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仪帮助减少粮食损失》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李晓曼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评估储粮含水量的可靠且低廉的方法,含水量过高会产生腐烂、害虫侵袭和滋生曲霉菌等霉菌,导致粮食无法用于消费。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RS)和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 KSU)的研究小组在过去一年中致力于解决自给农30%的收获前粮食损失。堪萨斯州曼哈顿区的农业研究局谷物与动物健康研究中心(ARS Center for Grain and Animal Health Research)的农业工程师保罗·阿姆斯特朗(Paul Armstrong)和他在KSU的同事们开发了一个手持仪器—水分仪,希望可以为农民提供快速低廉的检测储粮袋湿度的方法。

    在加纳等不发达国家,农民将玉米等谷物存储在大袋子里,而不是存在粮仓里。“水分仪可以通过测量谷物内部的相对湿度和温度来估测含水量,”阿姆斯特朗表示,“这是比较古老的办法,但是可以利用现代化低廉的传感器使之更加实用。”该仪器全名为收获后损失(post-harvest loss, PHL)水分仪,制作成本约为75美元。设计的初衷是它可以由农民自己或在别人协助下制作,使用现成的零件而无需复杂的制造设备或设施即可制作。该水分仪上有一个探测针,可以直接插入储粮袋中检测含水量。在大约6分钟后读数就会出现在水分仪上的小显示屏上。

    “在存储前确定粮食的含水量对于防止发霉和减少虫害至关重要。”曼哈顿中心储藏产品害虫与工程研究所(Stored Product Insect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Unit)的首席研究员詹姆斯·坎贝尔(James Campbell)表示。阿姆斯特朗就是在该研究所开发出水分仪并做初步测试的。在KSU同事的请求帮助下,阿姆斯特朗参与到美国国际开发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的“保障未来供给、减少收获后损失的创新实验室”(Feed the Future Innovation Lab for the Reduction of Post-Harvest Loss)这一项目中。该项目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减少贫穷国家的饥饿、贫困和营养不良的方法。ARS也是USAID这一项目的合作伙伴,致力于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作为项目的一部分,PHL水分仪正在接受埃塞俄比亚、瓜地马拉和孟加拉农民的谷物水分的测试评估,同时在加纳的四大玉米产区也有水分仪的试验点。加纳试验点水分仪的工作性能要优于其他两个在西部粮食生产区使用的普通仪器,而后者的花费从几百块到几千块美元不等。水分仪的相关描述和试验结果会提交并公布在《农业应用工程》(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的技术说明中。据农民反馈,阿姆斯特朗及其同事正在做相应改进,包括延长电池寿命,缩短测量次数加强智能手机连通和降低成本等。该项目部分资金由ARS创新基金会资助。

    (编译 李晓曼)

相关报告
  • 《Nature | 以前丰富的物种不成比例地减少是昆虫损失的原因》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4
    • 2023年12月20日,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Disproportionate declines of formerly abundant species underlie insect loss的文章。 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陆地昆虫数量普遍下降,但其他生物多样性指标的趋势并不明确。 该研究报道了106项研究中监测到的923个陆地昆虫群落的长期趋势,发现随之而来的是丰度和物种丰富度的下降。对于已经解决到物种水平的研究(57项研究中的551个地点) ,研究人员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丰富的物种数量有所下降,但是非常稀有的物种数量没有下降。在种群水平上,研究人员发现在时间序列开始时最丰富的物种表现出最强烈的平均衰退(经回归到平均值效应校正)。平均而言,稀有物种也在减少,但其他物种的增加抵消了减少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到的昆虫总数量的减少主要可以解释为以前丰富的物种的广泛减少。这反驳了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是稀有物种拥有属性减少的普遍说法。尽管该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群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只代表那些有足够长期数据的地方的趋势。然而,鉴于丰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它们的总体下降可能会对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 《美国粮食收成受气候变化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1-23
    • 为了更好地评估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影响,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运行了一套全面的美国农作物产量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再现所观察到的历年来高温引起的作物产量锐减,从而确认他们捕获了一个可以预测未来的主要机制。重要的是,科学家们发现增加灌溉有助于减少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但这种情况只有在水分充足的地区才有可能实现。因此研究结果认为需要限制全球变暖以遏制作物损失。 研究的主要作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伯恩哈德(Bernhard Schauberger)阐明他们研究的计算机模拟是基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强大知识和大量的数据与详细算法。但是,它们当然代表不了整个复杂的作物系统,所以研究人员称之为模型。科学家将模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确认模型是否包含了关键计算因素,包括从温度到CO2,从灌溉到施肥。 研究认为没有有效的减排措施,2100年小麦产量可能损失20% 如果每天气温为30°C以上,玉米和大豆都会损失约5%的收成。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模型捕捉到超出阈值的热量增加多少可能会导致突然和大量的产量损失。在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情况下,气温会更加频繁、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力。预计在本世纪末,在没有有效减排的情况下,与非温度升高区相比,温度升高导致的小麦收获损失为20%,大豆为40%,玉米为50%,这些损失甚至不考虑超过36°C的极高温度,否则预计产量将进一步降低。这些影响远远不止美国这个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一地:世界市场作物价格可能会上涨,而这是贫穷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 灌溉可能是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这只在具备充足灌溉水的地区才可行。 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合著者乔舒亚.埃利奥特(Joshua Elliott)揭示在模拟中增加农田灌溉时,损失大大减少,因此温度升高带来的水胁迫似乎比热胁迫的影响要大得多。当从土壤到植株的供水减少时,叶片中的小开口逐渐闭合以防止水分流失。因此,这样能防止二氧化碳扩散到植物细胞。此外,作物通过牺牲地面生物量甚至产量以增加根系生长,以此作为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因此,埃利奥特认为灌溉可能是抑制气候变暖极端影响的一个重要适应手段。 燃烧化石燃料使空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这通常会增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因为对于每个吸收二氧化碳的单元会失去更少的水分。然而,科学家们认为,这并不能保证高温时的产量。温度大于约30°C时,模拟中额外的CO2施肥并不会缓解相关收益率的下降。 比较不同电脑模拟气候变化影响是ISIMIP项目的核心(部门间建模影响对比项目),项目由全球大约100个模型组组成。项目模拟工作是与AgMIP(国际农业模式比较及提高项目)共同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