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率超98% 清华实现高产率、高质量黑磷晶体的可控制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9
  • 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光学、力学和磁学性质,以及其在电子、光电子和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来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黑磷(Black phosphorus, BP)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从可见光到中红外区域的可调带隙以及各向异性的电子和光学特性,使其在高性能电子和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用于制备具有高灵敏度的中红外光电探测装置。为了实现基于黑磷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的大规模应用,对其电子特性的调控非常重要,而原子掺杂是实现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策略。然而,目前黑磷的制备和控制掺杂仍存在产率低、掺杂浓度低等问题,对黑磷生长机理的研究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刘碧录团队对此探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普适的制备黑磷和掺杂黑磷的方法——均匀温度下短程输运生长策略,实现了高产率、高质量黑磷晶体的可控制备,转化率高达98%以上。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将各种元素均匀且可控地掺杂到黑磷中,产率同样高达90%以上。

    图1:均匀温度短程输运策略生长高产率、高纯度黑磷晶体

    图2:纯净黑磷的结构和光谱学表征

    研究表明,此方法制备的掺杂黑磷(1.2wt% Sb, 0.45wt% Se, 0.42wt% Te, 0.36 wt% Bi, 72.8wt% As)具有目前报道最高的掺杂浓度,且掺杂原子种类较多(如:Se, Te, Sb, Bi, As, Co, Fe, Mn等),是一种普适性的掺杂方法。通过结构和光学表征显示,制备得到的黑磷及掺杂黑磷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纯度。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掺杂可以有效调控黑磷的电子结构,包括调节黑磷的功函数和导带、价带的位置。理论和实验结果显示,适当元素(例如Sb,Te等)的掺杂可以有效提升黑磷的化学稳定性,提高黑磷的电学性能。以上研究结果对理解黑磷制备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生长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基于黑磷的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3:各种元素掺杂黑磷的结构和光谱学表征

    图4:各种不同元素掺杂对黑磷电学性能的调控

    图5:暴露于环境中的黑磷及掺杂黑磷纳米片的稳定性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期刊,题为“高产率黑磷和掺杂黑磷的可控制备及电学性质调控”(High Yield Growth and Doping of Black Phosphorus with Tunable Electronic Properties)。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TBSI科研助理刘明强、博士后冯思敏,论文通讯作者为TBSI刘碧录副教授。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以及深圳市经信委、科创委和发改委等部门支持。

相关报告
  • 《深圳先进院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硫化锌光子晶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17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佳课题组在光子晶体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硫化锌光子晶体,不仅获得近100%的高反射率,而且饱和度、对比度、亮度等结构色彩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相关成果Vivid Structural Colors from Long-Range Ordered and Carbon-Integrated Colloidal Photonic Crystals 发表于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论文第一作者是王欣,通讯作者是李佳。 胶体光子晶体是指由单分散的微米或纳米尺寸的胶体颗粒构成的有序周期性结构。近些年来,胶体光子晶体在光学显示以及生物化学传感器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用途。尽管基于胶体光子晶体的结构色彩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异成果,但目前所采用的胶体颗粒材料的折射率较低,导致其在显示亮度、对比度以及可见性等方面仍面临众多问题,需得到较大改善与提升。因此,采用高折射率材料来制备光子晶体,实现较宽的光子带隙,成为获得高质量胶体光子晶体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另一方面,已有报道证明将黑色吸光材料加入光子晶体可以吸收散射光并显著增强光子晶体结构颜色。目前,将黑色材料结合到胶体光子晶体中的常用方法主要采用物理混合法,然而这种方法容易导致黑色材料的团聚以及在光子晶体内的不均匀分布。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将黑色材料均匀地混入光子晶体中,而且对光子晶体长程有序周期性结构排列不造成影响。 在该项工作中,针对以上的研究目标,科研人员成功制备了尺寸可调40-200 nm均匀硫化锌纳米颗粒,并通过二氧化硅包覆保护煅烧和部分刻蚀的方法进一步对材料的分散度、表面电荷以及结晶度进行调节。与此同时,材料合成中添加的有机结构引导剂在煅烧后即可原位产生可有效吸收散射光的碳基材料并均匀分布在胶体颗粒内。经自组装后即得到长程有序、结构性颜色显著增强的周期性排列结构。所得到自组装胶体光子晶体的最大反射率可达98%,其反射光谱也可通过颗粒尺寸进行灵活调节。该项工作为获得高质量光子晶体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有效提高胶体光子晶体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光子晶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该研究得到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 《深圳先进院制备出离子增强型高效黑磷晶体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0-17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喻学锋研究员团队与深圳大学张晗教授、武汉大学廖蕾教授团队合作,在二维黑磷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金属离子修饰的方法制备出高稳定性高性能黑磷晶体管。相关成果“Metal-ion-modified black phosphoru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transistor performance”(金属离子修饰增强黑磷的稳定性和晶体管性能)发表于材料学领域的权威刊物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影响因子19.791)。论文第一作者是郭志男博士,第一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近年来,与石墨烯一样拥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黑磷展现出卓越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被视为新的超级材料,其在晶体管、光电器件、催化和生物医学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然而,黑磷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为解决黑磷的这一难题,喻学锋研究员团队曾先后基于配位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003)和共价化学原理(Chem. Mater. DOI: 10.1021/acs.chemmater.7b01106, 2017),有效提高了黑磷的稳定性。然而,如何在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黑磷的电学性能是当前该领域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难题。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金属离子修饰黑磷的方法,通过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溶剂中自由分散的金属阳离子(如银离子)可以自发的吸附到黑磷的表面,钝化黑磷中磷原子的孤对电子,进而极大提高了黑磷片层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金属离子的修饰过程相当于在黑磷中引入了更多的空穴,可调控本来双极性偏p型的黑磷的半导体特性,其空穴传导侧的输运性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如银离子修饰后,黑磷的载流子迁移率提高了一倍,开关比提高两个数量级。由于金属离子和黑磷之间是一种较弱的超分子相互作用,金属离子对黑磷的修饰过程较之前开发的化学方法更加可控,而且普适性更高,除银离子外,镁离子、铁离子、汞离子都可以实现对黑磷稳定性的增强和半导体特性的调控。这种技术为制备高稳定性且高性能黑磷晶体管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并可极大拓展黑磷在各种电子和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   本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深圳市孔雀团队、深圳市基础研究布局等项目资助。 (a) 金属离子修饰黑磷示意图;(b) 黑磷晶体管显微照片和结构示意图;(c) 银离子修饰黑磷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开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