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代生命在南极洲的痕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马丽丽
  • 发布时间:2016-11-28
  • 为了探索生命在地球上和在火星上(或许有一天)是否以及如何忍受极端寒冷,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到南极寻找古老的细菌,并对其进行测序研究。

    这项研究主要在南极洲的麦克默多干谷进行,这块区域是南极洲很小的一部分(1%),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干谷底部有时存在着永久性冷冻湖,冰层达数米厚。在长达一个月的探险期间,研究团队乘坐直升机到美国的主要研究基地-麦克默多站,然后到山谷收集古老的微生物席,或称之为“paleomats”。在该研究中,团队将寻找古老的细胞,如果发现了古细胞,他们会使用先进的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RNA,他们带了三个片段的测序仪器。

    “我们对生命体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能生存知之甚少,”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莎拉·斯图尔特·约翰逊博士说,“这很奇妙,想想当推至极限时细胞使用怎样的生存策略。”她管理着约翰逊生物特征实验室,采用分子生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工具寻找生命的印迹。使用先进的测序技术,该项目将调查南极的古湖泊是否存有微生物的种子库,或保存着能适应过去古环境的微生物,这可能有助于转换我们对古代细胞存活的时间尺度的理解。

    研究团队将寻找能存活在极端条件下的细菌,他们将探索怎样才能发现生活在边缘条件下的生命,以及这些生命是什么样子的。该团队使用的技术可以洞察在火星上如何做同样的事情,在极端寒冷和干燥方面,南极很像火星,如果简单的微生物在火星上曾经发生进化,那么它们现在仍会存在。也许在未来,一个火星探测器可以使用该研究中的技术在火星上寻找生命。

    (王琳 编译)

    请扫码关注“海洋科技情报网”微信公众号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1/161121110951.htm
相关报告
  • 《专利引用探寻技术足迹的作用》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7-12-26
    • 专利是受到法律高度约束的文件,而国际条约的结构使其成为追溯技术历史和发展的独特出版物。与非专利文献中的参考文献相比,现有的艺术专利文献的特殊性得到探讨。从这些观察和使用专利分类方案作为参考的框架,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个数据结构,即“技术足迹”,它来源于被引用专利的现有技术。这个数据结构将为我们提供关于所选专利的技术组件的动态信息,它代表一项技术、公司或发明人。
  • 《地外海洋潜在生命形式与生命痕迹探测的相关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6-30
    • 木卫二、土卫二、土卫六等冰卫星所具有的海洋有极大的可能孕育生命。然而潜在的生命最有可能以什么形式存在于哪里,用什么载荷去探测,如何判定是否存在生命等问题是探索地外海洋面临的挑战。近期,地外海洋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瑞典、德国、意大利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应用拉曼光谱与显微CT为主的多种微区原位分析方法对三叠纪洋壳玄武岩裂隙中高度铁矿化的微体化石开展研究。发现化能微生物活动与矿物显微晶体特征存在密切联系,提出即使在冰卫星宏观尺度宜居性不佳的大背景下,水-岩界面仍可能存在微观尺度的宜居环境,进而支撑以矿物变价元素为能量来源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该研究还以此作为类比,摸索地外生命痕迹探测的新方法。即使有机分子降解到可探测范围以下,矿物残留的显微构造与微区光谱学特征也可以做为探索地外生命痕迹的间接证据。该研究论文“Traces of ancient life in oceanic basalt preserved as ironmineralized ultrastructures: Implications for detecting extraterrestrial biosignatures”发表于天体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Astrobiology》,屈原皋研究员作为第一与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liebertpub.com/doi/epub/10.1089/ast.202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