒来时,AI系统可能已经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调整好了室内温度,准备好了适合的早餐,并安排了当天的交通计划,所有这一切都无需人类干预。这将极大提升家庭生活的舒适度和效率。 总结       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客户服务、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监管和道德问题也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符合道德标准,如何有效监管其使用,都将成为全球技术和法律界的关注焦点。       总之,2025年的人工智能不仅将改变行业结构,还将彻底革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我们应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