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国际研讨会"暨"国际可持续修复论坛 (中国) 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0-17
  • 10 月14 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中科鼎实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环丁联盟、南京凯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 第四届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国际研讨会” 暨“ 国际可持续修复论坛(中国)成立大会” 在北京顺利召开,国际可持续修复论坛(中国)在大会上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邓小明副司长,国家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李义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周桔处长,英国可持续修复论坛副主席、英国Brighton 大学Paul Bardos 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第一届国际可持续修复(中国)论坛主席、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环丁联盟发起人胡清教授,第一届国际可持续修复(中国)论坛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陈梦舫研究员共同为国际可持续修复论坛(中国)(SuRF-China )揭牌。国内外土壤修复学术界专家、科研院所和相关环保企业等代表300 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领域权威学术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修复工程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领导重点解读污染地块政策、管理、修复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污染地块物理、化学及强化生物修复等技术原理与应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胡清教授、英国可持续修复论坛副主席、Brighton University 教授及r3 Environmental T 公司总裁 Paul Bardos 、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朱利中教授、Nottingham University 教授及LQM 公司总裁 Paul Nathanail 、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院院长姜林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围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沿做了专题报告。

      此次会议的召开及国际可持续修复论坛(中国)的揭牌,促进了国内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可持续修复技术的交流,对土壤环境管理政策的完善、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关报告
  • 《"2018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研讨会" 在南京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5
    • 1 月 18 日至 19 日,“ 2018 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与高校、管理部门和企业等单位的 200 余位专业同仁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张甘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源环境处处长周桔、南京土壤所研究员骆永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玉锁、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正勇出席会议并致辞,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宋昕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现状、可行性研究、工程案例、应用前景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作了主题报告,并以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管理的关键因素及其挑战为主题进行了研讨。 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环保和设备生产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的嘉宾和参会代表根据自身从业经验,针对热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系统布置、精准场调、工程实施、设备研发、动态管理与末端控制、修复监管、安全防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使与会人员对热修复技术从局部到整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此次会议以热修复技术为切入点,提供了一个共同研讨、学习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的交流平台。会议特色鲜明,对我国污染场地精细化修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倡导培育污染修复行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骆永明通过“ 先进、安全、效益 ” 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的指导方针并对绿色可持续修复寄予信心。
  • 《关于召开“2018第四届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13
    • 各有关单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水十条”“河长制”“湖长制”“黑臭河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的全面推进,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但是,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区域性、复合型水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突出因素,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流域、湖泊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深入交流和研讨我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体污染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全面提高我国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由我会和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湖南文理学院和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四届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定于2018年9月20-21日在湖南省常德市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研讨与征文的主要议题 1.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体生态修复 河流、湖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控制与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方案;地下水污染及风险评估技术;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饮用水源保护与安全;新型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农村面源污染负荷估算、监测;种植、养殖业污染防治;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流域综合管理及最佳管理技术。 2.流域监控预警与生态风险管理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河湖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评估;河流、湖泊水环境监控预警和污染应急处理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处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与水源地应急监控;水体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水环境损害评估;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技术。 3.流域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与水污染控制 流域面源水污染识别、监控、测算标准、核算技术;流域面源入水体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流域面源水污染发生机制及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面源水污染影响评估技术体系研究;流域分散式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田径流、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污染控制技术。 4.水污染治理新材料、实用技术及设备 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与流域水体达标方案研究;城市及工业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含藻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化研究;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废水治理新材料、新产品;节水、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技术推广与成功案例。 二、特邀报告: 1.拟邀请环保部相关领导、国家水专项标志性成果负责专家就国家“十三五”水科技需求与规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等内容作主旨报告; 2.拟邀请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就水污染控制与水体生态 修复、流域监控预警与生态风险管理、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治理高新技术等重大环境问题作主旨学术报告。 三、青年科技工作者专场报告: 为给予与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博士生、硕士生有更多实质性交流机会,专场报告会。欢迎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踊跃报名。会场由著名专家点评。 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专场: 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水体污染控制、监测等技术持有单位,宣传推介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和开展项目对接洽谈。 五、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高级研修班: 会议期间将安排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体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该领域技术理论、技术发展趋势作报告。让参会者系统了解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体生态修复的基础知识以及技术前沿。高级研修班设置人数50人,报满截止。所有成绩合格学员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培训证书》,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网站www.chinacses.org 开设查询服务。报名学员报到时请提交近期蓝底免冠彩色标准证件照1寸2张,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A4纸1张,学历证书或初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A4纸1张。 六、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 会议期间将举办水环境监测及治理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仪器成果展示活动,推广优秀环保技术和成功经验。 七、会议注册:会议服务费:科研、教职人员1800元/人,学生持有效证件1200元/人;企业代表28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八、汇款信息: 收款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帐 号:75010188000331250 汇款请注明:“水会议+姓名+联系电话”(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扫描或截图通过邮件发送至wecwpc@126.com信箱。) 九、征文要求: 1、请按照会议主题及会议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水环境污染治理、控制与修复前沿的最新理论、方法、技术与工程实践提交论文,论文摘要不超过 500 字,全文不超过 5000 字。论文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要求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 2、论文集出版。本届会议收录的论文摘要将印刷为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优秀论文可推荐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刊登。 3.请提交论文人员将电子版论文全文至wecwpc@126.com信箱。论文截止日期:2018年8月20日。 十、会务组联系方式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张中华 王国清 饶 阳 刘红光 电话:010-62259894 68668291;传真:010-68658927 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毅敏 高月香 朱月明 电话:025-85287231 3.会议投稿报名邮箱:wecwpc@126.com,也可通过大会官方网站在线投稿、报名:www.wecwp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