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长期血管风险:IMPROVE-IT试验的二次分析》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8-11-19
  • 多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各自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但这些风险是否为加性尚不清楚。在一项随机试验的探索性分析中,我们探讨了与多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组合相关的长期心血管风险,并评估了依那西比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影响。伴随着这些伴随的条件。

    IMPROVE-IT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依泽替米贝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招聘时间为2005年10月26日至2010年7月8日,试验在39个国家的1158个地点进行。 18 144名年龄在50岁及以上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稳定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每天40 mg辛伐他汀加10 mg每日依泽替米贝或匹配的安慰剂,中位持续时间为6年。在这项事后探索性分析中,我们评估了试验的预先设定的终点,包括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主要冠状动脉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记录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入院,或至少发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随机化后30天,或中风[缺血性或出血性],同时伴有基线多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或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伴随2型糖尿病分层。根据治疗意图和事件发生率进行功效分析。 IMPROVE-IT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号为NCT00202878。

    1005名患者(6%)患有外周动脉疾病,1071名患者(6%)在基线时发生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388(39%)和409(38%)也分别伴有2型糖尿病。在7年时,患有多血管疾病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主要终点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9.8%和39.9%),高于无多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29·6%) 。伴随2型糖尿病的多血管疾病与进一步升高的风险相关(60%0%7年Kaplan-Meier率,调整风险比与多血管疾病相比1·60,95%CI 1·38-1·85; p <0.000)。依泽替米贝在各组间持续降低心血管风险,在风险最高的亚组中绝对风险降低更多。

    在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伴随的多血管疾病或2型糖尿病与长期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多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组合是相加的,导致非常高的风险。依那米贝的益处在患有和不患有多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是一致的。然而,就其风险较高的患者而言,患有这些疾病中的一种,或特别是两种疾病的患者可能获得最大的绝对益处。

相关报告
  • 《美国女性循环催乳素浓度和2型糖尿病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8-11-19
    • 催乳素是一种多功能激素,在实验研究中涉及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稳态。然而,催乳素的循环浓度是否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关仍然不确定。 我们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NHS)和NHSII中循环催乳素浓度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前瞻性关系,并进行了长达22年的随访。在基线血液采集中,8615名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女性(NHS 1989-1990; NHSII 1996-1999)和998名NHS女性的一部分在2000 - 2002年期间提供第二份血液样本,使用免疫测定法测量总血浆催乳素。使用Nb2生物测定法在2478名妇女的子集中测量基线生物活性催乳素。使用Cox回归估计HR。结果在156,140人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699例2型糖尿病病例。总血浆催乳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比较最高四分位数的多变量HR为0.73(95%CI 0.55,0.95; ptrend = 0.02)。绝经状态和其他危险因素相似(关节> 0.70)。对性和生长激素,脂联素以及炎症和胰岛素标志物的额外调整没有显着改变结果。血浆生物活性催乳素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联不显着强于总催乳素(HR比较极端四分位数,在2478名女性的子集??中为0.53对0.81,pdifference = 0.11)。总催乳素与2型糖尿病的反向关联在抽血后的前9年是显着的,但随时间线性减弱,而对于生物活性催乳素,反向关系在抽血后持续较长的随访时间。 随访9至10年内,正常高循环总催乳素浓度与2型糖尿病风险较低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实验证据一致,表明在健康女性中,生物学正常范围内的催乳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保护作用。
  • 《不同的性别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5-17
    • T2DM更频繁地诊断在低年龄,男性体重指数大,最突出的危险因素是肥胖,是在女性较为常见。一般情况下,不同国家性别比例差异进行了观察。遗传效应和表观遗传机制,营养因素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男女双方的风险和并发症的不同。另外,性激素具有能量代谢,身体成分,血管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内分泌失衡涉及到心脏代谢不利性状,观察到在妇女与雄激素过多或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症。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是负责患糖尿病的风险和结果性别和性别差异。总体心理压力似乎对女性,而不是男性的影响更大。此外,妇女的心血管风险,心肌梗塞和中风的死亡率比男性更大的增加,比非糖尿病患者。然而透析治疗开始时,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具有可比性。糖尿病似乎减弱心脏疾病和肾病的发展女性性的保护作用。 内分泌和行为因素参与两性不平等和影响结果。关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性别二态病理生理机制更多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更个性化的糖尿病护理的未来,从而将促进在性别和不同性别的风险因素方面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