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谋划新型工业化:今年将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 - 21经济网》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03-02
  • 首页 > 正文
    工信部谋划新型工业化:今年将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
    2023年03月01日 20:4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工信部正在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今年将着重做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等六方面工作。
    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整体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了33.2%。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比上一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也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金壮龙表示,接下来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要认真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我们要重点稳住重点行业。尤其是稳住GDP占比较大的重点行业,同时发挥好重点地区的作用。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后续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进一步提升公务用车、出租车、邮政快递、环卫等领域车辆的电动化水平,并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以此稳定市场预期。
    在发布会上,金壮龙还特别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纾困情况做了介绍。2022年,全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了80万亿元。2022年全年为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了1.7万亿元,新培育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74家,并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帮助中小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金壮龙表示,今年将落实《“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为广大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并准备出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继续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让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中小企业。
    “特别可喜的是,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国已培育了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2022年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59%,累计已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金壮龙表示,今年将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力争今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计划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壮龙介绍,工信部将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鼓励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在高铁、船舶、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统筹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同时,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能源电力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制造业发展中,重大技术装备起到‘顶天’的引领作用,而产业基础起到‘立地’的支撑作用。”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进一步指出,工信部后续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品的需求,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体系化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电力能源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努力突破一批带有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应该说,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力度。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方面,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建设布局。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深度促进数实融合.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于近日正式印发,明确数字中国建设将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了5G基站231万个,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
    田玉龙表示,工信部今年将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行动”,加强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网络协同创新,支持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小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也要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的协调均衡发展,推进“宽带边疆”、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同时,加大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强算赋能,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
    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和标准领航行动,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辛国斌进一步指出,未来将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推广。面向重点行业,将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面向中小企业,将大规模推行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向重点省市,将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最终,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
    返回21经济网首页 >>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 .
  • 原文来源: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301/herald/5c23efe429336c6f044453d277b2c54d.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袁晨
    • 发布时间:2024-07-16
    • 7月2日,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表示,近年来,工信部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目标,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建设。赵志国表示,将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数字赋能新引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一体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生态培育,夯实数字经济技术底座。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打造标志性产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此外,将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经济发展倍增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聚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通信设备等发展水平,加快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中证报)
  • 《工信部: 我国算力总规模世界第二 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3-02
    • 首页 >正文 工信部: 我国算力总规模世界第二 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2023年03月01日 2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严灿 .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 严灿 北京报道 3月1日下午,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继续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金壮龙提到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同时表示将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 我国移动网络全球规模最大 算力总规模位居第二 .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正加速发展。金壮龙介绍,目前 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 ,千兆接入能力覆盖所有地级市。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了5G基站231万个,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去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营业收入15.4万亿元, 软件业务收入达到了10.8万亿元 。 同时,在数字化方面,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77%。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在移动物联网方面,目前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占全球总连接数的70%以上,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率先实现了“物超人”的国家。 数实融合前景广阔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深刻改变经济形态、制造方式和企业组织模式。金壮龙说道,“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大、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目标,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加大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实融合发展,金壮龙表示将主要从网络平台、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引导各地、各企业加快建设投资力度,加快5G、千兆光网的深度覆盖。研究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泛,进一步深化网络共建共享,大力推进5G技术应用、产品应用成果融入到我们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田玉龙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逐步构建了“算、存、运”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后续, 我们要加大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强算赋能,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 ” 二是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将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 ,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超高清显示等产业水平。推动集成电路和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特色软件学院,创建一批中国软件名园。 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和标准领航行动,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到了将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指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颜昕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是虚实结合,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相关规划中一直备受重视,发挥着底座支撑作用。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技术落实和数据要素发挥作用的物质载体。” 聚焦5G、人工智能等领域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十分重要。 金壮龙表示,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将 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建设布局。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同时,他强调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 返回21经济网首页 >>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