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出“智能药丸”,可吞服并监测肠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1-04
  • 据科学网12月7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电池、药丸状可吞服生物燃料驱动传感器,可对肠道环境进行持续监测。该团队将超低功耗电路、无线技术与葡萄糖动力燃料电池、尖端电化学传感相结合设计出该智能药丸,在猪吞服后14小时内可持续监测葡萄糖水平,每5秒测量一次获取连续数据读数,持续2-5个小时。该药丸或将带来更简单经济的小肠监测方法,供电的无毒燃料系统从肠道葡萄糖获取电力运行,同时测量不断变化的葡萄糖浓度。该技术有望开启人们对肠道代谢物组成的新认识,这对人类的整体健康有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763.shtm
相关报告
  •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合成生物传感器可长期稳定监测体内药物》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5-30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genengnews网5月28日消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模块化合成生物传感器系统SENSBIT,可实现体内长期药物浓度监测,突破传统生物传感器工作时间短的瓶颈。该系统借鉴人类肠道微绒毛结构,采用三维纳米多孔金表面保护敏感元件,并添加模拟肠道黏膜的涂层,确保在体内长期暴露后仍然稳定和灵敏。在活大鼠血管中测试时,其功能可维持超过一周,且在人类血清中信号稳定。该成果为长期体内监测开辟了新途径,有望推动精准医疗和早期疾病检测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可吞咽传感器,助力监测胃肠道健康》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3-04
    • 据中国科学院2月15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吞咽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探测位于人体外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当通过消化道时,可以监测其位置,从而帮助医生更容易地诊断胃肠动力障碍,如便秘、胃食道反流和胃瘫。新设备的侵入性更小,且患者可直接在家中使用。该传感器还包括一个无线发射器,可将磁场测量结果发送到附近的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电子》期刊。