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8年碳排放创2010年以来最大增幅》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5
  • 根据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公布的一项研究,2018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着增加。分析师估计,从2017年到2018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3.4%,这将是自2010年以来美国增幅最大的一次。该估算基于美国政府能源统计数据以及今年前9个月的石油消费和发电的数据。

      交通运输部门消耗的燃料连续第三年成为美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但2018年美国碳排放增长发生在清洁能源和气候政策制定中最常被忽视的两个领域:建筑和工业。 该研究估计,住宅和商业建筑的直接排放量在2018年增加了10%,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工业部门2018年的排放量增幅最大,为5500万吨。

      该研究显示,美国退煤过程持续,2018年煤炭发电厂关闭创纪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取代煤电的不是风电或光伏,而是天然气电厂。尽管天然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少于煤炭,但2018年美国电力需求的大部分增长是天然气电厂来满足的,超过了风电、光伏的减排贡献。

相关报告
  • 《IEA: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迎有史以来最大增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6
    • 在加快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国际能源署(IEA)在上周的一份新报告中表示,欧洲的能源危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以及中国绿色能源装机的持续强劲扩张,预计都将导致2023年可再生能源产能的最大增长。 IEA在其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激增至440 GW,同比增加107 GW,这是有史以来新增容量的最大增幅。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的三分之二。 该机构指出,由于欧盟对能源危机的反应、美国和印度的新激励措施,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量的持续激增,所有主要市场都将出现强劲扩张。今明两年,中国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产能的近55%。   IEA执行主任Fatih Birol表示:2023年,世界将为电力系统增加破纪录的可再生能源,超过德国和西班牙的总发电量总和。Birol指出,2023年的装机量激增是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前增加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两倍多。IEA首席执行官补充道:能源危机加剧了对大型发电厂和屋顶太阳能的需求。 IEA上周表示,2023年太阳能发电投资将首次超过石油生产投资。IEA预计,2023年能源投资总额为2.8万亿美元,其中1.74万亿美元将用于清洁能源和技术,其余1.05万亿美元用于化石燃料。Birol说:现在,每投资1美元在化石燃料上,就有1.7美元用于清洁能源。五年前,这一比例是1比1。 IEA在上周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更新》报告中表示,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的激增将导致到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累计超过4500 GW,相当于中国和美国的总发电量之和。   在美国,由于限制性贸易措施和供应链限制,2022年风能和太阳能市场收缩,预计2023年这两种技术的年新增量将增加约40%,太阳能光伏装机将创下新纪录。 IEA表示,《通胀削减法案》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技术部署的影响将在2025年变得明显。该机构补充道:目前的预测是由现有的税收激励措施支撑的,而《通胀削减法案》将在2024年后全面生效,为2032年之前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前所未有的确定性。 然而,IEA警告称,如果要实现当前对中长期和净零情景的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一系列需要克服的挑战。该机构表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的扩张需要伴随着支持电网基础设施、灵活性投资和许可的政策和市场规则。报告称: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挑战,不仅是为了加快新的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的增长,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发电厂的发电潜力。   随着可变可再生能源(VRE)份额的增加,缩减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许多市场的份额正在上升。该机构表示,在主要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和/或先进的市场设计和监管无法跟上可再生能源部署步伐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削减的增加尤为明显。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在下降,但没有达到能源危机、供应链瓶颈和更高利率之前的水平。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2024年,新公用事业规模的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成本仍将比2020年的水平高出10-15%。开发商的融资成本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 IEA表示,2023年和2024年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的全球平均水平化能源成本将有所下降,但仍将高于2020年。
  • 《2018年上海工业投资增幅再创10年新高》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25
    • 2018年,上海工业投资实现17.7%的增幅,再创近10年以来新高,有力支撑了全社会投资稳定运行。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 制造业投资屡创新高。2018年,上海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坚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月度增幅屡创同期新高,全年同比增长14.8%,增幅也达到近10年新高,助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六大重点行业同比增长20.3%,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迅猛,全年增幅达到58.4%,带动了六大重点行业的快速增长,华力、和辉两个超大项目主要设备进场,投资额大幅上升,中芯二期厂房建设持续投入;此外,临近年底总投资359亿元的积塔项目顺利开工。生物医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最前沿的基因药物、医疗诊断设备等领域投入显著增长,分别同比增长了344%和38.4%,出现了君实生物、青赛生物、联影医疗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大项目。随着《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发布实施,今后几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应该保持上升走势。 私营经济投资行业升级。代表市场经济活力的私营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9.9%,增幅明显回升。主要项目分布于金属制品、产业园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机器人等多类行业,已经从以往单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步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上海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鼓励私营经济投资发展。受政策鼓励,明后年上海私营经济投资意愿仍会不断增强,结构持续优化。 新动能投资提升竞争力。由于芯片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广,上海新兴行业投资不断涌现,产生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渗透作用于装备、汽车、生物医药等传统行业,为产业赋能,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确保了上海在未来产业前端的竞争力。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倍以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2.8%,特斯拉项目已经正式开工,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将迎来一个高峰期。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等行业也有项目建设。 大项目拉动作用凸显。2018年,全市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8%,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0.9%,是上海工业投资增幅实现新高的主要支撑。其中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项目主要自于电子信息行业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领域,上海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在新一轮大项目竞争中占据了领跑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