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在人巨细胞病毒核衣壳出核研究方面获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3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人巨细胞病毒核衣壳出核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宿主细胞蛋白WDR5通过辅助形成出核复合体,在人巨细胞病毒核衣壳出核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病毒学杂志》。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WDR5在人巨细胞病毒复制周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加深了对该类重要病原病毒复制过程的认识,也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人群感染率极高的病毒。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出生缺陷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因,可导致胎儿神经发育异常,潜伏感染的激活常引起移植受者致死性感染。

    罗敏华研究员介绍,WDR5属于含WD40重复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重要生理进程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蛋白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成纤维细胞通过抑制宿主蛋白WDR5的泛素化降解途径等,进而上调其蛋白水平。深入研究发现,过表达WDR5仅轻微上调人巨细胞病毒病毒粒子的产生。敲低WDR5对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基因表达、以及核衣壳的形成均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显着抑制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产生。

    专家对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晚期步骤深入研究发现,敲低WDR5使得人巨细胞病毒出核复合体的形成受损,而重建WDR5的表达水平即可恢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产生。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18292.html
相关报告
  • 《武汉病毒所在人巨细胞病毒核衣壳出核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4-10
    •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课题组在HCMV核衣壳出核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宿主细胞蛋白WDR5通过辅助形成出核复合体在HCMV核衣壳出核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工作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Virology。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人群感染率极高的病毒。先天性HCMV感染是新生儿出生缺陷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因,可导致胎儿神经发育异常;潜伏感染的激活常引起移植受者致死性感染。WDR5属于含WD40重复蛋白家族,其序列高度保守,在多种细胞重要生理进程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表明WDR5在仙台病毒(RNA病毒)感染中具有抗病毒效应,但该蛋白在HCM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HCMV感染成纤维细胞通过抑制宿主蛋白WDR5的泛素化降解途径等,进而上调其蛋白水平。深入研究发现,过表达WDR5仅轻微上调HCMV病毒粒子的产生;敲低WDR5对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基因表达、以及核衣壳的形成均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显著抑制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产生。对HCMV复制的晚期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敲低WDR5使得HCMV出核复合体(NEC)的形成受损;电镜观察进一步明确了出核的关键位点——核内膜内折(IINM)——显著减少,且IINM中的核衣壳数量显著下降,进而造成胞质中成熟的病毒粒子数量也显著下降;而重建WDR5的表达水平即可恢复HCMV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产生。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WDR5在HCMV(DNA病毒)复制周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加深了对该类重要病原病毒复制过程的认识,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武汉病毒所神经病毒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杨波为第一作者,罗敏华、赵非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后续关于HCMV对WDR5的调控研究正在进行中。
  • 《人巨细胞病毒致神经损伤机制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5-11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团队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Cytomegalovirus IE1 impairs neuronal migration via downregulating connexin 43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导致胎脑发育损伤的新机制。 先天性HCMV感染是导致出生缺陷的最重要感染性病因。严重的HCMV感染可导致胎儿脑组织出现无脑回、多个小脑回、小脑发育不全畸形和脑室扩大等脑损伤。这些结构异常通常与孕早期神经发生和神经元迁移异常有关。罗敏华团队近期建立的先天性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显示感染鼠呈现脑皮层萎缩和神经元迁移异常,但具体分子机制尚未明确。 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未成熟神经元迁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x43在脑皮层的水平下调会导致神经元迁移受损。本研究在HCMV感染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NPCs)模型中发现病毒感染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下调Cx43蛋白水平。进一步的病毒蛋白筛选鉴定出立即早期蛋白IE1介导Cx43下调。对IE1和Cx43的相互作用分析发现,Cx43结合在IE1的氨基酸236-250区段,而缺失此结合位点IE1则丧失下调Cx43的能力。为了探讨IE1下调Cx43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通过胚胎电转实现了IE1在小鼠胚脑皮层的异源表达。体内结果证实了IE1下调胎脑的Cx43,发现了IE1表达明显抑制神经元迁移、导致皮层萎缩。通过异源补偿Cx43则可减轻IE1导致的神经迁移损伤,而IE1的Cx43结合位点缺失突变体丧失了在体内诱导神经损伤的能力,说明神经元迁移异常是IE1介导的Cx43下调所致。 该研究揭示HCMV感染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新调控机制,即HCMV感染通过下调Cx43导致未成熟神经元迁移缺陷,进而影响胎脑发育。这为解析HCMV感染诱导先天性脑发育障碍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由武汉病毒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