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成功制备钙钛矿/黑磷低维复合纳米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8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与副研究员李佳合作在钙钛矿/黑磷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简单的液相制备工艺成功在黑磷纳米片上原位生长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颗粒,制备出了零维钙钛矿/二维黑磷的低维异质结结构,展现出优良的光电应用潜力。相关成果In situ growth of all-inorgan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on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发表于国际期刊《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s)。论文第一作者是助理研究员黄浩。

      零维(0D)纳米晶体或量子点分布于二维(2D)材料表面上,组成的低维复合体系近年来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一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自由度来设计各种量子系统,通过结合零维和二维材料各自的独特优势,发挥协同效应,为实现高性能光电子应用提供了新机遇。2D黑磷和0D钙钛矿各自拥有杰出的光电特性,将此二者结合必将为光电子学的基本原理探索和高性能光电器件应用提供巨大支持,但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在这项工作中,科研人员设计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0D-2D低维复合材料体系,使用简单的液相制备工艺,成功实现了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直接在黑磷纳米片上的原位生长,获得了结构均匀、形貌可控和光电可调性优异的高质量低维复合材料。此复合材料将黑磷的优异电学特性与钙钛矿纳米晶或量子点材料独一无二的光学特性相互结合,为实现高性能光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材料系统。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钙钛矿纳米晶颗粒在二维黑磷表面的原位生长示意图

相关报告
  • 《深圳先进院成功制备三维黑磷超级电容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6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黑磷电化学制备及其储能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工作 "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Black Phosphorus Sponges for All-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 " (《高质量黑磷海绵的制备及其在全固态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发表于化学材料领域刊物 Materials Horizons ( DOI: 10.1039/c8mh00708j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是课题组博士后温敏和研究助理刘丹妮,通讯作者是喻学锋。 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材料,黑磷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其比表面积大、载流子迁移率高、机械强度好的特点使黑磷在能量储存与转换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二维片层材料为基元构筑三维结构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材料储能性能的有效途径。然而,二维黑磷对空气、水以及氧化剂的敏感性给三维黑磷结构的构筑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方法构筑性能优异的新型三维黑磷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在该研究中,课题组通过电化学方法实现了三维黑磷海绵的高效、高质量制备。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在常温常压的空气环境中即可完成,时间仅需3分钟。科研人员通过设计电解池的结构,选择尺寸合适的插层离子、抗衡离子及电解液体系,克服了黑磷制备经常面临的耗时长、易氧化、片层易断裂等问题,成功制备了高质量、半交联的三维黑磷海绵。扫描电镜、拉曼光谱、 X- 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理论模拟结果均显示该三维黑磷海绵由超大、超薄、未氧化的高质量二维磷烯基元组成,其中不乏单层磷烯的存在,这些磷烯基元半交联在一起形成了三维的黑磷海绵。科研人员以此三维黑磷海绵为电极材料制备了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展现出了优良的超电容性能和稳定性。10 mv/s扫速下,电容器的比电容量达到80F/g ,远高于以二维黑磷纳米片和块状黑磷为电极材料的电容器。在经过15000个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仅衰减了20%。 该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基金等的资助。
  • 《深圳先进院二维材料通用制备技术研究获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6
    • 11 月 17 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研究员孙蓉团队在二维材料通用制备技术领域取得进展。相关论文“ A universal method for large-yield and high-concentration exfoliation of two-dimension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一种 高产率、高浓度剥离二维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通用方法》 )在线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期刊 Materials Today ( 《今日材料》 ) 上。 六方氮化硼 (hBN) 是一种类石墨结构的无机超宽带隙电子材料。从 hBN 粉体剥离出的纳米片 (hBNNS) 具有超宽带隙、高导热、高化学、热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在先进电子封装、高功率器件及 5G 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 hBNNS 的剥离方法,包括超声剥离、微机械剥离、球磨剥离等方法普遍存在效率低、浓度小或易污染等缺点,影响了最终的应用效果。 该研究团队发现利用锂离子插层辅助的水热剥离法,在高压水热釜的临界反应条件下,通过选择与 hBN 剥离能相匹配的极性溶剂和高速搅拌,可以将微米级块体材料剥离成几个原子层厚的二维 hBNNS ,产率高达~ 55% ,同时 hBNNS 分散液浓度达到~ 4.13mg/mL 。通过 AFM 和拉曼表征,发现得到的 hBNNS 厚度在 10 个原子层以内。同时,研究团队也将这种剥离手段应用到其他常见二维材料纳米片的制备中,并成功得到厚度为 1~3nm 的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纳米片。至此,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一种通用型、基于水热法剥离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文章第一作者为先进材料中心博士王宁,深圳先进院为论文第一单位。 论文得到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国地联合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学研项目、 SIAT CAS-CUHK 高密度电子封装与器件实验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