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项技术,中钢协正式发布极致能效能力清单》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1-24
  • 为促进先进成熟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推进钢铁企业能效提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经两轮征集,两轮组织行业专家评审及会审,拟定《极致能效能力清单 (2023 版,公示版)》报请协会领导,予以公示。
相关报告
  • 《月初,中钢协重点钢厂的日粗钢产量上涨2%》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徐亮
    • 发布时间:2020-07-02
    • 5月的前10天,中国主要钢厂的粗钢平均日产量为205万吨,比4月的最后10天的水平提高了1.97%,比4月的平均水平提高了5.44%,根据中国钢铁协会(CISA)周二发布的数据,与4月21日至30日相比,5月11日至10日这些CISA重点钢厂的生铁平均日产量增长0.58%至185万吨,而钢铁产品下跌191.10万吨,下降6.31%。按年计算,这些钢厂的日平均粗钢产量增长0.28%。截至5月10日,这些钢厂的钢材库存为1,466万吨,下降66,400吨,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预计钢铁产量将持续到夏季: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预计到4月底钢铁产量将下降45%,但比4月底增加513万吨,比年初增加53.81%。取决于最终用户的评分方式蒂森克虏伯公司首席财务官克劳斯·基斯伯格(Klaus Keysberg)表示,随着大流行的发展,蒂森克虏伯与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和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等其他钢铁生产商一样,受到汽车行业等最终用户市场需求萎缩的打击。 Keysberg说:“ 3月,在半成品生产商HKM中取出了高炉A,调整了其综合钢厂的高炉,并将其钢铁厂的下游工序减少了30%。” Keysberg在回答标普的问题时说:环球普氏能源资讯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公司第二财季(1月至3月)的业绩进行了新闻采访。他说:“我们将逐步提高产量。”他补充说,直到大流行之前,减产可能会持续到夏季,具体取决于大流行和需求的进一步发展,蒂森克虏伯可能会在当天晚些时候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降低至20%。第二季度的结果受到需求低迷的影响Keysberg表示,第三季度冠状病毒的影响将更大,仅在第二季度的结果中有所体现。
  • 《世界钢协发布2020年6月版短期钢铁需求预测结果》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徐亮
    • 发布时间:2020-07-02
    • 世界钢铁协会4 日发布了2020 年和2021 年短期钢铁需求预测结果。据预测,2020 年,受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钢铁需求量将萎缩6.4% ,下降至16.54 亿吨。2021 年,全球钢铁需求量预计将恢复至17.17 亿吨,较2020 年上升3.8% 。中国的恢复速度预计将领先世界其他国家,这将对本年度全球钢铁需求量的下降起到缓解作用。据推断,大多数国家的封城措施在六月和七月期间将继续缓解,社交限制措施将继续实施,大多数钢铁生产国将不会遭受第二波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世界钢铁协会市场研究委员会主席AlRemeithi 先生在对本次预测结果发表评论时表示:   “本次疫情给公共卫生带来灾难性后果,同时也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被冻结的消费、商家停业和供应链中断使得我们的下游用户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我们预测大多数国家的钢铁需求量将继续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第二季度。随着五月份各项限制开始缓解,我们预计情况将逐步改善,但是需求的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尽管如此,大多数国家钢铁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可能没有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那样严重,因为遭受最严重打击的消费和服务相关行业对钢铁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钢铁需求量已经处于低增长区,仍未完全从2008 年的危机中恢复。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是在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时期做出的预测。因为各个经济体是在尚未开发出疫苗或有效疗法的情况下进行重启,因此仍存在很大的下行风险。如果病毒扩散得到控制,不出现第二、第三个流行高峰,并且政府的刺激措施继续实施,我们可能会看到较快复苏。” 复苏前景 由于大多数国家自五月中旬以来已在逐渐重启经济活动,预计第三季度经济活动将出现复苏。尽管所有的用钢行业都受到了封城措施的影响,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受到长期需求冲击以及全球供应链中断影响的风险最高。用钢行业为遵循社交距离要求,已对生产流程进行了调整。工作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相应导致生产率降低以及生产周期延长。 中国的恢复形势 中国早于其他国家解除封城措施,经济活动从二月下旬已开始逐步恢复。除了酒店业和旅游业之外,中国经济正迅速恢复全面正常化。二月份经济活动陷入停滞,造成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1% 。工业增加值下降8.4% ,汽车产量下降44.6% ,受创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