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5501.3万千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16
  •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9春季国际高峰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核能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其蓁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

    叶其蓁指出,截至2018年底,全球在建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5501.3万千瓦。另外,全球核电开工机组增长幅度不大,但是核电发展的区域却在不断扩展。2018年,全球有4台机组新开工建设,1台机组重启建设(韩国的新古里6号)。目前,全球17个国家或地区正在建设核电站,其中白俄罗斯、阿联酋、孟加拉国和土耳其都是新增的核电成员国。中国在建机组11台稳居核电精装机容量榜首。

    在总结我国国内的核电发展情况时,叶其蓁表示,2018年,我国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电装机占比2.35%,发电占比4.22%。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4台,装机容量达到4464.516万千瓦,全年核能发电量为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为18.96%,创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2018年全国投入商运的44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1级及以上运行事件,主要运行技术保持国际前列。2018年我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499.22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5.61%,已经持续两年增长。

    他还称,2018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整体上稳步推进,各在建核电项目安全、质量、进度、进度、投资、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全国并网核电机组8台,其中,7台机组投入商运。投运的7台机组分别是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阳江5号机组,三门1/2号机组,海阳1号机组和台山1号机组。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13台,总装机容量1403.058万千瓦。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6号机组,防城港3、4号机组进展顺利。

    在未来我国核电发展的趋势方面,叶其蓁分析了七方面的内容:

    一是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壮大,核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二是我国电力需求不断增长,核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三是核电消纳有待继续保障,进一步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对核电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三代核电的批量化、规模化建设,将推动核电经济性持续提升;五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对我国更为关键,核能发展仍需大力投入和协同创新;六是核能全产业链稳步发展,但是部分环节亟需加快推进;七是核能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核能发展新常态,公众沟通与核科普宣传尤为重要。

    另据报告显示,2030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将有望超过美国和其他国家;核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现在的4.22%上升到2035年的10%左右。

相关报告
  • 《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达7台 装机容量821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3
    • 1月21日,中广核在深圳召开2021年度媒体通报会,系统向社会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科技创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 据介绍,2020年,随着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正式开建,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达7台,装机容量821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2714万千瓦。与此同时,中广核国内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突破2400万千瓦,境外在运新能源装机达到1147.5万千瓦,为1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电力。
  • 《台山核电1号机组成全球首台商运核电机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2-21
    • 12月14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下简称: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EDF)在联合宣布,广东台山核电1号机组已于北京时间12月13日17时完成168小时示范运行,具备商业运行条件,由此成为全球首台具备商运条件的EPR(欧洲压水堆,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核电堆型之一)三代核电机组。   公开资料显示,台山核电1号机组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是继芬兰奥基陆托(Olkiluoto)3号机组和法国弗拉芒维尔(Flamanville)3号机组之后,全球第三台开工建设的EPR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EPR技术由法国法马通(原法国阿海珐)等公司开发。作为最早开工的EPR首堆,芬兰OL3于2005年投入建设,原计划在2009年投产,目前来看拖期将超过10年。法国FA3是法国本土首台EPR机组,于2007年开工,原计划于2013年投运,也已屡次延期。   台山核电1号机组的开工时间,比上述两个项目分别晚四年和两年左右。在吸收欧洲两个EPR先行项目的经验基础上,台山核电1号机组于2009年10月26日开始筏基浇筑,2011年10月23日完成穹顶吊装,2015年12月30日率先开始冷态功能试验,成为全球首台开展冷态功能试验的EPR三代核电机组。这一领先态势一直持续到2018年的装料、临界、并网和商运等各环节。台山核电1号机组于今年4月10日开始装料,6月29日成功并网发电,12月13日成功具备商运条件。   近几年,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安全运行的影响,使得我国核电利用率不断的提高。公开数据显示,截止10月底,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达6084小时,同比增长211小时,远高于其他类型电源。受益于用电需求的高增长以及江苏、浙江等省份严控煤炭消费等政策,核电在省内电网及跨省跨区域消纳情况向好,核电利用小时数有望继续回升。   据了解,我国核电发展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2台,总装机容量4177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5台,总装机容量1691万千瓦,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核电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前列,未来30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核强国的关键阶段。   官方正计划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沿海核电发展,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百分之五以上。之前在核电规划中,核电比重为百分之四。   中国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万千瓦。到2050年,根据不同部门的估算,中国核电装机容 量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方案:高方案为3.6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0%),中方案为2.4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低方案为1.2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   有行业内分析师表示,我国核电之所以能够所有发展,首先要归功于,政府合理引导和强力支持。为了支持核电发展,政府进行了行业发展规划,对核电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实施优惠政策;其次,拥有成熟可靠的自主核电技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实现了高度的国产化程度;第三核电造价低。我国核电设备具有规模化制造能力,在设计、施工、制造安装和调试等方面成本都相对较低,导致核电站造价较低。我国二代改核电造价在1.2 万元/千瓦左右,华龙一号首台套造价在1.8 万元/千瓦左右,且未来还有下降空间;另外,有丰富的营运经验,核电运行安全。我国自秦山核电站1991 年并网发电以来,已有24 年安全运行经验,未发生过二级以上核事故和环境事故,且核电能力因子与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均全球领先,说明我国具备较强核电综合建造、管理实力;同时,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国际上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动辄投资200 亿元以上,核电融资已成为很多国家发展核电的一大难题。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正是我国核电发展和出口的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