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或导致严重晨吐》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4-03
  • 1999年,恶心和难以抑制的呕吐让Marlena Fejzo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她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清这一悲剧。于是,这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遗传学家开始研究妊娠剧吐(HG)—— 一种极端形式的“早晨疾病”困扰了大多数孕妇。HG引发的脱水和营养不良危及母亲和胎儿的健康,这种很少被研究的疾病导致每年至少有6万名美国妇女住院。

    现在,两项研究(其中一个由Fejzo领导)发现,HG与分化因子15(GDF15)有关。而且,这也可能导致了怀孕期间出现的其他恶心和呕吐的情况。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1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Fejzo表示:“人们一直认为怀孕激素是极端恶心和呕吐的罪魁祸首,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

    一个孕吐患者利益团体的主席、英国护士Caitlin Dean表示,该研究最终给出了一些答案,验证了一些孕妇的经历。在过去,一些医生声称孕妇夸大了其呕吐症状,甚至现在,有剧吐症状的女性报告说,医务人员没有将这一症状的严重程度作为孕检常规部分。

    目前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将HG作为博士研究一部分的Dean表示,GDF15的发现是令人激动的突破,证明HG是生理疾病而非心理作用。另一个研究的负责人、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家Stephen O’Rahilly表示,这些发现也为开发潜在的治疗干预方法铺平了道路。

    由于无法保存食物和液体,患有HG的女性在妊娠第4周就会失去超过正常体重5%的重量。她们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和其他饥饿的症状,并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脑萎缩。剧烈呕吐还可能产生食管破裂和视网膜脱落等症状。到9周左右到达高峰,但会持续到胎儿出生。而这种创伤性经验会导致女性终止妊娠或决定不再生育更多孩子。

    一些研究表明HG与雌激素和怀孕激素有关。而最初研究重点是癌症遗传学的Fejzo发现一个基因在作用。2007年,她说服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与其合作进行孕期疾病研究,以便使用该公司与剧吐有关的基因数据。

    合作颇具成效。Fejzo团队与合作者调查了15756名孕妇的家族病史。结果表明,如果一名女性患有严重孕吐,她姐妹的风险也会增加,这表明基因起了关键作用。Fejzo将这些DNA与1306名患有HG需要静脉治疗的孕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GDF15和IGFBP7与HG相关。之前的动物研究也显示,这两个分子能影响胎盘发育和食欲。

    在第二个分析实验中,研究人员呕心呕吐程度不同的孕妇的基因,她们的呕吐程度从无到剧烈。结果发现相同的基因变异。最终,Fejzo确定这是导致数百名孕妇需要静脉输液或使用饲管的元凶。基因组扫描并没有暗示雌激素或其他激素产生了作用。

    O’Rahilly 表示,Fejzo的研究清晰地显示GDF15基因变异是剧吐最有力的基因信号。

    去年,O’Rahilly团队报告称,与那些没有孕吐或只是感觉恶心的孕妇相比,在妊娠中期存在孕吐的女性,在怀孕12至18周,血液中有更多GDF15。这些发现将GDF15与更多典型的孕期呕吐联系在了一起,其中或许也包括HG。

    澳大利亚圣文森特医院免疫学家和内科医生Samuel Breit对该联系十分感兴趣。他的团队之前发现出现厌食和肌肉萎缩等恶病质的癌症患者,血液中的GDF15水平也很高。这类患者也经历了持续恶心和极端呕吐。去年,另一个团队发现,敲除小鼠大脑中GDF15感受器后,提高了其抵抗化疗诱发的恶心的能力。

    O’Rahilly表示,这些线索激发人们探索通过阻碍GDF15活性治疗相关呕吐。但Fejzo和其他研究人员警告称,在待产妇女中试验相关方法为时尚早。因为,人们目前还不清楚该蛋白质在孕妇体内所起的作用。GDF15血清水平的降低与流产有关,因此该分子可能起着一些保护作用,或许防止准妈妈食用有害的食物。

    但Dean是乐观的。“至少我们现在有了希望。”她说。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19988.html
相关报告
  • 《Immunity:某些肺部巨噬细胞可导致肺部遭受严重的病毒攻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1-01-04
    • 2021年1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某些情况下,肺部中的免疫细胞会导致病毒攻击的恶化。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不同种类的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如何在肺部产生,以及其中的哪些巨噬细胞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在未来治疗COVID-19等疾病。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30日在线发表在Immunit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stinct developmental pathways from blood monocytes generate human lung macrophage diversity”。 肺部的结构使它们暴露在空气和血液中的病毒和细菌面前。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保护肺部免受此类攻击。但在某些条件下,肺部巨噬细胞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VID-19。到目前为止,对人类肺部巨噬细胞产生的研究还很有限。 巨噬细胞可以由不同起源的单核细胞发育而来,可分为遗传上不同的主要类型。在人类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单核细胞:“经典”CD14+单核细胞和“非经典”CD16+单核细胞。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模型直接在活体肺部中研究肺部巨噬细胞的产生。这与研究单个细胞中基因活性的方法--RNA测序---相结合,发现了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如何成为人类肺部巨噬细胞。 论文通讯作者、卡罗林斯卡学院医学系副教授Tim Willinger说,“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经典CD14+单核细胞迁移到气管和肺组织中,并转化为保护肺部健康和功能的巨噬细胞。我们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单核细胞,即CD14+HLA-DRhi单核细胞,它们是介于血液单核细胞和气道巨噬细胞之间的中间免疫细胞。这些CD14+HLA-DRhi单核细胞可以离开血液循环,迁移到肺组织中。” 然而,非经典CD16+单核细胞在肺部的许多血管中发育成巨噬细胞,并不会迁移到肺组织中。 论文第一作者、Willinger实验室博士生Elza Evren说,“肺部的某些巨噬细胞很可能与一些严重的肺部疾病有关。比如,在呼吸道感染中,肺部中的单核细胞会发育成巨噬细胞,从而对抗病毒和细菌。但是,某种类型的巨噬细胞也可能促进严重的炎症和感染。” 在感染导致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情况下,这些研究人员认为保护性、抗炎性的巨噬细胞被来自血液单核细胞的促炎性肺部巨噬细胞所取代。 Willinger说,“这些血液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的存在在其他研究中已被证明与COVID-19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肺部损伤的程度有关。重症COVID-19患者血液中的CD14+HLA-DRhi单核细胞也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它们从血液中移入肺部。鉴于它们在快速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治疗应该关注促炎性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减少重症COVID-19患者的肺部损伤和死亡率。”(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1.Elza Evren et al. Distinct developmental pathways from blood monocytes generate human lung macrophage diversity. Immunity, 2020, doi:10.1016/j.immuni.2020.12.003. 2.New research may explain severe virus attacks on the lungs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2/ki-nrm123020.php
  • 《8月24日_hACE2转基因小鼠感染SARS-CoV-2会导致严重的肺部炎症和功能受损》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02
    • Nature Immunology期刊于8月24日出版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文章“SARS-CoV-2 infection of human ACE2-transgenic mice causes severe lung inflammation and impaired function”。文章指出,尽管已经对动物模型进行了SARS-CoV-2感染的评估,但没有一个动物模型能够完全重现住院患者的肺部疾病表型。该文章中,研究人员评估了表达由细胞角蛋白18(K18)基因启动子(K18-hACE2)驱动的人ACE2(hACE2)受体的转基因小鼠作为SARS-CoV-2感染的模型。在K18-hACE2小鼠中鼻内接种SARS-CoV-2会导致肺部高水平的病毒感染,并扩散到其它器官。肺功能下降出现在病毒滴度达到峰值的4天后,并与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浸润有关。SARS-CoV-2感染的肺组织显示出大规模上调的先天免疫反应,并带有核因子-κB依赖性、I型和I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以及白细胞激活途径的特征。文章表示,SARS-CoV-2感染的K18-hACE2模型具有严重COVID-19感染的许多特征,可用于定义肺部疾病的本质并测试基于免疫和抗病毒的对策。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