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下,碳汇服务供需平衡的评估框架:走向碳战略》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0-24
  • 2024年6月,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合作跟踪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碳汇服务的供需和空间流动。发现泰国的需求面积减少,柬埔寨和越南增加;碳汇服务流以北向南为主,泰国碳汇服务较高,中国较低。相关成果以Exploring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the supply-demand balanc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services under land use change: Towards carbon strategy发表在《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相关报告
  • 《WRI:《美国脱碳经济中的生物质和土地利用》》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5月1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布该报告,探讨生物质和土地利用在美国脱碳经济中的角色,以及相互影响。研究认为,未来生物质作物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可能将粮食耕地转变为能源作物耕地,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为防止生物质对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需建立监管框架和准确的碳核算。同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排放的模型测算,基于粮食作物(如玉米、大豆)的生物质并非实现全面去碳化的有效工具,各领域应加快电气化进程并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生物质依赖,缓解土地利用压力。
  • 《《Nature Communications》“土地利用变化与中国碳汇潜力”》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2-19
    • 2024年11月,北京大学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在研究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种植)如何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该研究证实,中国正在进行的植树造林和恢复森林的努力已经将土地利用变化转化为一个重要的碳汇,这意味着土地吸收的碳多于排放的碳。然而,造林的固碳潜力有其局限性,研究预测,随着可用于新森林的土地变得稀缺,在本世纪中叶之后,森林捕获碳的能力将开始下降。相关成果以“Future land carbon removals in China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inventory”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