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电解液家族迎来新成员!5V镍锰酸锂-石墨电池体系,开启高能时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1
  • 什么是5V体系?

    在锂离子电池技术狂飙突进的今天,尖晶石结构5V镍锰酸锂(LNMO)-石墨电池体系横空出世!它以独特的“高电压平台+尖晶石结构”为核心,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全能选手”


    五大性能重磅升级

    重新定义行业天花板

    高电压平台,续航王者诞生!

    5V体系相对于磷酸铁锂体系能量密度提升22.5%相同体积下,续航里程大幅提升,电动车长途焦虑成历史!


    原料优化,性价比爆表!

    5V体系中锂离子利用率提升30%Pack成本降低18%车企降本增效的“黄金方案”!


    极速快充,未来已来!

    尖晶石三维离子通道加持,大功率设备快充不再是梦!


    无惧严寒,性能依旧能打!

    -20°C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80%!

    搭配低粘度电解液优化北方用户狂喜,冬季续航不打折!


    结构稳如磐石,安全再升级!

    元素掺杂技术+尖晶石结构,抑制锰溶解和结构畸变!氟化电解液体系加持,阻燃性能拉满

    针刺、过充?安全轻松拿捏!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2447.html
相关报告
  • 《5V体系电解液:新能源时代的安全担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02
    • 传统电解液应用在5V LNMO体系中存在循环衰减快和产气严重两大问题,为了攻克这两大难点,天赐材料最新推出了5V体系电解液,凭借抑制高温产气、保护电极、不可燃三大核心优势,推动电解液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PART 01 更稳定|拓宽溶剂电压窗口 5V LNMO体系的工作电压区间对于传统高压电解液具有极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常用的碳酸酯类溶剂在>4.5V时会被氧化分解产气,导致电池鼓胀、性能下降,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天赐5V电解液通过调整溶剂体系,拓宽了电解液电压窗口,使得LNMO体系能在高压下稳定运行。相比传统高压电解液,天赐5V电解液在常温下的循环寿命可提升600周,高温下的循环寿命可提升300周,大幅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助力更安全、更长寿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PART 02 更可靠|抑制副反应发生 1、传统电解液的弊端 作为离子传输的介质,电解液不仅要“稳定”,更要“耐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Jahn-Teller效应会导致Mn溶出,这一方面会破坏正极材料结构,引起容量损失,另一方面溶出的Mn会沉积在负极,加剧界面膜和电解液分解,使界面膜增厚,影响电池性能。 2、5V电解液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5V电解液配方,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有效抑制Mn的溶出和沉积,为正负极装上铠甲,助力进一步提升循环稳定性。 3、实践出真理 天赐实验数据:循环后负极片中Mn元素含量显示,天赐5V电解液相比常规高压电解液减少了约45%,进一步验证了5V电解液在提升电池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PART 03 更安全|杜绝燃爆风险 电池安全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而传统电解液的易燃性更是风险源之一。天赐5V电解液采用高安全性溶剂,不可燃、不易挥发,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稳如泰山,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性。 PART 04 应用场景:驱动未来能源革命 天赐5V电解液的高安全性与稳定性,使其成为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理想选择。无论是电动车、高效储能,还是无人机,都能凭借5V电解液的强劲支撑,实现更长续航、更高能效、更安全的应用体验。
  • 《我科研人员开发高压电解液构筑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体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2
    • 3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武建飞研究员的带领下,近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据介绍,当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使用高比能正极材料(如NCM811)以及提高电池工作电压(>4.2V)是获得更高能量密度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碳酸酯基电解液无法适配高压电池体系,同时三元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发生各种副反应,最终导致体系劣化、容量衰减。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NCM811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4.2V突破性地提高到4.6V,拓展了三元体系的使用上限和应用范围,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极大提高了高镍三元正极体系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抑制NCM811正极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相变、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以及二次粒子的开裂,降低了极化,从而提高体系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构建了稳定的CEI和SEI,实现高负载量高镍三元体系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可逆稳定循环。 武建飞介绍,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阐述了该高压电池体系性能提升的原因。氟取代基(-F)具有很强的吸电子作用,降低了溶剂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从而提高了电解液的氧化电位。通过在正极表面形成了薄而均匀的富B和富F的无机电解质界面,减少了二次粒子的开裂从而缩小正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大地抑制了电接触不良、副反应以及过渡金属离子溶出,从而突破了高镍三元正极在高电压下容量衰减严重等障碍,为设计开发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