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250亿!全球最大的煤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进入现场实施阶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09
  • 3月3日,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污水零排放装置EPCO开工会在公司顺利召开,标志着该项目转入现场实施阶段。

    会上,王会民详细介绍了该装置基本情况及现阶段项目建设进展。华陆公司分别从该项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设计、采购、施工、现场开工条件等方面对项目开工准备情况进行了汇报,并表示将本着“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的宗旨,集中精力,强化资源配置,打造榆林化学高品质的精品工程。

    随后,与会双方就三级计划、土方施工、临建设施、项目开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双方一致表示将通力合作、紧密沟通,确保该装置按进度要求高质量交付。

    会议要求,华陆公司要尽快成立该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完善工作联络机制,确保沟通顺畅;要严格做好三级计划节点目标考核工作;要加快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工作,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准备工作。

    据悉,污水零排放装置EPCO为公司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装置,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专利技术,建设内容包括规模为1000m3/h污水处理厂、2400m3/h回用水站和800m3/h污水深度处理装置。项目计划2020年11月30日前具备运行条件,届时将实现“不向外界环境排放一滴生产污水”的庄严承诺,真正实现污水零排放。

    据悉,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是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煤化工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达1250亿元,是目前煤炭加工能力最大、产业融合度最高、技术集成度最复杂、产业链最贴近终端市场的煤炭转化示范项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对我国煤化工下一步发展和走向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决定了我国煤化工产业链未来延伸的程度。

    项目分为两期四个阶段建设,共包括27个工艺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主要包括1500万吨煤炭中低温热解、560万吨甲醇、180万吨乙二醇、200万吨MTO以及以此为中间原料的下游产品。一期一阶段工程计划于2021年6月投运,全部工程将于2025年底前建成投运。

    项目一期工程投资约700亿元,建180万吨/年乙二醇和200万吨/年烯烃,同时生产大量烯烃下游精细化工产品;180万吨/年乙ニ醇工程是项目的一期一阶段工程,也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制乙二醇工程,工程估算投资265亿元。项目采用科林干粉煤气化专利技术、日本高化学合成气制乙二醇专利技术。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高化学技术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榆高化工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草酸酯生产及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装置。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二期工程以煤热解为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热解启动工程,与乙二醇工程同步建设,计划2021年6月建成投产;第二阶段将热解规模放大至1500万吨,并对煤焦油产业链进行延伸,生产芳烯结合的下游产品,计划2021年底前开工建设,2025年底前建成投产。

    目前,180万吨/年乙二醇、120万吨/年粉煤热解及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已开工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基本办理完成,工艺包全部交付,总体设计已完成审查,计划2021年6月建成投运。

相关报告
  • 《浙江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全面进入建设新阶段》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6-18
    • 近日,随着浙江巨化集团165名项目管理骨干跨越2700公里进驻甘肃玉门市,总投资410亿元的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自2024年1月28日项目开工仪式在玉门市举行以来,各项前期工作高效开展,全力推进“三通一平”配套建设和场地土方平整工程,架设临时用电线路6.6公里、铺设施工用水管道3.84公里,迁移3条高压输电线路,仅用3个月便完成2810亩场地的平整任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随着今年4月项目管理团队,上海寰球、中国化学工程等参建单位进驻现场,项目正式开启主体建设,计划2026年6月30日实现中交,2026年三季度试车投产。 巨化项目是国内首个涵盖硅基材料、氟基材料全产业链的一体化项目,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电池、5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打破高端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酒泉市也将通过该项目首次切入高端化工赛道,形成“硅矿开发—化工生产—新能源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工业增加值达323亿元,推动我市成为西北地区硅氟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基地。
  • 《总投资约220亿元!广西恒逸120万吨新材料项目重要装置中交》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16
    • 12月12日,广西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公用工程化学水处理站(一期)如期中交。这是继给水处理站(一期)中交后,第二个顺利进入调试阶段的工艺装置,解决了项目高品质除盐水的供应问题,可为蒸汽轮机、化工反应器等装置调试投产提供化水资源支撑,推动项目从建设期转入生产运营准备阶段。 化学水处理站作为核心辅助设施,承担着工业水转化为除盐水,凝结水回收与精处理的任务,能够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该装置集膜法处理、凝结水回收、EDFT 等系统为一体,过程采用超滤、反渗透、EDI多级除盐技术及通过除油除铁、活性炭过滤、普瑞器、除氧器等设备确保水质达标。 该装置于2023年10月打下第一根桩,2024年4月交安,2024年12月12日顺利中交。站内非标设备制安量约1千吨,遵循EPC一体化模式,融合171台核心与辅助设备,由近6万米管道网络连接,近13万米控制与动力电缆分布其中,保障日制水能力达3万立方米。 项目概况 广西恒逸新材料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聚酰胺切片120万吨,年均销售收入约200亿元,年均税收18亿元。 其中一期投资约120亿元,占地1700亩,建设内容包括:60万吨/年环己酮、120万吨/年双氧水、20万吨/年合成氨、60万吨/年己内酰胺以及60万吨/年聚酰胺聚合等装置。 二期工程主要建设1套40万吨/年双氧水装置(35%计)、2套30万吨/年烯法环己酮装置、2套3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及5套12万吨/年聚酰胺聚合装置。二期工程施工期24个月,预计2025年投产。 来源:恒逸集团、化工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