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15亿元,嘉兴港区引进年产8000吨高分子薄膜新材料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1
  • 燕归春来、生机勃发。日前,在嘉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嘉兴瑞华泰薄膜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顺利地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这标志着总投资115亿元的中国航天瑞华泰年产8000吨高分子薄膜新材料项目主体公司正式成立,项目推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为今年嘉兴港区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项目,瑞华泰的加速推进,成为嘉兴港区“开局就奔跑”的最好缩影。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嘉兴港区累计引进瑞华泰高分子薄膜新材料项目、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讯及空间互联网系统项目等三个百亿项目,总投资超330亿元。

    百亿项目接踵而至,仅占全市土地面积1.27%的嘉兴港区,发起了“大招引”战役的“春季攻势”,奏响了招大选优最强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聚焦“大招引”,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从华侨城欢乐港湾项目到三江·美福项目,再到今年一季度签约的三个百亿项目,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嘉兴港区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世界500强、投资超亿美元、行业龙头企业等“高精尖特”项目加速集结。

    嘉兴港区秉持以高质量的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这一个个项目,涉及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文化旅游、生产性服务业等多个产业及领域,紧扣接轨上海、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等主题,充分体现了嘉兴港区突出“接轨上海”、突出制造业服务业并举、突出“双招双引”、突出“做优平台”的招商理念。

    招大引强的新突破、重大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形成虹吸效应,加码嘉兴港区重点产业投资项目汇聚磁吸力,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后劲。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大平台谋划大格局。去年以来,嘉兴港区全力以赴打造五大万亩产业平台,除了核心的化工产业外,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契机。

    航空航天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的“皇冠”。嘉兴港区抓紧夯实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在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同时,培育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打造港区“双子星”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占地10.3平方公里的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是目前港区最具潜力的核心产业平台。作为港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将立足于整机整车整台套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开展招商。

    目前,已有飞瑞航空华东通航产业基地和中车绿色智能交通基地项目落户航空航天产业园。其中,总投资86.7亿元的飞瑞航空项目已于去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有望造出嘉兴第一架飞机。

    聚焦“高质量”,探索转型发展“港区路径”

    嘉兴港区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是嘉兴建设大湾区的重要战场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龙头。但是由于港区区域面积小、资源禀赋薄弱,要素制约日益显现,嘉兴港区遇到“成长的烦恼”。

    近年来,嘉兴港区在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亩均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

    围绕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建设,嘉兴港区始终坚持产业链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循环化改造,以实现提高园区的资源化利用率、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园区先后荣获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嘉兴港区以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为主阵地,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强链补链、倒逼腾退,完成“低弱散”企业整治228家,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亩均”改革工作,一场工业减量提质的行动全面打响,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去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首次跻身全国十强榜单。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单位面积产值达407万元/亩,排名全国第一,单位面积利润32万元/亩,列全国第四。

    去年,是嘉兴港区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五亿企业、十亿企业、五十亿企业、百亿企业不断增加。港区唱响了振兴实体经济主旋律,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6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8.2%,增速位居嘉兴全市第一。

    嘉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港区将持续以“亩均论英雄”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腾笼换鸟、兼并重组、强链补链,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实现绿色发展。力争再经过3至5年努力,新增各类上市企业3至5家,打造3家以上超百亿元企业,实现化工新材料园区产出超千亿元,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产业园区,实现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生态示范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67510
相关报告
  • 《总投资266亿元!国内首个α-烯烃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建!》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6月24日上午,卫星化学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高端新材料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266亿元,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聚乙烯弹性体、润滑油基础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新材料,市场空间广阔,并对副产氢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助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徐圩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带动下游绿色氢能、高端聚烯烃、新型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向园区集聚,极大程度地丰富、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高端新材料项目 据悉,该项目分两阶段建设: 一阶段:投资121.5亿元,主要建设2套10万吨/年α-烯烃(LAO)装置、1套9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2)3#、1套4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5#、一套12/年万吨丁二烯抽提装/2#、一套26万吨/年芳烃处理联合装置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3#(含WAO配套装置),仓储、LNG储罐、公辅设施、厂外管线等工程。 二阶段:二阶段主要建设3套10万吨/年a-烯烃(LAO)装置、3套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1套3万吨/年聚a-烯烃(PAO)装置、1套35万吨/年聚装置6#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4#、仓储、公辅设施、厂外管线等工程。 争取在2025年建成投产。公司自主开发的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壁垒高,与国外技术差异大,优势明显。除为POE提供原料外,为公司三四期项目生产高端聚乙烯提供共聚单体己烯、辛烯等原料,可实现国产替代。 高端新材料产业布局 (1)启动未来研发中心建设 5月28日,卫星化学投资设立的卫星未来研发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于2023年7月正式签约落户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面积约178亩,规划建设未来研发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预计于2026年完工,将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攻关与产业落地。 据了解,卫星化学2023年研发投入近17亿元,同比增长31%,依托卫星未来研发中心项目,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实现研发投入100亿元,创新激励超10亿元,引进高端人才2000人,研发强度达4%。 (2)100亿计划,聚焦新能源汽车、光伏等 3月1日晚间,卫星化学发布发布《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重点研发与此相关的配套化学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针对性开发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聚烯烃、聚乙烯弹性体材料; 锂离子蓄电池:与锂离子蓄电池相关的隔膜、电极涂覆剂、电解液材料等; 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光伏胶膜材料(POE)、粘合剂、银浆、双氧水等,发挥全产业链供应条件的优势,不断拓展化学新材料“生态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公司坚定科技创造未来,大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出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成果奖励超10亿元、技术领先盈利提成等研发创新激励措施。 (3)成立新公司,研发新材料 近期,卫星化学全资控股成立了卫星寰球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卫星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两家新成立公司均以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业务为主。 (4)“牵手”中石油,进军新能源新材料 2024年1月12日,卫星化学与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卫星化学董事长兼总裁杨卫东与中国石油副总经济师、国际事业公司执行董事武军利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将在化工品、天然气、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更多推荐 来源: ※辛苦看完文章的您在文末点一下【在看】, 这样我们就能出现在您的常读订阅号列表里,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总投资105亿元!北海铁山港又一绿色新材料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16
    • 近日,北海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据悉,北海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自治区电子信息材料的补链、建链重大项目,又是北海规划布局绿色化工产业的龙头项目。 该项目由香港建滔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05亿元。一期建设34万吨烧碱、14万吨环氧氯丙烷、40万吨双氧水项目;二期建设40万吨乙烯法聚氯乙烯、20万吨光气法聚碳酸酯;三期建设20万吨电子级特种树脂、2400万张覆铜面板项目。 此外,建滔集团将引进下游配套企业,并推动下游配套企业根据北海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期实施10万吨氯代甲酯、10万吨聚合氯化铝、10万吨氯化钙和20万吨甲烷氯化物等项目。 “拿地即开工!明年底投产” 在北海铁山港区,“拿地即开工”成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新常态。 “仅用40天全部完成首开区征地协议签订,项目征迁跑出加速度,为项目落地早开工按下了快进键。”据建滔(北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伦介绍,目前,项目一期能评、环评、安评已取得批复,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预计12月上旬开始分批报建,同步开展施工图编制。项目首开区地块已基本完成场平施工,正在开展围墙、路基施工,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自项目接洽以来,北海市及铁山港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始终如一为项目提供最优越的营商环境、最实在的政策支持,助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让我们信心满满。”马伦表示,企业在拿地开工的基础上,将满弓发力项目建设,争取2025年1月启动桩基施工,并于2025年12月实现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布局东南沿海,辐射东南亚市场” 建滔(北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伦坦言,铁山港区有天然深水良港,良好的产业腹地和区位优势,使得这片承载着国家战略与时代机遇的热土成为产业高地,以中石化、太阳纸业、广投生态铝为首的绿色化工、林纸、生态铝等纷纷布局铁山港区,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覆铜板产品以及化工原料等的强劲需求,这对于企业布局东南沿海,辐射东南亚市场意义重大。  来源:聚烯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