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首次向老挝出口氯化镁》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3-07-24
  • 近日从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获悉,该局下属企业青海省云天地质商务有限公司当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行发车仪式,首车60余吨氯化镁将出口老挝。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域主体位于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此间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相关报告
  • 《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植》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20-10-11
    • 新华社西宁6月8日电(记者王艳)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经过4天插秧,海水稻的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8亩。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试种植。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普遍生长在盐碱地,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 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最优配比,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等方法,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专门培育出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工作人员将温室大棚里培育出的海水稻移栽到盐碱地中。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培育工程师张国东说:“移栽的秧苗一般需要5至7天的适应阶段。试插秧一方面是考验秧苗对气候的适应情况,另一方面是看秧苗的返苗、返青情况。”接下来,科研团队将通过“人工+机械”的方式在新开垦的盐碱大田先试种100亩进行数据观察,为后期大面积试种提供数据样本。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处处长吴占勇说:“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寒地区试种植。我们将充分发挥柴达木盆地种植海水稻的优势,开展品种本土化培育,筛选和培育耐寒耐旱水稻品系,这对格尔木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关键作用。”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还将在格尔木进行不同盐碱地改良的实验和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筛选。同时,他们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青海农业现代化转型,打造“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数字化农业”的新模式。
  • 《柴达木盆地马海地区钾盐物化探综合调查完成》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3-07-13
    • 春节前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球物理调查中心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项目组,围绕我国钾肥增产保供需求,完成了柴达木盆地中北部马海地区钾盐物化探综合调查任务。该工作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 ,海拔2800米,昼夜温差极大,最低温度可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项目组18 名党员组建的野外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克服高原缺 氧 、天寒地冻的艰苦条件,风餐露宿、艰苦奋斗,抓住野外施工的最佳窗口期,确保了项目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