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收入增逾2成 制造业同比增长近30%》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9-21
  • 近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介绍,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收入2726.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收入737.4亿元,同比增长29.1%。

    技术水平提高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表示,集成电路制造既可以带动国产装备和材料发展,又可以服务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中枢环节。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取得长足进步,65纳米、40纳米、28纳米工艺相继量产,14纳米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特色工艺竞争力提高。 “尤其是长江存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提出了3D NAND技术新构架XTacking。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集成电路领域提出重要的新构架和技术路径。”叶甜春说。

    中芯国际执行副总裁李智介绍了公司14纳米制程工艺进展,并表示相关工厂建设已经封顶,二季度第一代14纳米FinFET技术研发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进入量产阶段。 李智表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尽管有一定规模,但价值链整合能力不强。“各地掀起建厂、投资热潮,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设备、材料等各项成本升高。”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表示,各地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存在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导致资源分散、人才竞争激烈,应该理性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注重上下游联动。

    “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集成电路制造所需要的300毫米大硅片,国内还没有真正的产业级产品。”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表示,到2020年全球所需300mm大硅片约640万片,需求增长快但供应严重不足,大硅片价格涨势将持续到2020年。

    发展需要再定位

    叶甜春认为,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从无到有”的产业链布局后,不能一味追求建厂扩产,应该“升级”发展战略,重新对产业进行定位。下阶段,集成电路产业应该“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突破口”,促进系统应用、设计、制造和装备材料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协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行。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学认为,“人才缺乏”可能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掣肘。 对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华润微电子常务副董事长陈南翔表示,需要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需要半导体企业具备“人才吸引与保留的关键因素”。 陈南翔表示,国内半导体企业“出生率”高,但“成功率不高”。这显示出行业景气、社会支持度与关注度高,同时意味着产业研发资源与创新动能的分散,甚至导致同质化竞争。

相关报告
  • 《德国制造业就业同比增长2.6% 》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9-20
    •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制造业就业总人数达到56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4.4万人,同比增长2.6%,创下2005年以来德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最高纪录。 分析认为,当前德国制造业就业形势良好主要得益于“德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效应。数据显示,国际市场对德国产品需求始终旺盛,今年上半年德国出口增速达到4%。此外,德国国内需求增长强劲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订单。数据显示,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电器和光学产品生产企业、机械制造及食品加工企业。.
  •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领先全国总体,装备与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显著;6月规上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政策支持加速设备更新与智能化转型》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8-15
    •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表现强劲,呈现稳中提质、“高端化”稳步推进的态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9%和11.9%。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总额由5月份下降4.1%转为增长1.4%,其中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9.6%、汽车行业利润飙升96.8%。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分析认为,政策发力、出口加速、成本降低、“内卷”缓解、预期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的增长。特别是“两新”政策的显效,带动了智能无人机、计算机整机等行业的利润大幅提升,同时高端装备、智能化和绿色化相关行业表现突出。 尽管7月份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落,但生产指数、价格指数和大型企业持续保持扩张,新动能持续增长,市场预期回升。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PMI均保持在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改善了产业发展环境,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随着“两新”政策支持范围的扩大,医疗仪器设备、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显著提升。 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利润有望持续改善,进一步支撑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