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菌对于解决包括土传病害、重茬在内土壤问题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7
  • 报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是客观中立的,客观中立就是一种平衡。如果从一个作用点用力,大自然就会在另一面释放这种力量以保持系统平衡。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生命体,生命体只能适应环境,而不可能环境匹配生命体。这些自然哲学的理解是认知土著菌重要性的基础。

    1. 土著菌的重要性

    土壤是各类微生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植物根周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及信息交换最为频繁的地方。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它们个体微小,通常1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几百亿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

    1.1 土著菌是什麽

    土壤就像一个巨型的“天然培养基”,不同的微生物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家园”。在这些土壤微生物中有一类特殊菌群落的存在,一直为净化土壤环境、活化土壤营养、帮助作物抵御病菌入侵和逆境胁迫、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而辛勤劳作,却又很少被我们所认知,它们就是土壤中的土著菌。

    1.2 土著菌有何用

    土著菌一般指多种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群落,包括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木霉菌、放线菌及荧光假单胞杆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产生抗生素和酶类物质的芽孢杆菌,在嫌气状态下有效分解有机物的乳酸菌等几十种微生物。土著菌群是随着土壤结构、栽种的植物类别和不同的农事操作经过千万年的演变被驯化形成固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土著菌群的生存繁衍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遗传编码程序,对生存环境中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需求和依赖也各不相同。它们可以影响植物内源激素水平,通过固氮、溶磷、供铁等活动来给予植物营养,分泌抗生素、生物活性酶、抗菌物质等来增强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消化代谢土壤中有机酚酸类、无机重金属盐类等“毒素”来保障根系良好生长,增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

    2 恢复土著菌,与外源微生物组合应用,才是标本兼治

    2.1 当前土壤现状

    “单位面积求产量,有限时间增茬数。”现代化农业为了与满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食物需求,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以及不断连作,缺乏休耕,加上栽培管理技术系统性缺失,造成生态无序和对土壤资源的透支,如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土壤养分失衡、根系分泌物的化感自毒物质累积、土壤酶活性下降、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等等,最终导致作物生长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外在表现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根源都是土壤特别是根周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信息交换出现了问题,简而言之“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被破坏”。

    2.2 内调外补,方可标本兼治

    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常见方法主要是补充外源微生物,但种植者对其效果是有争议的,这与微生物菌剂的菌株、土壤环境以及施用技术等等有密切关系,关键就是外源微生物对新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其实外源微生物和土著菌一样,使其发挥效用都需要一个有益于它们生长的环境。往土壤中添加外源微生物去解决问题,只是一时之计,因为绝大多数外源微生物无法在土壤中持续繁衍生存,所以我们应着力于让土壤恢复其自身的内在秩序,形成健康的微生态环境才能可持续种植。相关信息注释:一、所谓有益菌和有害菌都是相对于作物及其不同生长环境而言。二、土壤中的有益菌群一直存在,正常情况处于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的平衡生态。三、当栽培中的添加物和各种土壤农事操作影响或直接破坏了有益菌群或它们的生存环境,事物就向反面发展,导致其种群被削弱,从而让对作物有害菌群占据主导优势,并继续加速向不利于作物继续生长的环境发展,最终导致作物当茬死亡、重茬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将土壤环境往更有利于有益菌群繁殖的方向改造。恢复和提高土著菌的活力是更优先的、更可持续的恢复和促进土壤微生态平衡的关键步骤。结合外源高效生防菌,实现标本兼治。

    3 土壤生物活性调理剂实现土壤微生物的完美平衡

    重视土著菌的培养,其实就是重视土壤健康环境的维护和打造,尤其是根周土壤生态环境。根周土壤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也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我们只要找到土著菌群的食料和菌床的载体,就可以在土壤尤其是根周土壤快速激活和扩繁土著菌,让土著菌有效地为土壤-植物系统发挥积极作用。

    3.1 培元®——有益菌的大粮仓

    培元®(vidi Funda)是荷兰科伯特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复合微生物肥料,也是科伯特(Koppert)植物生长环境改良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明星产品。荷兰科伯特有限公司创立于1967年,是世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生物授粉行业的导航者。科伯特(Koppert)专注于对有益生物的持续研究和标准化生产,为世界农业与园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以其创新性、独特性与高质量标准而著称。

    3.1.1 作用机理

    培元®是由植物源蛋白、纤维、多种天然离子态营养元素等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固体颗粒肥料,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菌群繁殖,参与微生物能量物质代谢,为有益菌提供营养,迅速壮大有益土著微生物种群,尤其是抗病真菌,建立土壤微生态健康平衡,提高土壤活性。通俗讲,培元是给予土壤有益菌群粮食、弹药,让其重新强大起来,占据主导地位。

    3.1.2 价值体现

    1)抗重茬障碍:培元®内含独特的纯植物源氨基酸,可促进有益真菌的生长、加快菌群的繁殖,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从而有效改善连作引起的重茬障碍;

    2)改善根际环境:培元®参与微生物能量物质代谢,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缓解酸化和盐碱化的趋势,减少重金属污染;

    3)提升产量和品质:培元®中含量高达76%的有机质营养通过矿化缓慢释放,可在整个生育期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持久营养,减少养分流失。

    3.1.3 应用技术

    初步统计:2016年8月-2019年8月金敦福共在35个县16种作物上安排了162次培元®试验,总计回访1207次,共拍摄302段视频和5960张相关照片!众多试验均验证了培元®在抗重茬死苗、缩短生育期、延长采收期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关报告
  • 《噬菌体疗法:精准打击土传病原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2-09
    •  利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手段被称为“噬菌体疗法”,这是一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绿色生态技术。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单位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害收集了大量的噬菌体资源,研究不同噬菌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不同噬菌体联合抑制土壤病原细菌。   噬菌体,是专门“吃”细菌的一类病毒,它们广泛存在于海洋和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噬菌体通过侵染宿主细菌,可以调控细菌种群数量,驱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但长久以来,土壤中的噬菌体与作物土传病害的关系还鲜有研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微生物组》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沈其荣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该团队研究发现,土传青枯病的发生,与作物根际噬菌体群落构成及噬菌体—宿主细菌的互作特征密切相关。该研究首次证明特异性侵染土著细菌的噬菌体,对土传病原细菌青枯菌入侵的潜在影响,为利用噬菌体消减青枯菌导致的作物土传青枯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靶向消灭病原细菌,对环境更友好   在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已被广泛使用,但不合理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功能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化学农药的滥用会显著增加病原细菌的耐药性和抗性基因的风险传播。此外,在病原细菌与其宿主植物互作的热点区还存在大量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复杂的协同互作,在抵御病原细菌侵入和感染宿主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广谱杀菌的抗生素和化学农药等在抑制病原细菌的同时,也会破坏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沈其荣介绍,要护卫土壤、动植物、环境健康,亟须有效靶向消灭土传病原细菌并对环境友好的新措施。   噬菌体,便是其中的“天选之子”。噬菌体是专门侵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目前地球生物圈中噬菌体的数量高达10^31个。利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手段被称为‘噬菌体疗法’,这是一种有望替代抗生素的绿色生态技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韦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目前,噬菌体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畜牧业、水产养殖和种植业等领域。   韦中介绍,噬菌体疗法具有几大优势:噬菌体可以识别特定病原细菌,对环境影响小;噬菌体可以利用宿主进行增殖,并进入细菌体内,高效裂解病原细菌;噬菌体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打造噬菌体“鸡尾酒”,守护植物健康   “在抗生素普及前,噬菌体疗法已经有了应用。”韦中所言非虚。自噬菌体被发现以来,噬菌体疗法不断发展,在解决由病原细菌侵染引起的作物健康问题方面已有不少尝试。   1924年,研究人员发现白菜滤液中的噬菌体类物质能够防止由黄单胞菌引起的白菜腐烂。随后, 该物质又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由青枯菌、欧文氏菌、丁香假单胞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等引起的茄科作物青枯病、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果树火疫病、柑橘斑点病、水稻叶枯病以及土豆洋葱软腐病和黑胫病等。2005年,美国环境保护局首次批准了防治由野油菜黄单胞菌和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的番茄和辣椒的细菌斑点病的噬菌体产品。2011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批准一家公司生产的噬菌体生物农药用于防治番茄的溃疡病。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单位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害收集了大量的噬菌体资源,这些噬菌体为有效防控病害提供了资源保障。   沈其荣研究团队将目标对准青枯菌。青枯菌在土壤中可通过侵染作物根部,引起烟草、马铃薯、番茄、生姜等重要经济植物的萎蔫。严重时,可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青枯菌的专性噬菌体以青枯菌为食,它们可以进入青枯菌体内,进行大量增殖,并最终裂解杀死青枯菌。而土壤中还有很多土著细菌,这些细菌也有各自的‘专属’噬菌体。当青枯菌被其专性噬菌体抑制后,土壤中的其他细菌会纷纷‘占位’,细菌之间会上演一场此消彼长的攻防战。”韦中说,团队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土壤中的土著细菌,有的是青枯菌的“帮手”,有的则是青枯菌的“敌人”,这些土著细菌与其专性噬菌体互作也能间接影响植物健康。例如,一些土著细菌可以抑制青枯菌“作孽”,而其专性噬菌体的侵染压制,使它们的力量削弱,导致青枯菌更加猖狂,从而加剧病害。不同的噬菌体在土壤中像“鸡尾酒”那样混搭存在,影响着植物健康。   “这启发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土壤噬菌体资源,研究不同噬菌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噬菌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不同噬菌体联合抑制土壤病原细菌。”韦中解释。   新技术赋能,噬菌体疗法或可增强威力   与广谱抑菌的抗生素相比,噬菌体疗法有很强的专一性,能精准靶向某一类病原细菌。不过,噬菌体疗法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与使用抗生素类似,噬菌体疗法也会不可避免地诱导靶细菌产生抗性。而且病原细菌在不断变异,抗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需要针对不同特点的病原细菌作研究,不断筛选噬菌体,进行精准治疗。”韦中说。   除了天然的噬菌体侵染阻碍物外,细菌也进化出一系列的抗噬菌体系统,来阻止噬菌体的侵染。因此,应用单一噬菌体往往无法有效抑制环境中多样的病原细菌,要有针对不同病原细菌的噬菌体配方。   纵然病原细菌有千般面孔,可以“七十二”变,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韦中表示,目前科研人员正尝试多种方式抑制病原细菌作恶。   “首先是建立噬菌体资源库。近年来我们团队建立了全国土传青枯菌专性噬菌体资源库。库里包含了我们从全国收集的几千株青枯菌与五六百个青枯菌专性噬菌体。”韦中说,有了资源库,就可以结合培养组学、实验进化学、机器学习等,构建基因组预测噬菌体抗性的模型,选择能够侵染不同病原细菌或同一病原细菌的不同抗性突变体的噬菌体,配置噬菌体“鸡尾酒”配方,将不同的噬菌体组合,有针对性地杀灭病原细菌。   “其次,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噬菌体侵染机制了解的不断深入,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定向改造噬菌体,如改变、扩大噬菌体的宿主范围以及增强噬菌体的裂解效率等。”韦中说。   人工智能也为提高噬菌体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多可能。韦中认为,每个病原细菌的变异有限,人工智能可以在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机器学习后,判断病原细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及致病性的大小,并据此筛选、设计相应的噬菌体。   “尽管噬菌体疗法还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发挥其优化微生态的优势是解决土壤病原细菌危害,提升土壤—植物系统健康的重要路径之一。”沈其荣表示。
  • 《世界土壤日,CABI出版新书《土壤碳》》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4-12-29
    • 2014年12月5日,CABI为配合世界土壤日宣传,出版了新书《土壤碳》。该书集录了全球土壤碳对人类地球生命支持系统重要性的关键证据和政策选项。 《土壤碳》此时出版,恰逢关于土壤重要地位的争论日益增多。而土壤又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和食品安全紧密相关。全球范围内健康土壤管理正成为一门重要学科,为此联合国宣布2015年为国际土壤年。 联合国指出,土壤是食物、饲料、燃料、纤维产品的基础,对健康的生态系统和人类至关重要。同时指出,最大的陆地碳储存于土壤,其巨大的储存量会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产生有益影响。现已发现全球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存在于地表下,但我们对其知之甚少,急需关注如何提高土壤管理。为满足人类对能源、食物和水的需求,必须增加地球土壤资源,并使之可持续。 选自17国的75人强大作者团队的主要建议: 1、阻止土壤碳从富含有机物地区如泥碳地等和含碳量低且环境脆弱的土旱区土壤中流失; 2、在农业耕种中,要对经历了碳损失的土壤进行积极的土壤管理,以提高土壤碳收获; 3、增加国内和国际行动,在区域决策层面扩大土壤和土地管理,以取得世界范围内更大尺度的效益; 4、减少分散的土壤和土地管理政策,通常这些分散的政策由不同管理部门制定,如农业、环境、能源和水资源管理部门; 5、最佳土壤碳含量的全球研究计划,针对全球不同土地和气候条件,量化土壤改良和适应性土壤碳管理策略; 考虑到这一关键自然资源的科学和政策背景,《土壤碳》论述了提高土壤碳地位和增加人类从环境获得的收益的土地管理选项。该书由土壤科学方面国际领导人咨询委员会组织,著名国际专家编写。该书是环境科学委员会(SCOPE)的一个快速评价方法项目的主要成果。 该书包含了土壤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碳的多重效益,例如减缓气候变化和防止土壤侵蚀,以及如何最好地管理土壤碳取得这些效益。该书还总结了有关土壤碳的监测、报告以及土壤碳资源的管理政策框架。 免费章节链接地址:http://www.cabi.org/Uploads/CABI/OpenResources/45322/chapter-1.pdf 更多信息可访问:http://www.cabi.org/news-and-media/2014/on-world-soil-day-cabi-publishes-new-book-soil-carbon/#contentExpanderLatest1c993a00-2a8c-4b48-b686-5c25c2e28e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