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团队开发出可交互式人工神经元,向化学脑机接口迈出重要一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0-19
  • 据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9月20日消息,南京邮电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化学神经递质介导的人工神经元,以实现脑机接口之间模态匹配的双向交互,可解读神经递质中的化学信息,并能自适应地定量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该神经元由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信号处理并模拟突触可塑性的忆阻器以及多巴胺释放器三部分构成,可将生物神经元的多巴胺化学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传递给临近神经元,进行化学信息的双向交互。该研究实现了脑机接口之间模态匹配的双向交互,为与生物神经元之间的化学通讯开辟了新途径。未来人工神经元网络或能复刻生物系统,从而构建微型智能机器人、意识控制和神经形态计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Electronicse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p8idGZHmEScWmpqUtrLRQ
相关报告
  • 《中国研究团队开发出可交互式人工神经元,向化学脑机接口迈出重要一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2-11-25
    • 据DeepTech深科技公众号9月20日消息,南京邮电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化学神经递质介导的人工神经元,以实现脑机接口之间模态匹配的双向交互,可解读神经递质中的化学信息,并能自适应地定量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该神经元由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信号处理并模拟突触可塑性的忆阻器以及多巴胺释放器三部分构成,可将生物神经元的多巴胺化学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传递给临近神经元,进行化学信息的双向交互。该研究实现了脑机接口之间模态匹配的双向交互,为与生物神经元之间的化学通讯开辟了新途径。未来人工神经元网络或能复刻生物系统,从而构建微型智能机器人、意识控制和神经形态计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Electronicse期刊。
  • 《中英研究团队向胰腺癌疫苗迈出第一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20
    •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郑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个性化疫苗系统,最终可能延迟胰腺癌的发生。该研究为在高风险人群中开发预防癌症的疫苗以及减慢患者的肿瘤生长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证明。该团队在使用小鼠的临床前模型研究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 对于由已知病原体引起的某些癌症,如引起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目前已经有针对性的疫苗。但针对非病毒性癌症的疫苗接种仍然是一个挑战。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疫苗系统,可使胰腺癌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一倍。重要的是,疫苗系统可以针对接受该疫苗的个人进行个性化设置,并且可以针对其他类型的癌症进行定制。 该成果由玛丽女王大学巴茨癌症研究所、郑州大学的中英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中英研究中心是玛丽女王大学和郑州大学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