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宣布导电碳混凝土材料实现储能容量突破。这种被称为EC3的碳基混凝土材料由水泥、炭黑纳米颗粒与电解质混合构成,可在建筑材料内部形成导电网络,使墙体、道路等结构具备电能存储与释放功能。
研究团队通过优化电解质配方与生产工艺,将EC3碳基混凝土材料的储能密度提升近十倍。2013年需45立方米材料满足家庭日用电需求,现仅需约5立方米。项目负责人Admir Masic表示:“混凝土已是全球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为何不利用这种规模优势创造附加功能?”
团队采用FIB-SEM断层扫描技术,首次以纳米级精度解析出EC3碳基混凝土内部的分形导电网络结构。这种环绕材料孔隙的网状构造允许电解质渗透并形成电流通路。基于该发现,研究人员测试了多种电解质方案,包括适用于海洋环境的盐水溶液。
第一作者Damian Stefaniuk指出:“多种电解质均适用于EC3体系,这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灵活性。”团队通过将电解质直接掺入拌合水简化工艺,并采用季铵盐-乙腈有机电解质体系,使每立方米材料储电量超过2千瓦时,可满足冰箱全日用电需求。
研究团队受古罗马建筑启发,建造了兼具承重与供电功能的EC3碳基混凝土拱顶结构。该结构在9伏电压下支撑自重与外载,同时点亮LED灯源。Masic补充道:“应力状态下发光强度变化可能反映结构状态,这为建筑健康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该碳基混凝土材料已在日本札幌投入道路融冰应用。研究团队正开发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道路及离网住宅的创新方案,推动建筑材料向多功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