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 四川启动“电动四川”行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6
  • 在推进绿色出行方面,四川绘出了一幅“电动”蓝图。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到将充分发挥我省清洁能源优势,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实施“电动四川”行动。重点将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等方面发力,下一盘全省的“电动”发展大棋。

    定下四年发展新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在印发的《“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重点提到了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重点,坚持发挥政府作用与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统筹规划与适度超前相结合、激活存量与做优增量相结合,加快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推进重点领域电动化进程,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到2025年,“电动四川”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电动替代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稳定、智慧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加快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发布的“电动四川”行动中,首先提到就是要解决充换电问题。如搭建城际快速充换电设施网络,制定实施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分阶段覆盖方案,在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在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步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

    加快补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短板,与沿线其他充电基础设施资源互为补充,助力发展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充电网络,优先提高全省重要经济干线和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充电桩覆盖率。

    同时,推进城区公共区域充换电设施建设。从2022年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新建停车场设置专属新能源充电停车位原则上不低于20%。推进公交、出租、环卫、机场通勤、物流等公共服务区域及二级以上客运站充换电设施配建,因地制宜在运营线路沿途规划建设快速充换电站,构建车辆可持续运行模式等。

    此外,还将推进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具备安装条件且符合安全要求的,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用户安装充电设施并提供必要协助。将充电桩建设纳入老旧社区改造范围,对居民有改造意愿且有条件的老旧社区进行集中配建,其他社区可采取片区式、相对集中、就近建设等方式配建公共充电设施等。

    培育壮大四川动力电池产业

    除了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外,“电动四川”行动还将进一步加快发展锂电材料产业。包括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甘孜州、阿坝州等资源地深化合作,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有序、高效、清洁开发锂矿资源,促进优势资源尽快转化形成实际产能。支持市(州)锂电产业发展,推动相关市(州)共建“锂资源精深加工园区”,促进锂电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托我省锂电材料龙头企业,推动省级锂电材料地方标准制定并积极申请国家标准立项项目。

    聚焦解决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开展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续航里程、循环寿命、回收利用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在动力电池领域,组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行业技术支撑平台等。

    提档升级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电动四川行动提出将以整车基地为龙头,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化发展,支持现有新能源车型提质达产上量,提升产能利用率,扩大产销规模。积极推动整车企业加快导入新能源车型。培育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引进国内知名汽车企业来川投资新能源汽车,加快引进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链优势企业协同发展。

    支持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快新能源车型研发投入,鼓励汽配企业为新能源汽车配套,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汽车企业与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换电车型,探索车电分离模式。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围绕芯片、软件、传感器、功率器件等核心领域,打造“三电系统”(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为一体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全产业链体系。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平台,引导整车企业同关键零部件、材料企业合作,提升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
相关报告
  • 《四川未来产业版图公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6
    • 近日,四川省发布了《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分别明确了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及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四川将重点支撑“5+1”产业发展,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以下为布局导向中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相关部分 成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数字经济,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布局产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都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此外,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也是成都重点布局的产业。 环成都经济圈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布局一体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产业,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德阳: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大数据),先进材料(锂电池材料); 绵阳: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数字视听、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新一代网络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等; 遂宁: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新光源、集成电路),先进材料(锂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等; 乐山: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光电信息、半导体); 雅安:电子信息(大数据、电子元器件),先进材料(电子专用材料),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眉山:电子信息(新型显示、大数据),装备制造(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先进材料; 资阳: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云计算),装备制造(智能装备)。 川南经济区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 自贡: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 泸州: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大数据、北斗应用),先进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 内江:电子信息(大数据、信息安全); 宜宾: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大数据),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产业。 广元: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先进材料(锂电池材料); 南充: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广安: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 巴中:先进材料(先进碳材料及石墨烯)。 攀西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培育钒钛材料产业集群,创建钒钛新材料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攀枝花:先进材料(钒钛钢铁材料、石墨及碳基材料)。
  • 《四川锂电项目再落子,“世界锂谷”现百舸争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26
    •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遂宁和宜宾两市三个磷酸铁锂项目的节能方案。这意味着,这三个合计年产能26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已经走完全部审批手续,只待破土动工。 “双碳”背景下,作为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锂,被称为“白色石油”。四川硬岩石锂矿占全国锂矿石资源量半壁江山。由此,宜宾和遂宁之外,四川不少市州全力加码锂电产业。 有人说,城市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产业的竞争。在冲刺“世界锂谷”的征程上,我省锂电产业布局也在发生改变。 看势头 “先行者”遂宁30年磨一剑,成都、宜宾和眉山奋起争先 按计划,今年秋天,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将在遂宁市举行。 国际会议地点的落子,往往折射产业发展风向。 1992年,遂宁射洪城北。一处河滩地上,年产2000吨碳酸锂的国营射洪锂盐厂破土动工。30年后,河滩上起家的小厂,成长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天齐锂业”,给遂宁带来换道超车的底气。过去三四年间,以天齐锂业为龙头,一大批锂电企业和项目向遂宁集中。去年,遂宁锂电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遂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更大的蓝图已经绘就。前不久印发的《遂宁市“十四五”锂电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聚焦“世界锂都”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如果说遂宁是长期耕耘的水到渠成,那么宜宾则是成功站上产业风口的新领冠。 宜宾的锂电产业同样围绕产业巨头布局。2019年3月,动力电池产业巨头宁德时代落子宜宾。随后,开启了一个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大发展时代。 如今,作为宁德时代规划产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宜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已规划至十期。截至目前,宜宾市引进落地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46个,总投资超1080亿元,预期达产年产值约2600亿元。宜宾提出,依托宁德时代打造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核心配套生产基地、科技研发基地。 紧随遂宁和宜宾之后的,是眉山。 去年10月,四川2021年度最大外资落户项目雅保新时代锂电池材料工厂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今年3月28日,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眉山再次宣布雄心:打造锂电千亿产业。 眉山的底气,源于行业巨头的纷至沓来和锂电产业项目的接连落地。预计4月就要封顶的眉山彭山经开区杉杉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达百亿元。去年落地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眉山基地项目,投资100亿元。此外,全球电解液出货量最大的天赐材料等,也纷纷在眉山建厂。目前,眉山已引进锂电产业项目43个。 作为动力电池终端应用重要目标市场的成都,同样在锂电产业上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成都已先后布局中航锂电产能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及西南研发基地、亿纬锂能5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等锂电关联产业项目。 看项目 多个市州进军锂电产业,达州、甘孜和阿坝手握资源优势 在全球电动车交付量迭创新高、动力电池产能布局滞后于行业整体的背景下,锂电产业被认为是主推当下发展和赋能未来的潜力产业。除遂宁、宜宾、眉山和成都之外,川内不少市州纷纷进军锂电产业。 今年3月印发的《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四年,雅安全市新增规上锂电企业10户以上,建成成渝地区重要的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锂电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雅安市锂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雅安之外,德阳、自贡、南充等同样动作频频。 今年3月,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20万吨/年磷酸铁锂、20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产品项目。 同一时间段,总投资16亿元的长盈精密轻量化材料及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天钧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等锂电产业重大项目落地自贡。在南充,总投资30亿元的仪陇县经开区锂离子电池生产加工项目投产已经一年。 与兄弟市州相比,达州的起步不算早,但胃口同样不小。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光是达州宣汉县,就将建成千亿产业园区和全国首个深部卤水锂钾综合开发示范园。 达州的底气,是当地丰富的资源以及行业巨头的垂青。数据显示,达州市宣汉县已探明的富锂钾卤水经济价值7000亿元以上,新型杂卤石钾盐矿中硫酸钾价值2万亿元以上。凭借丰富的资源,仅去年,宣汉县就吸引锂电巨头企业——江西赣锋锂业和正威国际集团在当地布局产能。 其中,正威国际集团将自己主导产业之一、铜基新材料基地落户宣汉,并与宣汉的政府平台公司合作成立汉威公司,拟投资550亿元建设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等项目。 资源驱动,正是当下锂电产业的特征之一。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将统筹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 放眼四川,同样手握资源优势的,还有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硬岩石锂矿的甘孜和阿坝。 今年4月2日,注册资本20亿元的四川康德新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孜州投资集团、宜宾三江汇达公司、四川省天府矿业公司联合组建的企业,四川康德新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加快四川省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增加锂资源供给。在阿坝州,引入川能动力等企业后,其锂矿开发同样驶入快车道。 看布局 强化分工协作,产业链上各自精彩 有人说,在四川上一次见到单一行业出现百舸争流局面,还是世纪之初的电子信息产业。过往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型产业,都会受到政府、市场的双重青睐。 如何顺势而上展现更大作为,考验担当,更考验智慧。 从宏观上来看,四川锂电产业两大重镇宜宾和遂宁的分工已然形成:前者重在产业链下游的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后者则侧重于锂电材料基础加工。 从细处着眼,参与其中的各市州开始锁定各自的切入点。 自贡明确,把锂电产业的重点放在加快做大做强锂电正负极材料产业、锂电池组装和回收利用等领域。 专注细分领域,也是凉山的选择。今年4月,凉山最大的锂电产业项目之一德昌县4万吨/年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启动技改。技改的重中之重,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这个负极材料生产最重要的核心工序环节提质增效。 相较之下,绵阳加入锂电产业的“起手式”更为特殊。去年10月28日,由长虹能源投资的绵阳锂电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中国西部最大“高倍率圆柱锂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5亿只。避开前景看好而有竞争的动力电池领域,专注于电动工具、吸尘器、园林工具等高倍率细分市场,这是绵阳的智慧。 另辟蹊径的还有广安和广元。今年2月,比亚迪广安工厂对外发布招工启事。作为比亚迪线束工厂在全国的7个生产基地之一和唯一一个对接外部市场的基地,比亚迪广安工厂让广安杀入锂电终端产品生产应用环节,全力打造川渝汽车线束生产基地。 而在广元,万顺新材投资建设的年产8万吨锂电池正极用铝箔坯料项目,在全省大量在建的负极材料项目中异常显眼。 各市州到底如何找准切入点?全省如何进一步优化锂电产业布局? 去年底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已经给出答案: 加快发展锂电材料产业,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材料产业基地。统筹锂矿资源供给,科学有序推进川西北锂辉石矿高效综合利用,加快川东北锂钾资源勘探开发,增强锂矿资源安全保供能力。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选择符合条件的地方合理布局,促进锂电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做强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加快补齐隔膜、电解液等薄弱环节,实现锂电主辅材料产业均衡协调绿色发展。支持遂宁加快建设“锂电之都”。支持阿坝、甘孜依托“飞地园区”合作开展锂资源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