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北京工商大学吴静珠教授等:基于知识图谱的食品领域数智化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9
  • 吴静珠,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光谱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食品领域的数据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不仅来源多样、结构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术语标准,给食品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带来了挑战。知识图谱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石,以其在数据整合和语义理解方面的能力,为食品领域的数据组织、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支持。通过总结近年来知识图谱在食品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吴静珠、李林、吴宗柠、于重重、赵霞和杨一;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成军虎和马骥;佛山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曾新安介绍了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涵盖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加工等关键环节;重点梳理了当前食品领域知识图谱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与研发、食品安全与溯源3个方面的数智化应用;基于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发展现状,从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大语言模型构建以及食品领域工业设备智能化发展角度展望了食品领域知识图谱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为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也为食品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当前,以文本、图片、视频等不同模态的食品数据为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对数据存储、有效利用与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在面对不同类型与子领域跨模态数据挖掘与关联分析时,数据的多源异构性、子领域术语的难统一性,以及数据缺失等问题也为食品知识关联建模与隐藏知识挖掘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人工智能驱动的食品领域建模与分析亟须一个新的信息组织方法。 近年来,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图结构建模方法,为食品大数据表征、可视化分析、知识推理与决策提供了新的途径。知识图谱本质上是一个大型语义网络,具有深层次语义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对食品不同子领域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与组织,在食品大数据语义消歧、食品产业链和供应链各环节的决策、不同人群健康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目前,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医学和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0ODIxNQ==&mid=2649398092&idx=3&sn=fe65c2821555dcb23956fbd6d86f9fa3&chksm=861bedc557a4469817a4836f7adf5e3fbcb4a507c94ef8cc50fd7ea458f67fe1ffb258067a5b#rd
相关报告
  • 《中国食品技术网》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4-12-17
    • 《中国食品技术网》---中国最大的食品技术专业网,1000项食品科技成果,最近食品招商项目! 食品新项目主要来自具有食品专业博士学位授与权的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无锡轻工业大学等知名食品院校,项目可信度高,既有大投资项目,也有适合乡镇企业的中等食品项目。该站汇萃了国内外知名食品院校许多食品技术专家教授长年兼职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并实行项目主持人制度,让食品企业可以得到长期有关食品技术的服务保证。中德联合研究院、中德食品工程中心(FEC)、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无锡轻工业大学、南昌大学、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武汉工业学院、福州大学、北京食品工业研究听大批有关食品技术的优秀专家教授,并实行主持人制度。您的企业可以得到长期有关食品技术的服务保证。 中国食品技术网是一个极具特色的食品技术专业网,它不同于国内任何食品网站。目前,国内食品网主要是以新闻与商务为主,而该站以食品技术与项目为主线,办网宗旨是将其建成中国食品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家园,使其成为食品科研院所与食品企业的联系的桥梁。该站设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三个版本, 英文网站链接更多更全,几乎囊括了世界上主要的英文食品搜索网站,只要进入该站都可在此查到所需找的网址。 《中国食品技术网》以食品科技成果为本,千项食品成果百名食品专家,食品厂项目选择、建厂政策指导和技术指导、食品及保健食品申报审批、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技术难题解答、食品招商项目、国外保健食品在国内申请批文的代理总经销寻求、技术成果转让、企业网站建立及生产各个环节的电子网络平台,成为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来之际,为中国食品企业走向世界、为国外同类企业走进中国提供高效通道。该站负责人范青生教授毕业于中医学院,后从师中西医结合保健专家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在食品专业中德联合研究院从事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多年,已完成通过国家及省部级鉴定的食品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后又由国家派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营养学系进修,从事保健食品研究。丰富的食品保健相关学科交叉工作经历,使作者具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食品科学、营养学知识,学有宗基,英语基本功扎实,以其灵气以新的资料、新的体系、新的观点将食品网站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食品成果、设备、厂房、批文等资源在我国浪费极为严重,如有些食品厂经营不善倒闭后,所有无形有形资产也损失了。只要运用好互联网这个不落幕的交易会,就为资源的调剂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鉴于此,《中国食品技术网》设立了闲置设备、待转让保健食品批文专栏,还设有最近食品招商项目, 并已成功地进行了多项稼接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为民天,民为邦本”。这句我国人民的古训。道出了食品与人类生存健康的密切关系。《中国食品技术网》科技成果为本,立足于建立一个服务于食品厂项目选择、建厂政策指导和技术指导、食品及保健食品申报审批、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技术难题解答、食品招商项目国外保健食品在国内申请批文的代理总经销寻求、技术成果转让、企业网站建立及生产、销售、消费、各个环节的电子网络平台,成为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到来之际,为中国食品企业走向世界、为国外同类企业走进中国提供高效通道。该站设立食品保健栏目,介绍国内外最新食品保健知识与进展。此外,该站的食品情报查询栏链接了食品专业人员查询食品科技情报所需的网站,并对查询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酷站导航栏目可带您去想去的任何地方。 《中国食品技术网》将努力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食品科技信息及咨询服务,以百般的热情来为您解决各种问题,力争尽善尽美。快步踏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以热情来化解企业难题,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您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超级回报!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中国海洋大学毛相朝教授等:海洋食品配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4-12-31
    • 毛相朝,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资源生物加工与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高要求,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较之陆源食品配料,海洋食品配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活性,已成为食品配料开发的重要方向。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毛相朝和董浩系统介绍了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及功能,包括海洋多糖类(海藻酸盐、甲壳素等)、海洋蛋白类(藻胆蛋白、胶原蛋白等)、海洋脂质类(甘油酯、磷脂等)和功能小分子类(虾青素、岩藻黄素等);同时,对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品质改善、功能提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涵盖肉制品、奶制品、面制品等多个加工领域;针对海洋食品配料种类少,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实现海洋食品配料的绿色加工,精准制造实现海洋食品配料的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助力海洋食品配料的开发3个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