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2005年3月24日公布的第11,105号法律为生物安全建立了一个监管框架,由于当时大多数新育种技术还不存在,因此该法律未考虑到这些新技术。2016年,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Comissão Técnica Nacional de Biossegurança,CTNBio)制定了第16号规范性决议,通过对应用这些技术获得的产品进行评估来补弥这些不足。简而言之,如果指定该产品为转基因产品,则开发人员将必须遵守生物安全要求,并且只有在CTNBio风险评估后才能获得批准。如果该产品被指定为非转基因产品(法律上),则可以使用现有程序进行注册。此前,已有152种转基因产品在巴西获得了商业批准,包括大豆、棉花、玉米等,大豆是其种植最多的转基因生物。在2018年,CTNBio评估了关于应用新育种技术获得植物的商业化的首次咨询,并随后批准了6个产品。
对于任何新技术来说,确保其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任何安全要求必须与产品风险相称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在起草第11,105号法律时,大多数创新精确改进技术(Innovative Precision Improvement Techniques,INIT)(也称为新育种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当时未被该法律考虑。2015年,CTNBio在其成员中建立了一个专家工作组,以更好地分析和了解新育种技术的产品,以及如何根据第11,105号法律的定义来规范这些产品。这些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早期开花、反向育种、RNA干扰和寡核苷酸定向突变等。新版CTNBio第16号规范性决议获得了CTNBio成员以及科学技术、创新和通信部法律顾问的一致认可,并于2018年1月15日在官方公报上发布。第16号规范性决议是根据工作组的报告以及其他国家的法规和经验制定的。通常来说,该解决方案的原理是通过个案咨询系统确定INIT产生的产品是否应由CTNBio指定为转基因产品。为进行此次咨询,开发机构提供了有关原始生物和产品的信息,包括用于产生原始生物的方法和产品的分子分析。将产品指定为非转基因的触发因素(就该法规而言)基于以下标准:
(1)不存在重组DNA / RNA;
(2)存在可以通过杂交获得的遗传元件;
(3)存在诱导突变,也可以通过已建立的技术(例如辐射或化学暴露)获得;
(4)突变可以自然发生。
实际上,通过涉及非同源末端连接的定点随机突变(SDN1突变)或涉及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定点同源修复(SDN2突变)获得的产品均符合标准决议No.1中确定的条件。如果指定该产品为转基因产品,则开发人员将必须满足所有生物安全要求,并且只有在CTNBio风险评估后才能获得批准。如果指定的产品不是转基因产品,则可以通过现有程序进行注册。CTNBio第16号规范性决议适用于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类型生物,并已考虑在商业发行阶段的所有产品。如果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使用了转基因技术,则根据第11,105号法律,封闭使用和实验发布的要求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