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NEJM:国产新冠口服药疗效不劣于Paxlovid且安全性更佳》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5
  • 随着新的防疫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和新冠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人们的症状或重或轻,但几乎都有布洛芬、抗原检测、黄桃罐头等药品和物资的抢购经历,被称为“新冠特效药”的Paxlovid在一些渠道上甚至炒到了天价还一盒难求。这也反应了对新冠治疗药物的巨大需求亟待满足。

    辉瑞开发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商品名:Paxlovid)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治疗Covid-19的紧急使用授权。但其供应量远远低于需求量,因此还需要研发更多的治疗方案。君实生物和多家单位共同开发的VV116是对SARS-CoV-2具有强效活性的口服抗病毒药,属于一种新冠病毒RNA复制酶小分子抑制剂。同时这也是全球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

    由上海瑞金医院赵任教授、宁光院士、上海仁济医院皋源教授牵头,在7家上海医院开展了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首个针对Covid-19患者的国产口服抗病毒药物“头对头”非劣效性3期临床试验。12月28日,这项临床试验以题目VV116 versus Nirmatrelvir–Riton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19发表在NEJM上。结果表明,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在持续临床康复时间方面,国产VV116非劣于Paxlovid(4天 vs 5天;风险比,1.17;95%置信区间,1.02~1.36),且不良事件更少。

    研究人员在疫情爆发期间进行了一项非劣效性、观察者设盲的3期随机临床试验。有高进展风险的轻度至中度Covid-19有症状成年人被随机分配接受为期5天的VV116或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疗程。主要终点为到第28天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持续临床恢复”定义为所有与Covid-19相关的目标症状减轻到每种症状总和的总分为0或1(量表为从0到3,分数越高表示越严重;连续2天11项指标的总分范围为0到33)。试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在全分析人群的主要分析中,VV116组的377名参与者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的378名参与者出现了持续的临床恢复。从随机化到持续临床恢复时间的风险比为1.17,表明VV116非劣效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结论成立。人口学信息和基线情况统计表明仅有24.3%未接种新冠疫苗,92.1%属于轻型。主要终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VV116组中位症状恢复时间为4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症状恢复时间为5天。按照不同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后,结果均与全分析集(FAS)结果保持一致,即VV116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在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方面相当。而且,病毒学结果是评估抗病毒药物十分重要的次要临床终点,在新冠病毒(鼻咽拭子)转阴方面,两组也保持了相当的水平。

    在28天的随访中,接受VV116的参与者报告的不良事件少于接受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参与者(67.4% vs 77.3%),而且接受VV116的参与者报告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更少(2.6% vs 5.7%),如下表所示。最常报告(任一组中≥5%的参与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是味觉障碍(VV116为3.6%,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为25.8%)、高甘油三酯血症(两组分别为10.7%和20.9%)和高脂血症(3.1%和9.6%),所有这些常见的不良事件都不严重。

    这项临床试验显示出国产新冠药物的非劣效性和更优的安全性,不过将来还需要在多样性更复杂的病毒毒株以及异质性更高的人群中进行验证。在面对疫情的重大压力下,上海的研究人员仍坚持推进高标准的新药临床试验,感谢他们为抗击新冠所做的努力!

    参考来源:

    Cao Z, Gao W, Bao H, et al. VV116 versus nirmatrelvir–riton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2 December 28.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465e5476310.html
相关报告
  • 《NEJM重磅:国产新冠药物VV116三期临床数据发布,效果不劣于Paxlovid,且更安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3
    • 新冠病毒(SARS-CoV-2)导致的COVID-19大流行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而SARS-CoV-2已进化成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突变株Omicron,广泛和及时分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应对和抑制大流行的重要措施。   2021年12月,美国FDA批准了辉瑞公司开发的Paxlovid,用于治疗轻中度COVID-19,Paxlovid通过靶向新冠病毒的3CL蛋白酶(3CLpro)来发挥抗病毒作用。但目前Paxlovid的供应量不足,低于全球需求量。   VV116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一款新型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SARS-CoV-2有效活性,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具有令人满意的安全性。但VV116在临床恢复、症状缓解和预防疾病进展方面的疗效仍然未知,特别是与Paxlovid相比的效果。此外,VV116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评估。   2022年1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题为:VV116 versus Nirmatrelvir–Riton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19 的研究论文。   这项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头对头比较了国产新冠药物VV116与辉瑞新冠药物Paxlovid的效果,结果显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在至持续临床康复时间方面,VV116非劣于Paxlovid(4天vs5天;风险比为1.17),且不良事件更少。   这项临床试验由上海瑞金医院赵任教授、上海仁济医院皋源教授和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牵头,在7家上海医院开展。这也是Omicron流行期间首个针对COVID-19患者开展的国产口服抗病毒药物头对头3期临床试验。VV116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武汉病毒研究所、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一种靶向新冠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小分子抑制剂。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批准Paxlovid用于治疗COVID-19的紧急使用授权。然而,其供应无法满足全球需求。VV116是一款国产口服抗病毒药物,具有抗SARS-CoV-2的有效活性。 上海瑞金医院赵任教授、上海仁济医院皋源教授和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牵头进行了这项在Omicron流行期间的非劣效性、观察者设盲的3期随机试验。有症状的轻度至中度且进展风险高的COVID-19患者,被分配接受接受VV116或Paxlovid的为期5天的疗程。VV116的口服剂量为第1天每12小时服用600毫克,第2-5天每12小时服用300毫克。Paxlovid的口服剂量为5天内每12小时服用300毫克Nirmatrelvir+100毫克Ritonavir。   主要终点为截至第28天时,至持续临床康复的时间。持续临床康复被定义为所有与COVID-19相关的目标症状缓解到每个症状之和的总分为0或1分且持续两天(分数范围为0-3分,分数越高越严重)。风险比的双侧95%置信区间的下限大于0.8则被认为是非劣效性的,风险比>1表明VV116的至持续临床康复时间比Paxlovid短。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共771名新冠患者参与(其中23.4%的参与者未接种新冠疫苗;92.1%的参与者属于轻型,参与者年龄在18-9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60岁及以上的比例为37.7%),其中384人接受VV116治疗,387人接受Paxlovid治疗。初步分析中,就至持续临床康复时间而言,VV116与Paxlovid的非劣效性被证实(风险比为1.17,95%置信区间为1.01-1.35),并在最终分析中保持不变(中位数,VV116为4天,Paxlovid为5天;风险比为1.17,95%置信区间为1.02-1.36)。 在最终分析中,VV116治疗组与Paxlovid治疗组在至症状持续缓解的时间(连续两天11项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为0分)和至SARS-CoV-2检测首次呈阴性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截至第28天,两组均无参与者死亡或发展为重症。此外,VV116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Paxlovid治疗组,前者为67.4%,后者为77.3%。   总的来说,这项头对头比较的3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在高危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成年患者中,VV116在至持续临床康复的时间方面不劣于Paxlovid,且安全性问题较少。
  • 《新冠口服药VV116登上NEJM的背后》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1-06
    •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中国非劣效性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结果表明:与抗病毒药物Paxlovid相比,服用VV116的患者副作用要少,约有67%报告了副作用,而服用Paxlovid的人报告了77%。 其实,关于VV116的三期临床试验,业界有很多质疑,比如主要终点为何设置为“临床恢复”而不是“预防重症及死亡”。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在12月29日撰文指出初始临床主要终点设置了转重和症状恢复时间。研究团队为了抢时间,妥协了部分严谨性,包括未开展双盲设计。 有业界专业人士戏称:“我和刘翔20秒内都能完成百米的非劣比较没有意义,这个临床设计策略存在严重失策。   其一,Paxlovid共完成三个三期,除了以转重、死亡率为主要指标的研究成功外,预防性研究和以症状改善为终点的三期临床均失败了;VV116在参比这个失败的背景下和之头对头的非劣比较就人为加大了注册风险(可能他们也在重新做了),其实与安慰剂做优效更好些;目前全球以所有症状消失时间为临床主要观察指标的新冠治疗药物,只有盐野义的恩昔特韦成功了。   其二,受试者选择不是72小时之内,拖延越久越增加偏倚,入组是好入了,结局不好说了。” 从试验过程文件,可以发现VV116临床试验最终放弃了双终点,仅保留了症状缓解时间这一个临床终点。可能是由于研究团队在试验执行过程中发现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下降,导致重症事件发生概率极低。也正如预期,结果表明两组进展为重型的受试者人数为0。 在安全性方面,VV116比Paxlovid的安全性顾虑更少。VV116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axlovid组。由于Paxlovid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而VV116不会抑制或诱导主要药物代谢酶,或者抑制主要药物转运蛋白,因此与合并用药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小。 我们来看一下VV116的设计思路和阻断新冠病毒复制的机理,进一步了解这款药的特点。 VV116(JT001)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君实科技等团队开发的口服小分子药物。VV116是从GS-441524及其衍生物GS-621763改造而来。区别于靶向肝脏的瑞德西韦磷酯酰胺前药设计,VV116为三异丁酸酯前药结构,将母体核苷碱基部分C7位的氢进行氘代替换(也起到了突破专利的作用),以氢溴酸盐形式成药。 改造后的VV116具有很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后,可在体内组织广泛分布。虽然和FDA批准的瑞德西韦同属于GS441524的核苷类似物的前药(Prodrug),但与需静脉注射的瑞德西韦相比,VV116可以口服给药,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此外临床数据显示VV116表现出更好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和选择性。VV116于去年12月获准在乌兹别克斯坦紧急使用。 在3期临床试验中,VV116与Paxlovid相比在“至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达到非劣效,且VV116组比Paxlovid组的中位恢复时间更短,VV116组为4天,Paxlovid组为5天。但发现感染5天后再吃几乎没有效果。 除此之外,VV116的价格在乌兹别克斯坦为185美元(约合人民币1275元),国内售价据悉定在600至1000元,约为另外两款口服治疗药物Paxrovid(京东价格2980元/盒)和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欧美售价每盒700美元约和人民币4700元)的三分之一。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Paxrovid和molnupiravir药物机理也都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防止病毒增殖的抗病毒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当在症状出现后4天内给予Paxrovid时,住院和死亡的概率降低了89%,即使在5天内给予,该比率仍高达85%。 Molnupiravir公布的临床结果显示,在症状出现后5天内给药可使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50%,但在最终的临床分析中该效果降为30%。 由于VV116和瑞德西韦的药物机理都是通过阻断病毒遗传物质RNA的复制来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瑞德西韦于2020年10月被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住院的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此后适用范围扩大至症状较轻的患者。FDA还宣布将瑞德西韦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儿科患者和28天或以上且体重至少3公斤的婴儿。瑞德西韦成为第一个可用于12岁以下儿童和婴儿的治疗药物侧面体现出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VV116和瑞德西韦一样最初以非活性形式存在。因此,下图中所示的过程说明VV116从其非活性形式转变成其活性形式(三磷酸化的VV116)的步骤顺序。 瑞德西韦的开发者Gilead公司也在积极研发口服剂型的新药,比如有报道称用于治疗高风险患者的口服GS441524衍生物Obeldesivir(GS-5245)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与母体核苷GS-441524的口服给药相比,GS-5245显示出更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这也侧面证明了VV116的确有更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除了VV116,目前国内在研的新冠口服药整理如下:其中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的SIM0417,预计最快于2023年2月上市。 在笔者整理VV116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这则新闻:当徐华强教授上个月病倒并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时,他服用了自己发明的药片。 Paxlovid是美国主要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在中国供不应求。但是,徐华强教授在2021年帮助设计了自己的药物,并且作为该药物的发明者,即使在进行临床试验时也可以合法服用。 他的症状减轻了,而且他并不孤单。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822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抗病毒药物VV116在缓解患者症状方面似乎与Paxlovid一样有效。服用VV116的新诊断患者在中位4天后康复,而Paxlovid为5天,但专家警告说,该研究的规模还不足以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好。 该药物由上海君实和苏州旺山旺水等机构共同开发。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结果可能会为疫情中的患者和医生提供一种新工具,帮助他们努力遏制迅速蔓延的疫情,同时最终为世界的武器库增加另一种抗病毒药物。 “我希望这些结果的公布能更快地获得批准,”徐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虽然新冠药物研发充满坎坷,但依然期待2023年,可以看到更多安全有效的新冠药物研发成功。 在此,特别缅怀被病毒夺去生命的患者,他们也许是我们的亲人,也许是普通的眼科医生,也许是药物所不停奔波的院士,也许是倒在一线的护士…… 站在国内外前辈们的肩膀上,让我们一起努力,期待下一款新冠良药,源自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