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木霉对木犀草不溶性磷吸收能力及生长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任洁
  • 发布时间:2023-09-01
  • 缺磷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利用可溶磷微生物(PSM)与植物根系协同为植物提供可溶性磷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磷利用方式。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T. viride)是一种能溶解土壤养分的生物防治剂,但对其增溶性知之甚少。本研究以绿色木霉为接种剂,在不同的磷浓度下接种水杨酸对水杨酸吸收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不仅能溶解不溶性无机磷,还能矿化不溶性有机磷。此外,矿化对不溶性有机磷的能力更强。在不同磷水平下,接种绿色木霉促进了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调节了根系形态,从而增加了幼苗的干重。绿色木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还体现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此外,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绿色木霉也提高了幼苗中π的含量。因此,绿色木霉是一种增效植物磷吸收和生长的有益真菌。
相关报告
  • 《有机肥和污泥中的磷素比可溶性无机磷肥更易回收》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2-09
    • 2015年1月8日,英文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在网上刊发了一篇关于磷素吸收相关的文章。 磷素是陆地和水域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农业中磷素进入水域,导致富营养化,同时也减少了土壤中磷素含量。因此,必须对残余物中的磷素进行回收利用。作物残余中的磷素含量较低且植物有效性未知被认为是循环利用的限制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确定农产品残余中的磷素植物有效性,定量了意大利黑麦草和不同植物磷有效性的大田土壤中的磷对有机肥和污泥的效应,显示,当有机肥和淤泥中的磷素被生物吸附或铁离子吸附((Fe)/P(1.6))时,比NPK更加有效。厌氧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磷素的植物有效性。当污泥中钙磷含量高时,其磷素对植物无效。与假定知识相比,正确处理植物残余,磷素的可回收性比氮磷钾肥效果好。减少土壤中磷素的肥料中有机质吸附作用,可以提高磷素的再循环能力。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提升土壤磷活化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和磷活化能力高于非喀斯特区,温度升高增强森林土壤磷活化,喀斯特森林恢复重建促进土壤磷生物活化-吸收协同提升,缓解磷限制。》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11-21
    • 亚热带地区的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普遍面临磷限制问题,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稳定不利。植物和解磷细菌是土壤磷活化的关键驱动者,其能力受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岩性特征及高营养级生物的影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这一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在中国西南亚热带地区建立不同岩性的南北样带,研究了耕地向森林演替过程中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磷活化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无论是喀斯特农田还是非喀斯特农田,长期施肥增加了土壤中等活性和稳定磷组分的积累,削弱了生物磷活化能力。当耕地转变为森林后,喀斯特土壤活性磷组分增加了43.8%,中等活性磷和稳定磷组分分别减少了79.1%和36.6%;非喀斯特土壤中的这些组分则分别减少了62.6%和34.8%。此外,喀斯特区的多营养级生物多样性和磷活化能力高于非喀斯特区,且温度升高会增强多营养级生物对森林土壤磷活化能力的正向调控。 在喀斯特区域,通过增强解磷细菌—菌根植物—线虫的级联关系,可提升土壤磷的生物活化和吸收,降低高钙/镁环境下的磷沉淀固定作用,从而缓解磷限制。然而,由于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人为干扰如耕作和毁林极易导致物种丧失,削弱多营养级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农田磷素管理应减少磷肥投入,增强土壤残留磷的生物活化,遵循“促活化,增吸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成果对缓解喀斯特生态系统磷限制、促进植被可持续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高级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