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发现三十周年 巴黎召开国际艾滋病研讨会》

相关报告
  • 《潘基文盘点防治艾滋三十周年》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05-30
    • 2011年是人类发现艾滋病三十周年,潘基文秘书长3月31日在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发布报告,对过去三十年中、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球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进行了总结。
  • 《武汉大学科学家发现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新细胞》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5
    • 武汉大学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作用。9月12日,记者从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获悉,该院侯炜教授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科研工作人员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发表在8月国际美国著名学术刊物《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侯炜教授介绍,这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是一类“桥梁细胞”,它既具有自然杀伤的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的功能,它是人类天然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占5%~15%,而肠道和肝脏中的50%免疫细胞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但就是这种细胞,以前研究往往只被发现在抗肿瘤和抗肝炎病毒感染中起到作用,而没有发现它在抗艾滋病病毒感染有较强作用。   侯炜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霍文哲教授团队的研究,历经3年多时间,首次发现,这种“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并且这种活性具有广谱性,既可抑制实验室保存的艾滋病病毒病毒株,也可抑制临床上分离得到的艾滋病病毒病毒株。在研究“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抑制艾滋病病毒效应的机制过程中,该研究团队发现,虽然“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对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的协同受体影响甚微,但其分泌物可增强干扰素调节因子的作用,从而引起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抗击”艾滋病病毒。此外,“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增强细胞内一种新发现的抗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