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吉林大学通过飞秒激光诱导正向转移技术 实现高分辨率全彩钙钛矿量子点阵列》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5-24
  • 钙钛矿量子点的高分辨率图案化制备对于包括高分辨率显示器和图像传感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钙钛矿量子点不稳定性的限制,现有涉及化学试剂以及掩模版的图案化技术不适用于钙钛矿量子点。因此,制备高分辨率全彩钙钛矿量子点阵列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日,吉林大学刘岳峰教授,夏虹教授和清华大学孙洪波教授在Nano Letters合作发表研究论文“High-Resolution Patterning of Perovskite QuantumDots via Femtosecond Laser Induced Forward Transfer”。该论文通过飞秒激光诱导正向转移(FsLIFT)技术,成功实现了高分辨率全彩钙钛矿量子点阵列和任意微图案。FsLIFT技术将转移、沉积、图案和对准集成在一个步骤中,并且不涉及掩模和化学试剂的使用,保证了钙钛矿量子点光物理特性不受影响。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具有2μm线宽高分辨率的三基色钙钛矿量子点阵列。这项工作为促进基于图案化钙钛矿量子点的各种实际应用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通过FsLIFT技术制备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全彩图案和阵列过程如图 1a 所示。我们使用飞秒激光实现了钙钛矿量子点基于非线性吸收的转移。飞秒激光聚焦在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和载体衬底之间的界面上,钙钛矿量子点通过非线性吸收引起等离子体的产生和膨胀。因此,激光辐照区域中的钙钛矿量子点可以转移到接收衬底上。由于超短脉冲短于电子-声子耦合时间,在激光和钙钛矿量子点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晶格仍然是“冷”的,因此没有发生热损伤,可以很好地保持钙钛矿量子点的光物理性质。图1b-d展示了基于红、绿和蓝钙钛矿量子点的地球图案的荧光照片。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说明FsLIFT技术具有制备图案化钙钛矿量子点的能力。

    在制备全彩钙钛矿量子点阵列之前,我们首先利用FsLIFT技术制备了单色钙钛矿量子点阵列。成功制备了50 μm、20 μm和2 μm宽度的绿色(图2a-c)、蓝色(图2d-f)和红色(图2g-i)图案化钙钛矿量子点阵列。可以看出,所制备的阵列不仅具有清晰的边缘,而且表现出均匀明亮的荧光特性,这表明FsLIFT技术确实是无损的。即使在2 μm的高分辨率下,所制备的钙钛矿量子点阵列也完全没有针孔和裂纹。

    为了验证FsLIFT技术的高精度并探究转印钙钛矿量子点的薄膜质量,对接收衬底和相应载体衬底上的钙钛矿量子点薄膜进行了SEM表征。如图3a-c所示,激光辐照区域几乎没有残留的钙钛矿量子点。辐照区域和未辐照区域的边界完整、清晰、整齐。此外,未辐照区域的钙钛矿量子点薄膜没有针孔和裂纹,这证实了FsLIFT的高精度加工特性。载体衬底上的钙钛矿量子点也可以重复用作多次转移的材料源,来提高材料利用率。图3d-f展示了接收衬底上宽度为50 μm、20 μm和2 μm的钙钛矿量子点阵列的SEM照片。转印的阵列具有清晰的边缘,并且转移结果与荧光照片基本一致。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FsLIFT技术可以有效地制备具有原始荧光特性和清晰边缘的钙钛矿量子点阵列。

    除了实现高分辨率图案化制备外,确保钙钛矿量子点的光物理性质保持不变也是至关重要的。图4a展示了旋涂的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和转移后的图案化钙钛矿量子点薄膜的PL光谱。显然,转移后前后的钙钛矿量子点薄膜的荧光峰位置和强度没有移动和降低,这意味着钙钛矿量子点的荧光性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此外,旋涂和转移的绿色钙钛矿量子点薄膜的TRPL光谱几乎相同,如图4b所示。在双指数衰减拟合之后,旋涂的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在510 nm处的衰减时间约为6.998 ns,而转移的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在510 nm处的衰减时间约为6.521 ns。极其接近的激发态寿命进一步证明了FsLIFT过程不会增加缺陷并降低激发态辐射复合几率。基于PL和TRPL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在FsLIFT之后,钙钛矿量子点的光物理性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

    得益于飞秒激光直写系统的灵活性,所提出的FsLIFT技术也可以用于制备具有复杂图案的全彩钙钛矿量子点。图5a-c展示了全彩钙钛矿量子点蝴蝶微图案的荧光照片。制备的全彩图案说明了FsLIFT技术具有根据设计制备彩色微图案的能力。对于显示应用来说,关键的挑战是将对齐的RGB子像素精确制备在像素内的指定位置。因此,利用FsLIFT工艺重复转移RGB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可以来实现高分辨率全彩显示应用。如图5d-f所示,已经成功地制备了尺寸为50 μm、20 μm和2 μm 的全彩钙钛矿量子点阵列,这对显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FsLIFT是一种简单灵活的PQD图案化方法工艺来满足多种实际需求。

    这项工作开发了一种高效、无掩模、灵活且可编程的FsLIFT技术来制备高精度图案化的钙钛矿量子点。该技术集钙钛矿量子点的转移、沉积、图案化和对准于一步,并且不需要掩模版和化学试剂处理。所制备的全彩钙钛矿量子点阵列的最高分辨率可以达到2μm。制备的图案化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具有清晰边缘,并且光物理性质和薄膜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高分辨率图案化FsLIFT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各种实际应用,包括防伪、信息加密和高分辨率显示。

    图1. (a) 通过FsLIFT制备钙钛矿量子点阵列的示意图。绿色(b)、蓝色(c)和红色(d)钙钛矿量子点地球微图案的荧光照片

    图 2. 通过FsLIFT制备的不同分辨率的绿色(a-c)、蓝色(d-f)和红色(g-i)钙钛矿量子点阵列的荧光照片

    图3.通过FsLIFT制备的载体衬底(a-c)和接收衬底(d-f)上钙钛矿量子点阵列的SEM照片

    图4. 旋涂PQD膜和激光转移PQD膜的PL光谱(a)、在405nm激发并在510nm波长下测试的TRPL光谱(b)

    图 5. (a-c)全彩钙钛矿量子点图案的荧光照片。分辨率分别为50 μm(d)、20 μm(e)和2 μm(f)钙钛矿量子点阵列的荧光照片

相关报告
  • 《前沿 | 加州大学开发出新型高分辨率激光雷达芯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11
    • 自动驾驶应用中,激光雷达(LiDAR)成本一直非常高昂,但这一状况可能将发生改变。据外媒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伯克利传感器和执行器中心联合主任Ming Wu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分辨率激光雷达芯片。 该激光雷达基于焦平面开关阵列(FPSA)打造,其中FPSA阵列是一种基于半导体的天线矩阵,可以像数码相机中的传感器一样收集光线。Wu表示该激光雷达的分辨率为16,384像素,虽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数百万像素相比微不足道,但也是目前FPSA(最高像素为512)上的最高像素了。 Wu还称该设计使用与生产计算机处理器相同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可扩展到百万像素尺寸,因此或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甚至智能手机,实现新一代功能强大、成本低廉的3-D传感器。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捕捉激光器发出的光的反射。通过测量光返回所需的时间或光束频率的变化,激光雷达可以绘制环境图并记录周围物体移动的速度。 机械激光雷达系统具有强大的激光,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可视化数百码外的物体。 这些系统还可生成分辨率足够高的3-D地图,使车辆的人工智能能够识别车辆、自行车、行人和其他危险。 然而十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无法在芯片上实现这些功能,其中最大的障碍是激光。Wu表示:“我们试图扩大照明区域,但如果这么做,光线就会变弱,以致缩短距离。因此,为了保证光的强度,我们减少了激光照亮区域。” 而此时就需要用到FPSA。该阵列由一个微型光发射器或天线矩阵以及快速打开和关闭它们的开关组成,可以一次通过单个天线引导所有可用的激光功率。 然而切换也会带来问题。几乎所有基于硅的LiDAR系统都使用热光开关,依赖温度的巨大变化来产生折射率的微小变化,并将激光从一个波导弯曲和重定向到另一个。 但热光开关体型较大且耗电,在芯片上集成过多会产生过多热量而使得芯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现有的FPSA被限制在512像素或更低。 Wu的解决方案使用微机电系统(MEMS)开关代替热光开关,从而可将波导从一个位置物理移动到另一个位置。Wu表示:“其结构与高速公路交换非常相似。想象你是一束从东到西的光束。我们可以机械地降低一个坡道,让你突然转90度,让你从北转向南。” MEMS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路由通信网络中的光的常用技术。但这是该技术首次被应用于LIDAR。与热视光开关相比,MEMS交换机体积较小、功耗低、开关快,且光损失非常低。 因此Wu可以在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嵌入16,384个像素。当开关打开像素时,它会发射激光束并捕获反射光。每个像素相当于阵列70度视野的0.6度。通过在阵列中快速循环,Wu的FPSA构建了周围世界的3D图片。将其中的几个安装成圆形配置可产生围绕车辆的360度视图。
  • 《北京理工大学和工信部开发出钙钛矿量子点阵列》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6-29
    • 北京理工大学和工信部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钙钛矿量子点微阵列,在包括micro LED 显示器在内的量子点颜色转换(QDCC)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钙钛矿量子点(PQD) 作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材料极具潜力,可以解决传统QDCC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虽然钙钛矿量子点相对较新,但其已被证明具有诸多吸引人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电子和光电应用。 通过使用带图案的黑色光刻胶模具制造QD像素,研究人员可以增加像素厚度并避免光学串扰,这是一个常见但重要的问题,会阻碍更好的打印效果。但制造成本会大幅上升。研究团队着手通过开发一种创建具有稳健3D结构的PQD的方法来解决这些挑战。 据报道,其制造的PQD微阵列具有QDCC应用所需的特性,包括具有半球形形状和强光致发光的3D 形态。由于与原位制造的PQD无缝集成,这些微阵列在大面积上实现了强而均匀的光致发光。研究人员的技术证明了原位直接印刷光聚合方法在制造具有宽色域和高分辨率的图案化多色钙钛矿量子点微阵列方面的潜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