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统计分析,作为主要传粉昆虫的蜜蜂数量正在减少,一些品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发展、引进新物种、气候变化以及使用杀虫剂等,而新烟碱等杀虫剂的使用是导致蜜蜂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为此,欧洲国家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深入分析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危害,美国相关部门也陆续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危害
1、新烟碱类杀虫剂易转移。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种包裹在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种子表面的杀虫剂,可溶于水,易转移,如转移到枫树、蒲公英和三叶草等植物和野花中,由此增加了蜜蜂与之接触的机率;
2、通过阻断蜜蜂大脑神经元间的信号输出,引发蜜蜂死亡。实验室中使用大剂量新烟碱,可阻断蜜蜂大脑神经元间的信号输出,导致麻痹,最终致死。接触过新烟碱的蜜蜂,寿命会缩短23%;
3、引发“蜂群崩溃综合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农田中使用烟碱类杀虫剂,会导致蜜蜂迷失方向或行为紊乱。蜜蜂因此无法返回蜂巢,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寻找花,最终导致蜜蜂劳动效率下降,甚至从蜂巢中消失;
4、对健康状况良好的蜜蜂没有影响。此研究结论由欧洲科学家研究发现,受新烟碱的生产公司拜耳(Bayer)和先正达(Syngenta)赞助。这两家公司指出,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当蜜蜂健康状况良好、疾病少、饮食丰富时,新烟碱不会对它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5、两种化合物共同作用,增加蜜蜂致死率。低剂量(无致命性)杀菌剂丙环唑(propiconazole)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clothianidin)单独作用蜜蜂后危害并不大,但蜜蜂一旦同时摄取两种物质,死亡率会升高。
二、相关蜜蜂保护措施
蜜蜂数量减少这个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美国农业部(USDA)不仅将每年的6月19日到25日定为“国家传粉昆虫周”,其直属研究机构还根据各自特长,制定了专门的蜜蜂保护方案;农业研究局开展了如何提高蜜蜂营养健康的研究,包括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研究,蜜蜂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研究及建立蜜蜂基因库;美国粮食和农业研究所也资助公立大学开展了相关研究。如,内达华大学研究人员对侵染蜜蜂的病毒进行研究,密歇根州立大学科学家在制定可持续传粉战略;美国农业统计处与动植物卫生检查处共同开展全国范围的蜜蜂健康调查,为害虫和疾病传播设立基准值;美国林业服务和农场服务局建立和恢复了上万英亩的传粉昆虫栖息地;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局为土地所有者保护或恢复3万英亩私有土地提供了财政支持。
(编译 梁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