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光电企业成功登录IPO A股》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22
  • 10月21日,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久光电”)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03015。
    招股说明书披露,日久光电是国内柔性光学导电材料行业的领先公司之一,主要从事柔性光学导电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定制化开展相关功能性薄膜的研发和加工服务。此次IPO,日久光电拟将超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年产500万平米ITO导电膜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

    资料来源:日久光电招股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显示,日久光电2017年至2019年期间,营业收入分别为3.25亿元 4.66亿元、5.5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77亿元、0.85亿元。

    2017-2019年公司营收及扣非归母净利润
    资料来源:日久光电招股说明书
    坚持研发创新 产品广受客户认可
    招股说明书显示,日久光电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建有江苏省科技厅批复的江苏省光学导电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进行研发创新,致力于为各领域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柔性光学导电材料产品,其产品可应用于各类触控方式的人机交互终端场景,包括消费电子、商用显示、工业控制、办公、教育等场景。
    目前,日久光电的下游客户已覆盖合力泰、台冠科技、蓝思科技、南京华睿川、业际电子、信利光电、帝晶光电、骏达光电、贵州达沃斯、联创电子等触控模组厂商,终端客户包括华为、小米、传音、OPPO、联想、魅族、中兴、TCL 等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及若干国外知名客户。
    2019年度ITO导电膜收入占比达98.71%
    招股说明书显示,日久光电依托精密涂布、精密贴合、磁控溅射等核心技术,生产柔性光学导电材料,主要为ITO导电膜,以及其他定制化的光学薄膜产品,如光学装饰膜等产品。
    2019年,日久光电的主营产品ITO导电膜和光学装饰膜的收入分别为3.44亿元、0.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8.71%、1.21%。

    资料来源:日久光电招股说明书
    日久光电部分主要产品类型、结构及用途具体描述如下:

相关报告
  • 《估值近100亿!A股将再添一家“光伏独角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31
    •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投资热情高涨,不少新兴光伏企业迅速崛起,并踏上了A股IPO的征程。 近日,继“独角兽”麦田能源之后,又一“光伏新势力”一道新能正式宣告完成Pre-IPO轮融资,离登陆A股资本市场又近了一步。 完成上市前募资 估值近百亿 据一道新能官微消息,该公司近日已经完成Pre-IPO融资。 据悉,该公司本轮融资是由金融街资本、熙诚金睿和普洛斯建发联合领投,国家电投产业基金、中石化恩泽基金、华泰巨化产业投资基金、纽尔利资本、广发信德及多名老股东跟投。 一道新能表示,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将持续基于现有TOPcon 3.0 Plus技术及DAON 3.0系列产品的规模化量产,进一步布局TOPCon 4.0、TBC、SCPC、TSiX、SFOS等核心电池技术。 领投方之一的金融街资本认为,凭借在高效电池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一道新能在短短四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全球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引领者、光伏新一线品牌的标杆企业。同时,该公司就后硅时代革命性高效电池技术进行了充分布局,将有望推动新一代高效电池的技术革命。 截至目前,一道新能已完成共计9轮融资,其中包括三峡鑫泰、招商局创投、金融街资本、前海母基金、长城证券等超30家知名机构参与投资。根据最新市场评估,一道新能源当前估值接近100亿元。 不久前,今年7月12日,一道新能上市辅导备案获证监局登记受理,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光伏新势力异军突起 公开资料显示,一道新能(全称“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8 月,主要从事研发和生产高效、可靠的光伏电池和组件,为全球清洁能源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 N 型光伏技术的引领者,该公司拥有 N 型组件与轻质组件两大核心产品,特别是TOPcon 3.0 Plus技术和DAON 3.0系列产品备受客户认可,市场竞争力较强。 在产品效率方面,该公司M10尺寸的N型TOPCon电池效率突破26.24%(量产最高可达25.8%),730mV的开路电压创造了全球最高纪录。此外,该公司TOPCon 4.0量产技术正加速推进,电池量产效率有望超过26%。 在研发投入方面,目前该公司的研发及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占员工总数的20%,每年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占比约为5%;现已拥有或正在申请的各类专利数150余项。 在产能产量方面,该公司在2019年便已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1.2GW高效TOPCon电池的生产线。2022年,该公司N型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三,组件出货量位列全球第八位,总产值已经超过110亿元。预计到2023年底,该公司将建成高效电池和高效组件产能各30GW,有望跨入光伏行业一线品牌的行列。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生态光伏、城市光伏与海上光伏的三大系列全场景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并成功入选多家大型央国企的供应商名录;该公司现已建成完善的全球销售网络,产品远销 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超20家光伏企业IPO 近年来,光伏行业投资热情高涨,在头部企业纷纷扩产加码之际,一大批“光伏独角兽”企业也加快了IPO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已经有超20家光伏企业排队IPO甚至已上市,募资金额合计超过1000亿元。其中,阿特斯、时创能源、艾能聚、鑫宏业等4家企业已经成功挂牌上市;润阳股份、艾罗能源 、首航新能、美科股份、彩虹新能、盛普股份等多家企业已经过会甚至提交注册。 而在冲刺IPO的征程上,与一道新能IPO进程相似的麦田能源,于今年5月刚刚完成Pre-IPO轮融资,募资超10亿元;并且于今年7月上市辅导备案已获证监会受理。根据市场最新评估,该公司的估值也已经超过100亿元。 与一道新能业务相近的中润光能,于今年5月创业板IPO获受理,拟募资40亿元;根据市场最新评估,该公司的估值也已经超过400亿元。 此外,处于上游的光伏硅片企业高景太阳能,同时也是一道新能的重要供应商,于今年6月创业板IPO获受理。根据市场最新评估,该公司的估值达到200亿元。 可见,光伏“独角兽”们已经开启了IPO冲刺,未来又有一批“光伏新势力”即将站上A股资本市场的舞台。
  • 《妥了!又一家中国半导体重量级企业即将登陆科创板》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6-08
    • 中国芯片代工第二,过会了! 6月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会同意上述公司科创板IPO注册。 华虹半导体是中国芯片代工行业排名第二的重量级企业,第一和第三分别是中芯国际和晶合集成。 从股权结构来看,华虹半导体可谓根正苗红的国家队选手。除了控股股东华虹集团之外,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大基金持有华虹半导体1.78亿股,持股占比高达13.74%,是国家大基金持股最多的公司之一。 华虹半导体本次在科创板的募资高达180亿,仅次于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比此前在港股的募资多了7倍,发行市值高达720亿人民币,相比港股目前340亿港元的市值,翻了一倍有余。 2022年,全球芯片代工行业的前5名占据了近9成的市场份额,其中台积电一家的份额就高达63.14%。国内企业有两家企业进入全球前5,中芯国际排名第二,全球市场份额6.01%,华虹半导体的控股公司华虹集团排名第五,市场份额3.58%。 虽然并称为中国芯片代工领域的双子星,但是华虹集团的战略定位和中芯国际并不完全一样。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的战略重点是发展先进逻辑工艺,目标是在制程上追赶台积电等业内巨头,建设全球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选择这条路线的芯片公司,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沿着摩尔定律的趋势不断缩小晶体管线宽,实现产品的高运算速度,这类芯片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中央处理器等高端领域。 2021年,中芯国际65nm及以下制程已成为收入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9.3%,产品结构已日益向高端化升级。 更早成立的华虹集团,则是两条腿发展。 一条腿是尚未上市的上海华力,跟中芯国际一样,侧重发展先进逻辑工艺,目前最先进工艺制程规划已达到28nm。 另一条腿则是本次在科创板IPO的华虹宏力(即华虹半导体),着重发展特色工艺,目标是成为行业内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的晶圆代工企业。 在这条路线上,考验的不是工艺的先进程度,而是良率,品控、特点和响应速度。 目前,华虹宏力主要向客户提供8英寸及12英寸晶圆的特色工艺代工服务,其中8英寸晶圆主要采用0.35µm到90nm工艺节点,12英寸晶圆采用90nm到55nm的工艺节点。 从产品制程结构来看,华虹宏力仍以大于0.35µm的工艺节点为主,2021年来自于这部分工艺的营收占比高达43%,而55nm及65nm的占比当时还只有9.7%。 虽然制程并不算行业领先,但是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华虹宏力做到了细分领域的最好。 截至2022年底,华虹宏力拥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12英寸晶圆厂,近三年来折合8英寸年产能分别为248.52万片、326.04万片、386.27万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67%。 根据TrendForce的公布数据,在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特色工艺晶圆代工领域,华虹半导体是全球产能排名第一的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新能源、储能等领域。 在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领域,华虹是全球最大的智能IC卡代工企业和国内最大的MCU制造代工企业,在SIM卡、银行IC卡、二代身份证和社保卡等重要细分场景,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谈到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人们往往都聚焦在先进逻辑工艺,而低估了成熟特色工艺的重要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行业份额,但是芯片代工在全球的份额却不到15%。 随着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的大量涌现,给国内成熟特色工艺芯片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机会,这从华虹的业绩中也能得到验证。 2020-2022年,华虹半导体营收从67.37亿增长到近170亿,归母净利润从不到7亿增长到30亿左右,连续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超过50%。 今年一季度,国内外半导体公司普遍出现大幅亏损和营收下降的局面,但是华虹的芯片代工业务仍然保持了较快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1亿美元,同比增长6.09%,归母净利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8%。 下游需求变化下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方向上的进步,也肉眼可见。 自2019年以来,公司开始控制8英寸产能,更先进的12英寸产线开始成为华虹增长的主要方向,2019-2021年,12英寸晶圆销售额从5195.72万元增长到31亿。 2022财年,55nm及65nm的12英寸晶圆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技术节点,同比增长高达125%,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9.7%提升至14.3%。 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满产满销带来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矛盾。此次华虹宏力募集的180亿中,有125亿元将用于无锡12英寸生产线项目,预计今年将逐步释放12英寸的月产能至9.5万片,届时12英寸产能将占到公司总产能30%以上。 制程不算先进的华虹,看似赚的是辛苦钱,其实毛利率并不低,并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20年-2022年,华虹半导体的毛利率分别为18.46%、28.09%、34.1%,2022年四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38.2%。 相比而言,中芯国际的同期毛利率是23.78%、29.31%、38.3%,华虹与之差距并不算大。只要产品做得足够专足够精足够好,市场仍然会给予丰厚的利润回报。 作为华虹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华虹半导体显然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那就是集团资产的注入: 2014年,华虹集团曾在港交所相关文件中披露:“在未来的合适时机,将上海华力注入华虹半导体”。 到那时,集成熟特色工艺和先进逻辑工艺于一身的华虹半导体,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上更为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